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1篇
  免费   996篇
  国内免费   1523篇
化学   2154篇
晶体学   40篇
力学   235篇
综合类   129篇
数学   601篇
物理学   2141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207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202.
张雪  王勇  徐强 《物理学报》2015,64(20):207902-207902
次级电子倍增效应引起的输出窗失效问题往往给微波器件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是限制微波器件功率进一步提升的瓶颈. 以S波段高功率盒形窗为研究对象, 针对盒形窗内无氧铜金属边界与陶瓷介质窗片相对的区域, 建立了研究法向电场作用下次级电子倍增效应的Monte-Carlo模型. 通过拟合这两种材料间双面次级电子倍增以及单面次级电子倍增效应的敏感曲线, 对次级电子倍增发展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获得了金属与介质之间的次级电子由双面倍增向单面倍增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3.
回顾了中子单粒子研究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介绍了近几年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在西安脉冲堆开展的低能中子单粒子效应研究进展。比较了稳态与脉冲工况下中子单粒子效应的异同性;分析了含有SRAM结构器件随着特征尺寸的减小,中子单粒子效应敏感性加剧的物理机制。分析认为目前中子单粒子效应已成为小尺寸大规模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的主要中子效应表现;中子辐射效应研究中,除了位移损伤效应以外还必需重视由中子电离造成的中子单粒子效应。  相似文献   
204.
对一种YBCO涂层的高温超导带材及其单饼线圈进行了失超传播特性的实验测试与分析。实验测试在77K温度的液氮环境下进行,给带材通入恒定直流电流,使用加热丝给带材上一点提供脉冲热扰动,主要测量了超导带材及单饼线圈失超传播过程中的最小失超能和失超传播速度。实验结果表明YBCO超导带材及其线圈的失超传播速度随电流升高而增大,最小失超能随电流升高而减小,线圈中径向传播速度要远小于纵向传播速度。  相似文献   
205.
陈红  谭春斌  高峻  雷景新 《高分子学报》2014,(11):1465-1471
合成了2,2-二甲基-N-羟乙基-1,3-噁唑烷(OX),并以其为结构单元合成了2种多官能度的噁唑烷化合物——丙二酸二-2,2-二甲基-N-羟乙基-1,3-噁唑烷酯(OX1)和1,1,5,5-戊烷端四甲酸四-2,2-二甲基-N-羟乙基-1,3-噁唑烷酯(OX2).采用13C核磁共振谱、质谱、元素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并探索了产物用于单组份湿固化聚氨酯(SPU)体系的潜固化剂性能.研究了固化体系的表观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纯湿固化SPU发泡且膨胀,拉伸强度为3.2 MPa,断裂伸长率为364%;而SPU-OX2固化体系的拉伸强度达27.2 MPa,是纯SPU固化体系拉伸强度(3.2 MPa)的9倍;SPU-OX2固化体系断裂伸长率达457%,是纯SPU固化体系断裂伸长率(364%)的1.26倍.聚氨酯中加入噁唑烷OX1和OX2为潜固化剂,不仅较好改善了聚氨酯的表观性能,而且增加了聚氨酯预聚体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6.
在传统的固相法的基础上开发了新型复合共沉淀法制备LiNi0.5Mn1.5O4材料.新型复合共沉淀法采用(NH4)2CO3和(NH4)2C2O4共同作为沉淀剂,通过控制共沉淀反应条件,得到了具有均匀球形形貌的沉淀物颗粒.再通过与饱和氢氧化锂溶液的水热反应及高温反应,最终制备出具有球形次级形貌和纯相尖晶石结构的LiNi0.5Mn1.5O4材料.电化学测试表明,制备的LiNi0.5Mn1.5O4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其初始容量达到了141.4mAh·g-1.在0.3C、1C和3C倍率下经过200次循环后的容量分别为136.0 mAh·g-1(96.3%)、128.6 mAh·g-1(94.4%)和113.9 mAh·g-1(91.1%).通过高温反应及特殊的冷却处理,LiNi0.5Mn1.5O4在4.0 V低压区平台的容量损失得到了有效抑制.更重要的是,通过控制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可实现半定量化控制材料结构中的原子有序排布程度,进而得到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两种LiNi0.5Mn1.5O4材料,其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分别达到了648.6 mWh·g-1和7000 mW·g-1以上.  相似文献   
207.
本文报道了一个含混合多齿螯合配体的四核Mn配合物Na2[MnIII2MnII2(pdmH)2(L)2(N3)2]·2CH3OH·2H2O(1·2CH3OH·2H2O,pdmH2为2,6-吡啶二甲醇,H2L为2,6-吡啶二甲醇与2,2-二吡啶酮水合物的脱水物),并对其进行单晶结构分析、红外、元素分析和磁性研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分子中2个Mn2+、2个Mn3+及6个来自pdmH-或L2-配体的O原子构成1个双缺口立方烷结构。磁性研究表明Mn2+与Mn3+之间为弱的反铁磁性耦合作用(J1=-0.89 cm-1,J2=-1.13 cm-1),Mn3+离子之间为稍强的铁磁性耦合作用(J3=3.20 cm-1),基态自旋值S=2,交流磁化率研究表明,在所测试条件下,其虚部没有表现出单分子磁体所具有的频率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208.
In this paper, an efficient synthesis of 5-alkynyl-1,2,3-triazoles through a one-pot aerobic oxidative coupling reaction of various alkynes and azides has been developed. Further derivatization of 5-alkynyl-1,2,3-triazoles readily yielded 5-carbonyl-1,2,3-triazoles, 5-carboxylic-1,2,3-triazole, 5-hydroxyalkyl-1,2,3-triazoles and 5-quinoxaline-1,2,3-triazole, which provided an entry into structurally diverse 5-functionalized-1,2,3-triazoles.  相似文献   
209.
Nanopore techniqu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ingle molecule detection, which illuminates the properties of an individual molecule by analyzing the blockage durations and currents.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exponential function is lack of efficiency to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s of blockage durations in nanopore experiments. Herein, we introduced an exponentially modified Gaussian (EMG) function to fit the duration histograms of both simulated events and experimental event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traditional exponential function,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EMG provides a better fit while covers the entire range of the distributions. In particular, the fitted parameters of EMG could be directly used to discriminate the sequence length of the oligonucleotides at single molecule level.  相似文献   
210.
A novel electrochemical sensor based on the immobilization of tyrosinase(tyr) onto gold nanoparticles(nano-Au) and thioctic acid amide(T-NH2) self-assembled monolayers(SAMs)-modified gold electrode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bisphenol A(BPA).It was found that the nano-Au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electrochemical response of tyr/nano-Au/T-NH2/Au electrode to BPA,and the enhancement effect of nano-Au on the current response was also related to the enzym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iosensor could be used as a detector for BPA determination with a linear range from3.99 ×10-7mol/L to 2.34 ×10-4mol/L and a detection limit of 1.33×10-7mol/L.In addition,this biosensor showed good reproduci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