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479篇
化学   765篇
晶体学   8篇
力学   70篇
综合类   53篇
数学   40篇
物理学   5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A star network polymer with a pentaerythritol core linking four PEG-block polymeric arms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orresponding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based on lithium perchlorate and plasticizers EC/PC with the character being colorless and highly transparent has been also prepared. The polymer host was characterized and confirmed to be of a star network and an amorphous structure by FTIR, ^1H NMR and XRD studies. The polymer host hold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pentaerythritol cross-linking. Maximum ionic conductivity of the prepared polymer electrolyte has reached 8.83 × 10 ^-4 S·cm^-1 at room temperature. Thermogravimetry (TG) of the polymer electrolyte showed that the thermal stability was up to at least 150 ℃. The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was further evaluated in electrochromic devices fabricated by transparent PET-ITO and electrochromically active viologen derivative films, and its excellent performance promised the usage of the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as ionic conductor material in electrochrornic devices.  相似文献   
42.
不同交联度的杜仲胶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交联度的杜仲胶在室温及加热后红外光谱的变化规律.发现在室温下测定的样品红外光谱在低波数内对应链段变形振动的几个特征峰、加热后会消失或弥散,而交联度的改变对其影响不大,即使材料中结晶完全消失而变成高弹态.因此,推测这些特微峰的存在,应该和杜仲胶弹性网络中交联点间链段存在着明显的构象规整性有关.  相似文献   
43.
The organic nanoparticles of a blue-light-emitting molecule, 1,3-diphenyl-5-(9-anthryl)-2-pyrazuline, were prepared by reprecipitation method using acetonitrile as the solvent for the molecular precursor. Three morphologies, spherical, doughnut-shaped and cubic, could be observed on the silicon substrate forthe nanoparfides by the volume-controlled addition of acetonitrile. The evolution of particle morphology as a function of acetonitrile addition was attributed to the variation of the growth habits of the particles in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 The nanoparticles exhibit the novel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as compared to those of monomer and the bulk crystals.  相似文献   
44.
林翠英  赵剑曦 《物理化学学报》2006,22(12):1501-1505
近红外(NIR)光谱技术可用于表征氯仿体系中反胶团增溶水的能力. 对于C12-s-C12•2Br (s=2, 3, 4, 5, 6, 8)系列, 不论体系是否含有NaBr电解质, 由于具有较短联接链的表面活性剂易形成较大的反胶团, 其增溶水的能力随着联接链长度增加而降低. 与未含NaBr电解质的体系相比, 当体系中存在NaBr电解质时所形成的反胶团增溶水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45.
对硅酸聚合机制反应级数的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胶凝法研究酸化了的不同摩尔比 (Si O2 /Na2 O)的硅酸钠溶液的胶凝速度 ,发现在恒盐条件下 ,硅酸胶凝速度常数是 2 ,这个结果和我们过去所提出的硅酸聚合机制符合一致。  相似文献   
46.
氧乙烯基对胶团化过程热力学函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表面张力法测定了各种条件下C_8H_(17)(OC_2H_4)_n-SO_4Na(C_8E_nS; n=0,1,3)的cmc, 并计算了胶团的反离子结合度、胶团化过程中的自由能(ΔG°)和熵变(ΔS°)。结果发现: C_8E_nS的cmc随n的增加而下降, 并且下降的幅度逐渐变小; 胶团的反离子结合度也随n的增加而减小; ΔS°随n的增加而增加, 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变小, 对于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都是如此。人们认为这是由于氧乙烯基(EO)具有亲水和疏水二重性, 随着EO数的增加, EO的疏水性相对减弱而亲水能力将相对增加所致。EO的这个特点, 是它在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具有特殊表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7.
基于Mn(Ⅱ) 邻菲罗啉对鲁米诺 KIO4化学发光体系的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Mn(Ⅱ)的分析方法。Mn(Ⅱ)质量浓度在2.0×10-6~5.0×10-5mg/mL范围与发光强度呈线性响应,回归方程为ICL=0.6+1.39×106ρ(mg/mL),检出限为2.0×10-6mg/mL。Cr3+、Fe2+、Co2+、Au3+等离子有干扰,使用EDTA、F-、8 羟基喹啉等为掩蔽剂可消除或降低干扰。将该法应用于生物化工产品丙酸钙、动物蛋白粉等中痕量锰的测定,加标回收率98%~102%,10次测定RSD为4 6%。将测定的结果与原子吸收法比较,相对偏差≤±3%。  相似文献   
48.
拟薄水铝石/陶瓷胶态加工浆料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拟薄水铝石纳米胶粒分散微米二硼化钛形成固含量为60Wt%的稳定陶瓷浆料,实验考察了拟薄水铝石固含量、二硼化钛固含量、温度对浆料流变性、稳定性的影响,对纳米γ-AlOOH胶粒分散微米TiB2的机制进行了讨论.大小约20nm的γ-AlOOH颗粒相互网联,成为外加微米陶瓷颗粒的骨架.浆料粘度随二硼化钛固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温度升高有利于胶体中薄水铝胶团与二硼化钛颗粒的相互作用并促进分散.  相似文献   
49.
不同类型聚合物溶液对采油残余油的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实验测定了HPAM溶液和黄原胶溶液的流变性、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变性和残余阻力系数 ,计算了衰竭层效应 .用不同的浓度和注入速度进行了驱油实验 .提出聚合物分子缠结作用的增强不仅引起表观粘度增加或衰竭层厚度降低 ,而且使平行于油水界面的拉动残余油的力增加 ,从而使残余油饱和度降低 ,采收率提高 .随浓度增加 ,HPAM溶液的表观粘度和残余阻力系数增加 ,衰竭层厚度减小 ;黄原胶溶液的浓度高于缠结浓度时 ,衰竭层厚度和表观粘度变化不大 .注入速度增加时 ,两种聚合物溶液的衰竭层厚度均降低 ,HPAM溶液的残余阻力系数不变 ,粘弹性增加 ;而黄原胶溶液的残余阻力系数下降 .不同浓度和注入速度情况下两种聚合物溶液的驱油结果证实了文中提出的聚合物分子缠结作用和衰竭层效应对残余油的作用机理 .分子结构的不同是造成两种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渗流规律和对残余油作用机理的差别的根本原因 .  相似文献   
50.
用ICP研究鹿科动物骨质疏松症的微量元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科动物的骨质疏松症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疾病,它影响鹿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病重者死亡。我们采集梅花鹿和白唇鹿的毛,血样,用低温灰化方法和温法消解处理样品,用ICP分析了毛,血清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病梅花鹿毛样中Mg,Al,Ca,Ti,Fe,Cu,Zn的含量比正常组高,Ti,Cu,Zn的偏差率大于15%,而Si,Mn,P,P,Ag,Ba,La,Ce,Pb比正常组低,V,Ag,Ba,La,Ce,Pb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