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10篇 |
免费 | 2888篇 |
国内免费 | 4688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395篇 |
晶体学 | 113篇 |
力学 | 2147篇 |
综合类 | 408篇 |
数学 | 5349篇 |
物理学 | 77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5篇 |
2023年 | 388篇 |
2022年 | 520篇 |
2021年 | 517篇 |
2020年 | 391篇 |
2019年 | 378篇 |
2018年 | 287篇 |
2017年 | 442篇 |
2016年 | 490篇 |
2015年 | 577篇 |
2014年 | 1052篇 |
2013年 | 864篇 |
2012年 | 1068篇 |
2011年 | 1262篇 |
2010年 | 1064篇 |
2009年 | 1129篇 |
2008年 | 1440篇 |
2007年 | 910篇 |
2006年 | 902篇 |
2005年 | 804篇 |
2004年 | 790篇 |
2003年 | 691篇 |
2002年 | 545篇 |
2001年 | 596篇 |
2000年 | 421篇 |
1999年 | 312篇 |
1998年 | 287篇 |
1997年 | 275篇 |
1996年 | 230篇 |
1995年 | 256篇 |
1994年 | 209篇 |
1993年 | 174篇 |
1992年 | 172篇 |
1991年 | 141篇 |
1990年 | 173篇 |
1989年 | 148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59年 | 3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 毫秒
951.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两种含二-二甲基芴氨基苯并呋喃基团的有机染料敏化剂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极化率和超极化率以及紫外可见谱. 基于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的一致性指认了电子吸收谱的特征. 可见区的吸收带都与光诱导电荷转移过程有关,二甲基芴氨基苯并呋喃基团是在光电转换敏化中起主要作用的基团. 通过对两种染料敏化剂的比较,分析了亚乙烯基对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光谱特性影响. 相似文献
952.
953.
文章利用理论计算(DFT,密度泛函理论)和实验两种方法得到了乙烯基酯树脂的拉曼光谱.通过对比分析,再结合相关文献,对其光谱的振动模式进行初步的指认,拉曼光谱中苯环平面内的变形振动在1598 cm-1、C=C的伸缩振动和C=O的伸缩振动分别在1628 cm-1和1702 cm-1.3007 cm-1和3062cm-1的振动归属于=C-H的伸缩振动和苯环上C-H的伸缩振动,而-C-H的伸缩振动在2800 cm-1~3000 cm-1.并且对比了可见光固化树脂固化前后的拉曼光谱图,可见光固化树脂的固化,主要由于1630cm-1C=C的交联反应产生. 相似文献
954.
使用加速量热仪研究硝酸正丙酯(NPN)、硝酸异丙酯(IPN)和硝酸异辛酯(EHN)的热分解过程。分析了在绝热条件下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和反应热等参数。根据NPN、IPN和EHN热分解的起始温度和反应热数据,给出了三种硝酸酯在75℃时的反应风险指数,分析得到三种物质的热失稳风险度。分别在B3LYP/6-31+G(2df,2p)和B3P86/6-31+G(2df,2p)的理论水平下,计算得到NPN、IPN和EHN的O-NO2键离解能(BDE)。由NPN、IPN和EHN的O-NO2键离解能在很大程度上符合由加速量热仪测试得到的活化能,推知三种硝酸酯的热分解反应只是单分子O-NO2键的均裂反应。 相似文献
955.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的方法,对O_2,H_2O单独吸附和共吸附在Au_(38)团簇上的吸附性质进行了结构,能量和电子分析.计算结果表明,O_2倾向于吸附在edge位,H_2O则倾向于吸附在top位.Au(100)表面较之Au(111)表面更有利于O_2,H_2O的吸附,这与实验结果相符合.H_2O和O_2共吸附研究表明,H_2O的存在促进了O_2的吸附.Mulliken和分态密度(PDOS)分析得出:在共吸附中,H_2O将部分电子转移给了O_2,促进了O_2的活化与解离,并生成了类似H_2O_2的中间态,从而为催化氧化反应提供了O活性物种. 相似文献
956.
获得了不同浓度下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溶液在银溶胶中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结果表明: 亚甲基蓝分子与银纳米粒子高浓度下物理吸附为主,低浓度下化学吸附为主;不同浓度下存在不同的吸附取向,即高浓度下为“直立”取向,低浓度为“平躺”取向。通过观察低浓度下MB在银胶中吸附时间对谱图的影响,得知低浓度下吸附取向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应用密度泛函(DFT)方法在B3LYP/6-31+G*和LANL2DZ基组水平上对亚甲基蓝阳离子(MB+)及MB+与Ag原子形成的不同构型体系进行了结构优化和频率计算。实验与理论计算结果表明,MB+有可能通过N—Ag和S—Ag与Ag原子形成两种较强的吸附构型。电荷布居分析表明,与S原子相比,芳香环上的N原子更易与Ag发生相互作用。还对实验观察到的部分谱峰及它们的振动模式作出了初步归属和讨论。 相似文献
957.
958.
针对ICF系统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理论的大口径光学元件功率谱密度测量方法。该方法将大口径波前划分成足够多个子区域,分别求得每个子区域波前的功率谱密度,根据统计理论可将大口径波前功率谱密度表示为各个子区域波前功率谱密度的加权平均,其权重因子是各子区域对应的面积。模拟计算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统计法测量的有效性,并表明当子区域个数大于等于8×8时,统计法测量和子孔径拼接测量得到的功率谱密度吻合较好。统计法测量对平台移动精度和环境稳定性要求不高,可应用于大口径光学元件功率谱密度的过程检测。 相似文献
959.
1 引力是什么
牛顿在17世纪就认识到宇宙中任何地方的一切物体的引力作用方式是相同的,且两物体间的吸引力与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比例,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著名的"引力的平方反比律."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发表的广义相对论是研究物质在空间和时间中如何进行引力相互作用的理论,它将平方反比律解释成时空因物质和能量的存在而发生畸变的结果,并把牛顿理论包含在内. 相似文献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