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13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147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1.
《光谱实验室》2007,24(1):75
小赫兹是赫兹的侄子,在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为德国打仗,曾负重伤。小赫兹和富兰克一起研究,确立了原子内部结构的量子化特性,并和他共享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28年任柏林夏洛滕堡理工大学物理学教授。由于他是犹太血统,在希特勒当权以后,于1934年被迫辞去教授职位。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还是留在德国并幸免于死。他被苏军先头部队俘获,从1945年起,在前苏联和民主德国工作。  相似文献   
92.
《光谱实验室》2007,24(1):93
1887-1891年列别捷夫先后在德国的斯特拉斯堡和柏林在赫姆霍兹等人领导的实验室中工作。1891年以题为《波对共振子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通过答辩而获得数学物理博士学位,同年任教授。列别捷夫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是研究光对于固体和气体的压力,从而为光的电磁理论提供了实验证据。1899年他在国际物理学会上宣读了《光压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3.
《光谱实验室》2007,24(1):99
李普曼出生于卢森堡大公国,但父母都是法国人。他幼年时便随全家移居巴黎。1875年,李普曼在老巴黎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当时,他已研制成一种毛细管静电计,这种仪器可以检测出小至千分之一伏特的电势变化来。他还做出了一系列其他的巧妙发明,其中最为引起轰动的是彩色照相术。他在水银上面铺覆一层厚厚的乳胶液,水银面将入射光反射回来,和原入射光形成驻波,便表现出了被拍摄物体的本色。这种摄影方法并不十分实用,因为这需要很长的曝光时间,对摄得的照片也无法翻拍。  相似文献   
94.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3
泡令是药剂师的儿子。1925年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当时描述的原子是静止的,所携带的电子处于立方体的角上,也是不动的。可是德布罗意已经揭示了粒子的波动特征,因而必须把电子看成是没有固定位置的波的形式。泡令提出,电子波是成对地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结合体系,这一体系要比电子单独存在时的能量更低,也更稳定。  相似文献   
9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4
巴甫诺夫提出了条件反射的概念,并以此出名。1904年因对消化生理的研究而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出生乡村牧师家庭,曾学神学,1870年进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化学及生理学,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90-1924年任生理学教授。其研究工作可分三个阶段:1888-1890年研究循环系统生理,探索了药物及情绪对血压的影响。1897年出版《消化腺机能讲义》,又从唾液腺的精神性兴奋出发,转移到对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创立了条件反射学说。  相似文献   
9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8
鲍威尔是工匠的儿子,靠奖学金上了剑桥大学。1928年,他以第二名的成绩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以后在威尔逊和卢瑟福。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他发明了一种代替云室的方法。云室有一个缺点,只有当它的体积在膨胀时,云室中才能看到径迹。然而总会有一些情况是在云室未膨胀时发生的,这些粒子的径迹就不能记录下来。他的方法是让微粒打到照相底片的乳胶层上  相似文献   
9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0
浦品在1874年手无分文地移民到美国。他抓住一切机会努力进取,终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于1883年毕业。为继续深造,他到了德国,在赫姆霍兹和基尔霍夫指导下学习,并取得博士学位。他重返美国后,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浦品的发明极多。他设计了一个可对X射线轰击起反应的荧光屏,这样便可以直接观察到X射线,而且能容易地把它拍摄成照片(这就是荧光检查仪)。  相似文献   
98.
《光谱实验室》2007,24(1):165
沃森儿时是一个神童。在无线电方面显得极有才能,15岁时就进芝加哥大学学习。1950年,在印第安纳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打算研究鸟学,但马勒来到学校后,就使他的注意力转向生物化学和遗传学问题。1951年他去剑桥大学研究他认为更基本的问题。同克里克嘶一起研究DNA的结构,沃森有一个绝妙的主意——设计一个模型,其内部为碱基,外面为主链,这样就可能形成双螺旋链。  相似文献   
99.
《光谱实验室》2007,24(1):170
熊庆来,字迪之,云南省弥勒县人。1909年考入云南省高等学堂本科。1913年留学比利时包芒学院。1915年至1920年先后在巴黎大学、马赛大学、蒙柏里大学学习,获理科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南京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主任。1931年至1933年在巴黎专攻函数论,获理科博士学位。1937年至1949年任云南大学校长。1957年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00.
《光谱实验室》2007,24(1):123-123
巴斯德1840年在贝桑松皇家学院毕业。1847年获化学博士学位。1867-1889年,在索邦大学任化学教授。他1856年提出,牛奶发酵是由于存在着微生物。微生物具有专属性,用来生产啤酒的酵母不能使牛奶产生乳酸。他在牛奶消毒及食品保存方面作出的贡献永远造福人类。他的细菌学说指出:只有弄明白传染病的本质和传染的方式,才能使传染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