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4篇
  免费   1149篇
  国内免费   2134篇
化学   1599篇
晶体学   65篇
力学   1837篇
综合类   135篇
数学   330篇
物理学   2951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67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243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357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190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41.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作为空穴迁移载体的蛋白质复合的DNA三聚体(Protonated arginine…guanine…cytosine, ArgH+-GC)的氢键性质. 结果表明, 空穴迁移通过该载体单元时此类氢键表现为亚稳态, 且具有明显的负离解能. 正常情况下ArgH+基团在大小沟均能与GC碱对形成氢键, 且具有正的离解能. 然而, 当空穴转移至此将削弱氢键至亚稳态, 使之具有一定的离解势垒和负的离解能. 这种势垒抑制的负离解能现象意味着由于空穴俘获导致此三聚体结构单元在它的ArgH+…N7/O6键区储存了一定的能量(约108.78 kJ/mol). 该氢键离解通道受控于此键区两个相关组分之间的静电排斥和氢键吸引之间的平衡以及这两个相反作用随氢键距离不同的衰减速率. 基于电子密度分布的拓扑性质以及键临界点的Laplacian数值分析澄清了此类特殊的能量现象主要源自通过高能氢键(ArgH+…N7/O6)连接的授受体间的静电排斥. 进一步空穴俘获诱导的G→C质子转移可扩展负离解能区至ArgH+…N7/O6和Watson-Crick(WC) 氢键区. 另外, ArgH+ 结合到GC的大小沟增加其电离势, 因此削弱其空穴传导能力, 削弱程度取决于ArgH+与GC的距离. 推而广之, 在protonated lysine-GC和protonated histidine-GC体系也可观察到类似的现象. 显然, 此类性质可调的亚稳态氢键可调控DNA空穴迁移机理. 此工作为理解蛋白质调控的DNA空穴迁移机理提供了重要的能量学信息.  相似文献   
942.
采用多种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如CAM-B3LYP, M062x和wB97x方法), 并辅以极化连续介质模型对叔丁氧基自由基(tBuO·)与一系列胺类、 烷烃、 醇类和醚类反应物之间氢迁移反应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这类氢迁移反应主要受熵的控制. 通过对液相平动熵和气相平动熵得到的活化自由能数据进行对比, 可以看出, 使用气相平动熵得出的活化自由能明显偏高于实验测量值, 而以液相平动熵计算的反应活化自由能垒与实际结果相近, 3种方法对胺类和烷烃类反应物体系得出的结果更可靠, 对醇类和醚类反应物体系自由能垒则略低.  相似文献   
943.
李巍  张静  戚传松 《物理化学学报》2015,31(9):1690-1698
以1-乙基-3-甲基咪唑(EMIM)卤化物、氟硼酸盐、三溴化物和二碘溴酸盐、氯铝酸和溴铝酸盐等不同种类EMIM离子液体为研究对象,对多阳离子、多阴离子的离子簇模型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研究.首先在B3LYP/6-311++G(d, p)水平上(I使用6-311G(d, p)基组)对{[EMIM]Xn}(n-1)- (X = Cl, Br, I, BF4, AlCl4, AlBr4, Br3, IBrI, FHF; n = 2, 3)和{[EMIM]2Xn'}(n'-2)- (n' = 3, 4, 5)离子簇进行构型优化,并对卤化物和氟硼酸盐进行了振动光谱计算.结果表明所采用理论模型在键长、键角等结构参数及红外振动光谱方面均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同时对不同离子簇模型中阴、阳离子间相互作用能与实验熔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采用{[EMIM]2Xn'}(n'-2)--模型时EMIM离子液体实验熔点与阴、阳离子间相互作用能之间呈现近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44.
用中和法合成了氨基酸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丙氨酸([C2mim][Ala]),并利用恒温环境的溶解反应热量计,在(288.15±0.01) K-(308.15±0.01) K温度范围内每隔5 K,测定不同质量摩尔浓度离子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焓(ΔsolHmθ).根据Archer的方法,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了该离子液体的标准摩尔溶解焓(Δsol),并计算了其相对表观摩尔溶解焓(ΦL).在298.15 K下,根据Glasser经验方法得到了格子能UPOT = 566 kJ·mol-1,并计算了其阴阳离子水化焓值(ΔH+ + ΔH-) = -620 kJ·mol-1及阴离子水化焓ΔH-([Ala]-) = -387 kJ·mol-1.此外,估算了[C2mim][Ala]水溶液的热容(Cp(sol))和表观摩尔热容(ΦCp).  相似文献   
945.
梯度蜂窝面外动态压缩力学行为与吸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窝材料具有优异的抗冲击吸能特性。为进一步提高蜂窝材料的比吸能与压缩力效率,提出了一种几何参数或材料参数沿厚度方向梯度渐变的蜂窝材料模型,并针对六边形蜂窝构型研究了胞元壁厚和屈服强度梯度变化的蜂窝材料在面外动态压缩载荷下的力学行为与吸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控梯度变化的指数,胞元壁厚或母体材料屈服强度的梯度设计均可有效降低初始峰值应力,并使蜂窝材料的比吸能和压缩力效率同时增大。研究结果可为蜂窝材料的防撞性优化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6.
何斌  施卫星  刘成清 《力学季刊》2015,36(4):586-593
250m以上的超高层结构主要有框架-核心筒、框筒-核心筒和巨型框架-核心筒等三种结构体系.由于超高层结构的高宽比通常较大(5以上),结构的侧向变形往往成为控制因素.随着消能减震技术的不断成熟,黏滞阻尼器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建筑结构领域.本文分别将黏滞阻尼器均匀布置在上述三种超高层结构体系中,对比其消能减震效果并分析原因,最后建议了黏滞阻尼器在这些结构中的较优布置.  相似文献   
947.
党存  颜慧贤  金波 《力学季刊》2015,36(3):399-407
当前对聚合物凝胶失稳现象的研究大多是基于Flory-Rehner弹性凝胶理论,并未考虑凝胶网络链段相互缠绕引起的物理交联对凝胶弹性网络自由能的影响.因此,本文采用了一个新的,包含网络缠结拓扑限制作用的凝胶自由能函数,在此基础上计算交联网链数密度与滑动环数密度的比值、不可伸展参数、滑移参数对聚合物凝胶的折合增量模量的影响,并给出了不同长细比凝胶杆的临界屈曲应力.研究结果表明:交联网链数密度与滑动环数密度的比值、不可伸展参数越大,增量模量越大,而滑移参数越大,增量模量越小;凝胶杆的长细比越大,临界屈曲应力越小.  相似文献   
948.
对纳米金属颗粒复合含能材料这一新兴体系的单脉冲激光作用的热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 推导了分散在介质中的纳米金属颗粒吸收脉冲激光能量的瞬时功率密度. 从热分解机理出发对纳米金属铝复合硝化纤维(Al/NC)薄膜吸收脉冲激光能量过程以及伴随着放热化学反应的热点热量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了不同质量分数的Al/NC薄膜样品分别在100ps,10ns,25ns脉冲激光作用下的化学反应直径. 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比较,表明了热分解基本符合10ns,25ns脉冲激光引发含能材料反应的机理,但它并不符合100ps 关键词: 热分解 化学反应 脉冲激光 含能材料  相似文献   
949.
利用全实加关联的方法计算类锂体系(Z=11~20) 1s24s -1s2np(5≤n≤9)的跃迁能, 将相对论效应(电子动能的相对论修正,Darwin项,电子-电子接触项以及轨道-轨道相互作用)和质量极化效应作为微扰,计算了它们对体系能量的修正.利用得到的波函数和跃迁能计算了核电荷Z=11~20的类锂离子的1s24s -1s2np(5≤n≤9)偶极跃迁的长度、速度和加速度三种规范下的振子强度,与现有的实验数据比较,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50.
氯原子在Cu(111)表面的吸附结构和电子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密度泛函理论(DFT)总能计算研究了不同覆盖度下氯原子在Cu(111)表面的吸附结构和表面电子态。计算结果表明,清洁Cu(111)表面自由能 为15.72 ,表面功函数φ为4.753eV。在1/4ML和1/3ML覆盖度下,每个氯原子在Cu(111)表面fcc谷位的吸附能分别等于3.278eV/atom和3.284eV/atom。在1/2ML覆盖度下,两个紧邻氯原子分别吸附于fcc和hcp谷位,氯原子的平均吸附能为2.631eV/atom。在1/3ML覆盖度下,fcc和hcp两个位置每个氯原子吸附能的差值约为2meV/atom,与正入射X光驻波实验结合蒙特卡罗方法得到结果(<10meV/atom)基本一致。在1/4ML、1/3ML和1/2ML覆盖度下,吸附后Cu(111)表面的功函数依次为5.263eV、5.275eV和5.851eV。吸附原子和衬底价轨道杂化形成的局域表面电子态位于费米能级以下约1.2eV、3.6eV和4.5eV等处。吸附能和电子结构的计算结果表明,氯原子间的直接作用和表面铜原子紧邻氯原子数目是决定表面结构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