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8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221篇
化学   75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1221篇
综合类   50篇
数学   232篇
物理学   83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三点弯曲试样动态冲击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使用动态有限元技术,对两种不同几何尺寸,两种不同材料的三点弯曲试样在三类七种不同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进行了分析,求得了动态应力强度因子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与准静态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半冲击载荷历史代入静态公式确定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要求得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必须对试样进行完全的动态分析,当材料的E/ρ值相同时,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的响应曲线完全相同,而动态应力强度  相似文献   
82.
利用“三层介质模型”对不同冲击压力及卸载压力和不同初始间隙宽度下无氧铜/氟化锂界面温度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所选的计算条件下.当初始间隙宽度lo=1μm时,非理想界面的表观界面温度和理想界面条件下的界面温度差异一般不超过3%.这已在辐射法测温的误差范围之内。根据“三层介质模型”,采用无氧铜块状样品进行冲击温度的辐射法测量,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一致。研究表明.基于“三层介质模型”,采用块状无氧铜样品与氟化锂窗口直接整合接触的方法来测量铜的冲击温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3.
翁智远  杨建中 《力学季刊》2000,21(3):354-356
在工业和工程领域中,广泛地应用圆柱形弹性薄壁贮液容器。在冲击或地震地面运动激励下,此种容器的变形,严格地说就遵循薄壳结构动力学规律。考虑到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短圆柱形容器的变形,剪切效应起主导作用,因而可用剪切梁变形理论来近似地代替。对于盛有液体的贮液容器,因为激励引起的振动是耦联的,即液体中产生的液动压力与结构的变形有关,而结构的变形又受到液动压力的很大影响。欲寻求此种耦联体系的动力响应,必须对其动力特性进行分析。为此,本文根据Fischer“冲击质量”理论,提出了对圆柱形弹性贮液容器基频的近似计算方法。此方法概念清晰,计算简便,很便于工程上应用。  相似文献   
84.
弹性杆与结构接触冲击的冲击力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一种将杆与结构的接触冲击问题简化为集中力与集中阻尼的常规结构动力学问题的计算模型。对于大型结构,可采用一种特殊的人工边界,只需对人工边界域内的结构用有限元法进行计算。这种人工边界是齐次的,可根据冲击影响区的大小人为地确定  相似文献   
85.
冲击载荷作用下弹塑性板的反常动力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弹塑性方板在横向脉冲载荷作用下动力响应的反直观行为进行了数值模拟及分析,给出了产生反直观行为的载荷范围和对相关问题的探讨。详细的分析发现,随着脉冲强度的增加,在几个窄的载荷区域,板的响应是反直观的,而且在此附近,结构参数、载荷等因素的微小改变将导致响应模式的很大差异,表明反直观行为对这些参数的敏感性。进一步的计算表明,这一特殊的动力行为主要与板的内力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密切相关,同时,卸载后的结构反弹到另一侧时发生较大的反向塑性变形,导致能量的进一步耗散,使板呈现反常的动力响应,这一现象是几何与材料两种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6.
可扩展的冲击—接触并行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击—接触计算模型在汽车碰撞、金属成型等的模拟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鉴于冲击—接触计算过程复杂和计算量大,本文在分布式可扩展的并行计算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冲击—接触的并行计算。算例证明,计算平台稳定可靠,算法简单实用,且具有较好的并行效率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87.
本文提出了用于岩土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的隐式积分弹性刚度算法。该算法既具有隐式积分法精度好,效率高,无条件稳定等优点,也具有弹性刚度矩阵正定、对称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它避免了传统切线刚度法在处理岩土非相关联塑性流动和屈服面“角角”所遇到的非对称性和奇异性计算问题。通过算例分析了该算法的精度、效率。  相似文献   
88.
斜冲击界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界面受到斜冲击时的动力学问题。有效冲击摩擦系数被处理成冲击过程及初始冲击角的函数 ;界面的法向响应描述计及弹性接触、弹性变形极限以及依赖于应变、应变率及温度的完全塑性接触 ;界面在冲击过程中的构形变化也予考虑 ,并采用平均应变、应变率及最大温升的概念与估算。这种新的斜冲击界面动力学模型用于数值模拟刚性球对于延性靶的斜冲击实验 ,计算与实验比较 ,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89.
冲击荷载下土中浅埋箱形结构反应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土中浅埋箱形结构模型动力试验结果。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我们在文献[8、9]中,所提出的地表冲击波荷载作用下,土中箱形结构动力反应分析的两步法。试验有两种情况:一是利用室内模爆器进行的小模型(模型尺寸与实际结构之比约为1:40)试验;另一种是利用室外试验坑中进行的模拟平面波加载下的中等模型(尺寸缩比约为1:10)试验。试验的箱形结构有单孔与双孔两种。根据埋深与超压的不同,共进行了20炮次试验,试验对自由场中应力、结构周边压力、结构应变、结构运动等参数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两步分析法中关于土中结构内力分析的准静态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0.
采用通光式传感法和直接测量特定时间间隔的探头原理,在闪光2号装置上进行了电子束辐照硬铝靶产生的喷射冲量耦合系数与能通量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能通量为115~240J/cm2范围内,喷射冲量和亏损质量面密度都随能通量近似线性变化,而喷射冲量耦合系数随能通量增大而缓慢递增,并趋于一渐近值;硬铝产生喷射冲量的能通量阈值为40J/cm2左右;喷射冲量值为81~218Pas,亏损质量面密度为3.1 10-2~8.610-2g/cm2,喷射冲量耦合系数为0.70~0.98Pas/(J/cm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