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20篇
  免费   5900篇
  国内免费   4089篇
化学   5122篇
晶体学   656篇
力学   682篇
综合类   264篇
数学   923篇
物理学   19662篇
  2024年   179篇
  2023年   610篇
  2022年   676篇
  2021年   745篇
  2020年   383篇
  2019年   699篇
  2018年   336篇
  2017年   584篇
  2016年   616篇
  2015年   768篇
  2014年   1699篇
  2013年   1116篇
  2012年   1385篇
  2011年   1380篇
  2010年   1132篇
  2009年   1453篇
  2008年   1753篇
  2007年   1394篇
  2006年   1240篇
  2005年   1116篇
  2004年   1124篇
  2003年   964篇
  2002年   749篇
  2001年   703篇
  2000年   538篇
  1999年   519篇
  1998年   464篇
  1997年   483篇
  1996年   390篇
  1995年   376篇
  1994年   325篇
  1993年   271篇
  1992年   268篇
  1991年   223篇
  1990年   199篇
  1989年   217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41.
 鉴于“方形”势阱过于简单和理想,引入了反比相关双曲余弦平方势描述超晶格量子阱中的电子运动行为。在量子力学框架内,把电子的Schrodinger方程化为了超几何方程, 并以Ga1-xAlxAs-GaAs- Ga1-xAlxAs量子阱为例计算了电子的带内跃迁和带间跃迁。结果表明,能级数目和跃迁能量与阱深、阱宽等系统参数有关,只需适当调节这些参数就可望实现对超晶格量子阱光电特征的调节与控制。  相似文献   
942.
 简要介绍了传统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局限性和多层共轭自适应光学基本原理。模拟了单双层共轭校正系统的共轭高度,并结合平程与垂程(HV模型)两种传输状态对系统等晕角增益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对单层共轭系统,在20 km的传输距离内,在平程中整个区域都属于等晕角放大区,共轭高度的最佳位置在传输距离的中间(约10 km处),等晕角取极大值,增益效果较好;但垂程中增益效果变差,且等晕角放大区也仅在3.6 km之内。对双层共轭系统来说,第1层共轭高度的变形镜主要对近距离畸变波前进行校正,并对整个传输距离的等晕角影响很大,是双层共轭系统的关键因素;第2层共轭高度对远距离等晕角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43.
卷云短波红外辐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离散纵标法耦合大气分子吸收,模拟计算了卷云大气的反射特性。研究了在短波波段卷云辐射性质随波长、卷云光学厚度、卷云有效尺度、云高和卷云中冰晶粒子形状等的变化关系,分析了卷云对大气红外背景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7 μm的水汽强吸收带上,卷云的出现明显增强了该波段的大气背景辐射,反射率随光学厚度和云高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44.
报道了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原子物理实验平台上,用高电荷态40Arq+(1≤q≤12)离子作用于半导体Si固体表面时的电子发射产额实验测量.实验中,通过改变炮弹离子的电荷态和引出电压选取其不同的势能和动能,系统地研究了入射离子势能沉积和与其在固体中的电子能损对表面电子发射产额的贡献.结果表明,作为引起表面电子发射的两个主要因素,单离子的电子发射产额与炮弹离子在固体表面的势能沉积和电子能损都有近似的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945.
长焦距大口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际先 《应用光学》2007,28(5):569-572
根据某探测设备可见光通道光学系统的特点和技术指标要求,详细介绍长焦距大口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结构形式选择、初始结构参数计算及像差平衡的方法,给出运用该方法设计的采用正组机械补偿形式的长焦距大口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的设计结果。对连续变焦光学系统进行了像质检测、实景成像及环境试验考核,其结果表明:该光学系统能满足某探测设备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46.
介绍了一种测量固体薄膜厚度的光学方法。该方法具有测量速度快、可实现在线测量等特点。为解决薄膜生产过程中厚度在线检测问题,构造了一套软硬件实验系统,利用该系统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在10~100μm厚度范围,测量误差小于10%,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947.
王院生  路桂英  王存洋 《光学技术》2007,33(3):367-369,372
从圆锥体靠模仿形法加工非球面光学零件的基本原理出发,指出加工凸非球面时无原理误差,但加工凹非球面时,只能用圆弧包络法加工。用实心圆锥体靠模时,必然存在误差。解决方法是减小工具的曲率半径,或增加一维数控进行补偿,或使用空心圆锥体仿形。实际应用中前两种方法只能减小误差,不能消除。而采用凹模仿形时,则不存在原理误差。  相似文献   
948.
陈国庆  吴亚敏  陆兴中 《物理学报》2007,56(2):1146-1151
应用有效媒质近似,结合自洽平均场理论和谱表示方法,研究了金属电介质颗粒复合介质的光学双稳行为与温度的关系.数值计算了不同的入射频率、体积分数和形状因子下光学双稳的温度效应,结果发现,温度对光学双稳的产生、双稳阈值及阈值宽度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 复合介质 光学双稳 谱表示 温度  相似文献   
949.
光学读出微梁阵列红外成像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构建的光学读出微梁阵列(焦平面阵列FPA)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中,实现了无硅基底FPA置于空气中对人体的热成像. 通过FPA在不同真空度环境条件下的成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了热导和系统噪声值随气压变化的关系,以及对系统成像性能的影响,并对气体分子热运动自由程大于空气传热层特征尺度时的气体热传导模型进行了修正分析和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FPA置于空气中时,气体分子撞击微梁引起的微梁反光板无序振动产生的光学读出噪声成为系统噪声的主要来源. 当真空度小于1Pa时,总热导和光学读出噪声值的变化都趋于平缓;当真空度小于10-2Pa时,空气热导的影响可忽略,总热导降低到微梁感热像素的辐射极限,光学读出噪声也降低到一极小值. 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合. 关键词: 非制冷红外成像 光学读出 双材料微梁阵列 热导  相似文献   
950.
双随机相位编码光学加密系统的唯密文攻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翔  汤红乔  田劲东 《物理学报》2007,56(5):2629-2636
针对双随机相位编码光学加密系统的安全性分析表明,该系统属于线性对称分组密码系统,其线性性质为安全性留下极大隐患.在唯密文攻击下,仅根据密文估计出物面波函数的“支撑”(support),然后利用迭代相位恢复算法获得物面波函数(其振幅是明文信息),再根据物面波函数与频域密文的关系可推导出频谱平面的解密密钥.由于估计出来的物面波函数的“支撑”相对于真实的物面波函数的“支撑”有一定的平移,使得恢复的物面波函数与真实的物面波函数之间无论在振幅上还是相位上都存在平移,导致用推导出来的解密密钥去解密其他密文时所获得的明文与原始明文之间存在明显平移.然而,可依照这一先验信息,将估计出来的物面波函数的“支撑”在物面内遍历,从而找到逼近真实解密密钥的解.利用此解密密钥去解密其他密文时获得更好的解密效果. 关键词: 光学信息安全 双随机相位编码 唯密文攻击 函数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