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18篇
力学   30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38篇
物理学   3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我国一次能源与电力负荷的逆向分布状态使得区域间负荷匹配与协调问题突出,同时加剧了风电、光伏等低碳电力的消纳难度.考虑到负荷中心电力供应的迫切需求和2030年节能减排目标等诸多因素,国家电网大力发展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输电的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本文结合混联电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探讨混联电网在电力系统发电侧、输电侧、用电侧、储能侧的碳减排实现路径,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GRA,Grey Relation Analysis)模型就其建设里程与输电数量两项指标的碳减排效果进行综合评估,验证混联电网技术具有促进碳减排的作用.算例利用我国已投产的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相关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定量验证了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内在潜力,为远期电网清洁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2.
王京生  冯莹  陈爽  魏立安  柳珑 《光子学报》2009,38(7):1647-1650
利用多层介质中偶极子辐射理论,得到了荧光免疫光纤生物传感器的初始荧光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几何光波导理论给出了荧光信号在光纤探针中的传输模型.通过定义光纤探针的耦合效率、传输效率、收集效率和有效收集效率等概念,实现了对基于倏逝波激发的荧光免疫光纤生物传感器系统中荧光信号的跟踪分析.并建立了理论模型,可用于该类传感器系统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3.
We present an analytical model of a neutral hydrogen disc in a spiral galaxy.The gas disc of the spiral galaxy is assumed to have an exponential surface density profile and to be ionized by the cosmic ultraviolet background.To compare with observations,we consider the disc position angle and inclination angle for a line of sight going through the galaxy disc,The HI column densities depend on the strength of ionizing field and disc position and inclination.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NGC 3198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al data.The Hi disc profile at large disc radii can be tested by further HI observations using radio telescopes with a larger aperture than the present facilities.This HI disc model can be used to predict quasar absorption line systems by galaxy discs if quasar lines of sight go through the discs.  相似文献   
64.
光计算     
  相似文献   
65.
薄壁杆系结构的梁元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导出了用于薄壁杆系结构弹性分析的薄壁梁元分析模型,在空间梁元分析模型^[3]的基础上,采用了一种改进的位移模式,考察了薄壁杆件可能发生的拉压,剪切,弯曲,扭转和翘曲等各变形形式以及它们的耦合效应,得出了相应的单元形函数,同时从工程应变的定义出发,采用Taylor级数展开的方法,建立了单元的五阶近似正交变表达式,并建立了相应的薄壁单元刚度方程,从而得出了局部坐标系下单元刚度矩阵的显式,根据本文所导出的薄壁梁元分析模型,编制了相应的结构计算程序,通过算例验证了本文所推导的单元刚度矩阵,同时通过与传统空间梁元计算模型计算结果的比较,阐述了截面翘曲对薄壁杆系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层面变形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碾压混凝土坝施工层面对大坝变形产生显著影响的问题,深入研究了施工层面的变化性质及规律,提出了层面不同阶段变形的模拟方法,建立了施工层面有厚度和无厚度分析模型,提出的模型能反映层面的弹性变形、衰减蠕变、不可逆变形以及加速蠕变等变形状态.实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层面有厚度和无厚度分析模型能较客观地模拟大坝的结构变化形态,尤其是施工层面有厚度分析模型较完整地模拟了层面的渐变规律,其计算结果与原位监测成果吻合较好.同时,提出的方法和建立的分析模型可推广应用于常规混凝土坝,特别是坝基内断层和夹层等变形规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67.
用仪器所附的积分球分析模块采集了尼莫地平片剂的片状和将片剂粉碎后的粉末样品的漫反射近红外光谱图。另用所附片剂分析模块采集了尼莫地平片剂的反射和透射近红外光谱图。分别将上述4种近红外光谱(NIRS)图用TQ Analyst 9.0软件建立了4个定量分析的模型(模型1,2,3,4)。另从3个批次各取5个样品,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中尼莫地平的含量作为对上述4种模型的预测值的外部验证。根据内部验证和交叉验证所得到的4种模型的各项参数及其性能指数,可见模型2为其中的最优模型。将上述15个样品的NIRS图分别引入4种模型,获得其中尼莫地平含量的预测值;经与HPLC测定值比较,可知4种模型的预测值与HPLC测定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依次为-2.41%~2.68%,-0.81%~1.18%,-5.03%~4.55%和-5.99%~5.56%。其中以模型2的相对误差最小,模型1稍大,模型3和4最大,但较接近。根据t检验法(α=0.05)的结果,4种模型所得的预测值与HPLC测定值之间无显著差异,因而4种模型均可用于尼莫地平的检测。模型2预测值的相对误差较小,但测定时需要样品前处理,使整个分析时间延长,可考虑应用于均匀性较差或形状有差异的样品的测定。其余3个模型预测值的相对误差较大,但不需要对片剂进行前处理,分析时间较短,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应用这4种模型。特别是用模型3和模型4可同时获得样品的反射和透射近红外光谱定量的信息,可对测定结果进行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68.
钢筋混凝土平面杆件非线性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五区段变刚度单元模型,连续五区段变刚度单元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钢筋混凝土平面高层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计算。  相似文献   
69.
基于修正的压力场理论MCFT(The Modified Compression Field Theory)和纤维单元模型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桥墩的弯剪数值分析模型,以MCFT理论确定桥墩的剪切力-剪切位移关系,并与考虑桥墩弯曲变形的纤维单元模型组合,共同考虑桥墩的弯-剪-轴力耦合作用.通过与六个弯剪破坏控制的圆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桥墩拟静力试验结果的对比,对分析模型进行了验证.主要认识结论为基于MCFT理论可准确地计算弯剪破坏桥墩的屈服荷载、极限荷载和弹性阶段剪切刚度,剪切开裂是引起钢筋混凝土构件剪切力-剪切位移关系刚度突变的主要因素,而弯曲开裂与纵筋屈服对刚度的影响较小;分析模型对弯剪破坏桥墩的滞回曲线、弯曲与剪切变形成分均进行了较为准确的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70.
竖直矩形窄缝内流动沸腾压降实验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实验研究了水在间隙为2.1、2.2、3.6 mm的垂直矩形窄通道内流动沸腾压降,包括入口过冷的情况,得到了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压降随热流密度的变化曲线,同时分析了曲线变化的原因.实验结果发现:在实验参数范围内,流动沸腾的压降随着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和入口干度增加而增大;随着窄缝间隙的增大而减小.窄通道内的压降计算与大通道有显著不同,本文针对窄通道的特点,修正了传统的压降计算模型,模型预测值与实验结果比较,误差在±15.4%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