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化学   179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31.
以醇水混合液为分散介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采用分散聚合法一步制备了粒径约为1μm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采用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仪等分析微球表面形貌及粒径分布,研究了滴加交联剂开始时间、交联剂浓度、引发剂浓度等对微球形貌和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进行4h时加入交联剂,且交联剂滴加持续时间为2h的条件下,可制得平均粒径为1μm左右的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其具有较好的单分散性和球形度,且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232.
基于白炭黑表面硅羟基与环氧基团的可反应性,利用Haake流变仪的高温高剪切作用,在170℃下,实现了环氧天然橡胶(ENR)对白炭黑的固态原位接枝,制备出一种高分散疏水型白炭黑.探讨了白炭黑和ENR的反应配比对增强性能的影响,确定合适的反应比例为3∶1.FTIR、TGA和TEM的分析结果证实了ENR被接枝到白炭黑表面上.对比研究了接枝前、后白炭黑对增强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接枝白炭黑在天然橡胶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并能明显改善对天然橡胶的增强效果;接枝于白炭黑表面上的环氧天然橡胶分子玻璃化转变向高温偏移,使该复合材料在常温下具备优异力学性能的同时也体现出了高动态滞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33.
以Y2O3粗粉、Nd2O3、硝酸和氨水为原料,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Nd:Y2O3透明陶瓷纳米粉体,利用热重/差热分析(TG/DTA)、红外光谱(FTIR)、粉末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以及能谱分析(EDS)等方法对合成的Nd:Y2O3纳米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前驱物中添加适量SO42-离子能减轻煅烧得到的Nd:Y2O3纳米粉体粒子的团聚,使Nd:Y2O3纳米粒子的粒度均匀并呈球形分布.在600~1000℃煅烧3 h所得粉体粒子的粒径在20~40 nm之间,具有较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234.
采用分散聚合两步加料法,在成核期后向反应体系加入光引发转移终止剂(photo-iniferter)单体2-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酰氧基乙酸β-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MAEDCA)制备了核-壳单分散光敏性聚苯乙烯(PSt)微球;进一步,在甲醇介质中,利用光敏性微球在紫外光辐照下引发单体丙烯酰胺(AM)进行表面沉淀接枝聚合,制得了表面亲水、树莓状(raspberry-like)PSt/PAM微球.采用SEM及TEM观察了所得微球的结构和形貌,FTIR、UV-Vis、1H-NMR及XPS分析表明微球的photo-iniferter基团含量随MAEDCA加入量增大而提高,同时补加一定量的MAEDCA、St、AIBN、甲醇及水时所得光敏性PS微球单分散性最好;微球表面接枝PAM后变得亲水并可大量吸附Ag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235.
以钛酸酯偶联剂在无水乙醇中对纳米氧化铕进行表面修饰,分别测定了处理好的样品的粒径及分布、在二氧六环中的沉降稳定性以及在聚丙烯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表面修饰有利于纳米氧化铕在聚丙烯中的分散,其中以10%钛酸酯处理的效果最佳;处理后样品的红外光谱表明,纳米氧化铕与偶联剂发生了化学键合作用,它们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物理包覆。  相似文献   
236.
表面修饰的硫化镉纳米粒子荧光性能优异而稳定,激发光谱宽,发射光谱窄而对称且发射波长可通过改变材料的粒径大小和组成来调控,因而在生物样本尤其是活组织的多色成像中极为有用,能有效避免因样本自身发光和光散射导致的信号干扰。硫化镉纳米粒子的研究已被许多科研工作者所青睐,是目前热点研究领域之一。近年来,水分散性硫化镉纳米粒子作生物荧光标记物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综述了水分散性硫化镉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37.
建立了饮料、酒类中20种分散性染料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对色谱柱的种类、流动相组成、检测波长等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了HPLC分离测定条件.样品经二氯甲烷和乙醚混合溶液提取后,采用C18柱进行分离,1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20种分散性染料在75 min内达到分离.在优化条件下,20种染料在0.5~5.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在空白饮料、葡萄酒中分别按0.1、0.2、0.4mg/kg水平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其平均回收率为80%~99%,相对标准偏差为0.1%~9.1%.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周期短,准确度较高,色谱分离效果好,适用于饮料、酒类中分散性染料的检测.  相似文献   
238.
采用聚酰胺-胺树状分子(PAMAM)“接枝到”这一温和而简单易行的方法修饰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备了一种树状分子/碳纳米管(MWCNTs-g-PAMAM)纳米复合材料。在水、甲醇和乙醇等极性溶剂中,该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分散性。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TGA)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MWCNTs-g-PAMAM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FTIR表明接枝修饰是PAMAM与MWCNTs的共价键结合,TGA数据表明PAMAM成功修饰于MWCNTs侧壁,且接枝到MWCNTs上PAMAM的量随其代数(G1.0~G4.0)的不同而不同,具体顺序为G2.0>G1.0≈G3.0>G4.0.  相似文献   
239.
针对气相生长碳纤维极易团聚及与树脂基体界面结合能力较差的难题,采用双氧水-浓硝酸二步法对VGCF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测试分析了改性前后VGCF的表面结构和在溶剂中的分散性,并以形状记忆聚氨酯为基体,采用溶液混合法制备了气相生长碳纤维/形状记忆聚氨酯的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经过改性后,VGCF的石墨晶型结构几乎没有改变,VGCF表面的含氧官能团浓度得到较大提高,且其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及分散稳定性也得到很大提高;在气相生长碳纤维/形状记忆聚氨酯的复合材料截面中,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表面改性使得VGCF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及与基体的界面结合能力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经二步法改性处理后的气相生长碳纤维比未处理气相生长碳纤维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增强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40.
基于金属外壳1.0 F/40 nH/100 kV的电容器和100 kV/200 kA气体开关,提出了电流20 MA、前沿300 ns Marx型直接驱动Z箍缩负载的脉冲功率源概念设想,共40路并联,每路为6个Marx并联驱动一条水介质传输线, Marx为18级串联。分析了关键单元(电容器和气体开关)的技术可行性,建立了PSpice电路模型,模拟计算了Marx建立时间分散性、水介质传输线阻抗对负载电流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Marx建立时间分散性从10 ns增加到60 ns时,负载电流前沿从平均282 ns增加到287 ns,峰值从21.0 MA降低到19.8 MA,脉宽几乎不变;Marx建立时间分散性对负载电流的影响随着并联数目增加变小;采用4.2 等阻抗传输线,负载电流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