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化学   179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A simple solvothermal approach was developed to synthesize uniform spherical monodisperse Ni nanoparticles, which can easily disperse in nonpolar solvents to form homogenous colloidal solution. The as-prepared sample was characterized by XRD, TEM, and FTI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i nanoparticles have the structure of face-centered cube and a narrow distribution with a diameter of (3.5±0.5) nm. The FTIR spectrum reveals that the nanoparticles are coated with oleic acid. In the synthetic process, N2H4·H2O was used as a reducing agent and oleic acid as a surfactant. The probabl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pherical nanoparticles wa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12.
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水滑石衍生Ni-La/Al2O3催化剂,并用于CO2甲烷化反应,以研究La掺杂量对所得催化剂形貌结构及催化性能的影响。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X射线衍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低温氮气吸附-脱附测试、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催化剂的形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宜的La掺杂量能够提高活性金属Ni在载体中的分散性,减弱Ni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并且改善催化剂的孔隙结构,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CO2甲烷化性能表明,当Ni负载量(质量分数)为30%、La掺杂量(质量分数)为10%时,催化剂30Ni-10La/Al2O3具有较优的催化性能; 350℃时其CO2转化率及CH4产率分别达到91.9%和91.5%,并且连续测试60 h后催化性能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13.
表面键联型TiO2/SiO2固定化催化剂的结构及催化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表面键联型TiO  相似文献   
114.
以Ni、W为催化剂的活性金属组分,考察在金属组分浸渍液中加入有机络合剂对催化剂性质及加氢脱硫、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络合剂与金属组分共浸渍更有利于金属组分的分散;提高络合剂用量,既有利于提高主活性金属组分WO3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又能促进六配位八面体Ni物种及高加氢活性相NiWO3的形成;焙烧温度具有调变催化剂金属组分分散性及酸性的双重作用,在适宜的焙烧温度下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酸性及加氢活性,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加氢脱硫及脱氮活性。  相似文献   
115.
以高无机含量SiO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接枝复合材料为预分散母料,与PMMA树脂进行熔融共混,制得低无机含量的SiO2/PMMA复合材料.通过切片透射电镜(TEM)观察熔融共混过程中预分散母料内堆积SiO2粒子分散状态的演化.发现预分散母料接枝状态对其影响最为显著,不经接枝修饰的SiO2粒子经熔融共混后,不可避免地会在熔体中产生大量亚微米级的立体团聚体;复杂接枝预分散母料内构成以SiO2粒子为交联点的立体交联结构,其中的堆积SiO2粒子不能在剪切场中得到有效解离和释放;只有在使用简单接枝预分散母料时,基体高分子链才能不断地渗透扩散进入预分散母料内,而预分散母料可被不断地溶胀和撕裂,因而其中的堆积SiO2才可不断地向基体相迁移和扩散,并最终在整个复合材料内实现初级粒子形式的高度均匀稳定分散.  相似文献   
116.
An extremely facile and rapid solid phase route free of column chromatographic purification for the synthesis of the soluble monodisperse oligo(l, 4-phenyleneethynylene)s up to-60A wa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17.
基于超快速高压大功率半导体开关、脉冲形成电路以及同心等间距传输的关键技术,提出一种模块化多路同步快脉冲触发源技术方案。设计出在负载阻抗为50Ω时,可同步输出两种快脉冲触发信号:一种幅度大于20V(4路)、脉冲前沿小于820ps、脉冲宽度大于100ns;另一种则是幅度大于100V(4路)、前沿小于1.4ns、脉宽大于100ns;在外触发作用下,触发源系统抖动和脉冲输出同步分散性分别达到2ns和36.6ps。电路结构上充分利用等间距电信号传输的原理,实现了快脉冲触发源模块化的设计。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所采用的设计原理及方法的可行性,给出了在外触发脉冲单次和重频(5kHz)作用下该同步快脉冲触发源输出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8.
以SBA-15、六角介孔二氧化硅(HMS)和SnO2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合成了含钨负载型催化剂,并考察了三种催化剂在环氧环己烷选择氧化制备己二酸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场发射透射电镜(TEM/FE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拉曼(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等手段对各种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载体与催化剂的性能有密切的关系.以SnO2为载体的WO3/SnO2催化剂活性最高,其次是WO3/HMS催化剂,WO3/SBA-15催化剂的活性最差.XRD分析显示WO3/SnO2催化剂中氧化钨物种的晶化程度最低,TEM和XPS结果表明氧化钨物种在WO3/SnO2催化剂表面高度分散并且粒径尺寸很小(约2 nm),UV-Vis DRS结果表明在WO3/SnO2催化剂中存在孤立[WO4]四面体和低聚态的钨物种,这些物种的存在可能是WO3/SnO2催化剂具有高活性的主要原因.此外,WO3/SnO2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多次,6次反应后己二酸(AA)得率仍然保持在80%以上,说明氧化钨物种与SnO2载体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9.
Asanimportantmaterialusedformagnetic,pigment,catalysis,gas-sensitiveandmedicalimagingapplications,monodispersehematite(a-Fe2O3)particleshaveattractedmoreattentionsinrecentyears1,2.Althoughvariousmorphologica-Fe2O3particleshavebeensynthesizedbyforcedhydrolysisprocess3,4,inwhichthepropertiesofa-Fe2O3particlesvaryconsiderablywithalargenumberofsynthesisparameterssuchaspH,theconcentrationofreactants,thecoexistentanionsetc.,thereisalackofmethodforpreparingmonodispersea-Fe2O3particlesinshortperiod…  相似文献   
120.
以长链脂肪酸、N,N-二甲基丙二胺、环氧氯丙烷为主要原料,合成制备了2种两性离子型的双子表面活性剂(D-12和D-14).目标产物经红外光谱(IR)、质谱(ESI)和元素分析测试表明其结构与设计完全一致.表面张力扫描显示,D-12和D-14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6.4×10-5和4.6×10-5 mol/L,对应的表面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