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1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662篇 |
晶体学 | 40篇 |
力学 | 7篇 |
综合类 | 5篇 |
数学 | 3篇 |
物理学 | 3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40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22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51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氢化物—石墨炉原位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痕量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标示问题进行了研究,自行设计了氢化物发生器,采用以石墨炉两端输入氢化物方式,载气流向用活塞控制,大幅度减少原子化阶段石墨炉内氢气分压,提高了锑的灵敏度,对氢化锑的石墨炉表面分解沉积和原子化机理进行了讨论,方法有于矿泉水和自来水痕量锑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锑的特征浓度为30pg/0.0044A。 相似文献
32.
33.
34.
35.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地区秦艽花中铅和镉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用硝酸和高氯酸(4∶1)的混合消解液对样品进行微波消解,利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地区秦艽花药材中铅、镉的含量。该方法铅、镉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5%、94.0%,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7%、4.3%,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秦艽花中Pb的含量介于1.266—3.429mg·kg-1之间,Cd的含量均小于等于0.167mg·kg-1,不同地区秦艽花中Pb、Cd的含量均有一定差异。该测定结果为秦艽花药材的质量控制与开发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6.
用硝酸、硫酸、氢氟酸分解处理样品,4%(V/V)硝酸提取,以硫酸铵(1%)+(0.5mg/mL)钒作为基体改进剂,塞曼效应扣除背景,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该方法快速简便,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2.9%,回收率在98.0%—106.0%之间。 相似文献
37.
38.
炉内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的双流体-轨道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首次用双流体一轨道(连续介质-轨道CT)模型对大尺寸四角喷燃炉内气粒两相流动及煤粉燃烧进行了模拟。该模型基于欧拉气相方程组、欧拉颗粒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以及拉氏颗粒能量和质量变化的方程,对各子模型用k-ε-kp两相湍流模型,EBU-Arrhenius湍流燃烧模型,煤粉颗粒的水分蒸发,热解挥发和焦炭燃烧的扩散-动力模型,DO(离散坐标)辐射模型。采用了将坐标扭转一定角度的方法减小入口射流和网格斜交造成的伪扩散。编制了LEAGAP-FURNACE-3程序,分别对冷态模型炉内两相流动和大尺寸炉内三维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进行了模拟,并与颗粒轨道(ST)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照。采用PDPA对冷态模型炉内气粒两相流场进行了测量。冷态两相流动的模拟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CT模型的模拟结果和实验符合较好,ST模型所得颗粒浓度分布和实验山入较大。热态模拟的结果给出了两相速度,气相温度,组分浓度和壁面热流分布。模拟结果定性合理。模拟结果显示在出口处由于气流旋转,有一局部高温区存在。 相似文献
39.
40.
采用二苯碳酰二肼为络合剂,正戊醇为萃取剂,乙醇为助溶剂,建立了微珠析相微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Cr的分析方法。实验详细探讨了微珠析相微萃取的析相条件、石墨炉原子吸收工作参数及共存离子的干扰,优化了体系萃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微珠析相微萃取既起到了分离富集的作用,在石墨炉升温程序中又起到了基体改进剂的作用;当萃取剂用量为0.2~1.5 mL时,使之与水完全互溶所需助溶剂体积约为水相体积的0.2~0.5倍;方法线性范围为0~10 μg·L-1,检出限为0.057 μg·L-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3%(c= 2.5 μg·L-1,n=11);当萃取剂用量为1.5 mL、水相体积15 mL时,与直接溶液进样相比其灵敏度可提高10倍。所建立的方法用于地质标准参考物质AGV-2和G-2中Cr的测定,测定值与参考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