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55篇
化学   11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25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35篇
物理学   6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一种基于Zernike多项式的波前探测和重构方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魏学业  俞信 《光学学报》1994,14(7):18-723
运用Noll建议的Zernike多项式形式表征大气扰动的波面,求出由两个离焦面上的光强分决定的Zernike多项式的前n项在特定的探测器上的响应矩阵R。由R和输入的随机波面在两个离焦面上的光强分布,可方便地求出其Zernike多项式的系数,从而实现了波前的探测和重构。采用光线追迹的变方法,用计算机模拟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原理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2.
杨利霞  谢应涛  孔娃  于萍萍  王刚 《物理学报》2010,59(9):6089-6095
提出了斜入射分层线性各向异性等离子体电磁散射的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通过将二维麦克斯韦方程等价地转换为一维麦克斯韦方程,避免了用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分析该散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分析推导了TEz和TMz波斜入射线性分层各向异性等离子体电磁散射的FDTD方法,然后通过该方法计算不同入射角的各向异性等离子板的电磁波反射系数,并与其解析解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将该算法应用于计算涂覆分层各向异性等离子体金属板在不同入射角下的反射系数,分析了不同入射角对反射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3.
在满足近轴光线的条件下,可以利用成像公式和光路图法分析薄透镜或球面镜的物像关系,而本文介绍的这种诺莫图法,可以在直角坐标系上用坐标图示法分析薄透镜和球面镜的物像关系,不仅可以精确求得实物或虚物的成像位置,还可以判断出像的性质,具有简单、直观等特点,可以作为分析物像关系的一种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74.
照度对测量三代微光像增强器MTF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像增强器MTF测试仪用光源的出射光照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对透过测量狭缝的光强分布进行了分析.调节狭缝面的入射光照度,对不同照度作用下的调制传递函数进行了对比测量,经与微光像增强器的饱和输出亮度比较,得出:三代微光像增强器的MTF测试值随入射光照度分布呈抛物线分布,其最大值与微光像增强器的自动亮度控制特性有关.适当选择入射光照度,可确保被测像增强器既有足够的输出信噪比,而不进入饱和区域.  相似文献   
75.
为了评价光栅的光谱质量,完成所设计光栅的光线追迹,针对机械刻划光栅的光线追迹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在费马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光程函数法得到入射光通过光栅后的光谱分布情况,再使用传输矩阵的计算方法构造出光谱的点列图.该方法适用于刻划在平面、球面和非球面基坯上的等间距和变间距光栅,光栅的光谱面可以为平面或者二次曲面. 通过刻划在非球面基坯上的凹面光栅验证了光线追迹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6.
陶珺  穆磊  杜平 《光子学报》2010,39(1):42-46
为了实现大坝渗流监测,提出了一种采用光谱成像技术的光纤Bragg光栅传感器和多点传感系统。基于室内实验结果,对监测系统可靠性与监测数据准确度进行和多点传感信号分辨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用于坝体温度场检测的光线光栅传感器波长温度响应灵敏度可达0.009 1nm/℃;由光源带宽决定的测试系统可实现多个传感器的复用。实践表明:采用光纤光栅传感系统可进行大坝渗流自动监测,特别是在系统防雷击、抗干扰性方面,与传统仪器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7.
为了改善腔增强吸收光谱的探测灵敏度和光谱分辨率,通过将激光光束离轴注入光学谐振腔中,减小了谐振腔内振荡,提高了模式密度,使得谐振腔被近似看作为“怀特池”。采用记录波长在扫描过程中实际变化的方法,对光谱数据进行了非线性校正,省去了参考光路的布置,简化了实验光路。对二氧化碳在1.572μm处的一条弱吸收谱线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大小为1.98×10^-7cm^-1的最小探测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同等实验条件下,光束离轴入射时比正轴入射时的腔增强吸收光谱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和光谱分辨率。  相似文献   
78.
中高能电子入射单电离He原子过程中屏蔽效应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这篇文章用3C和DS3C模型,在不同几何条件下研究了中高能电子入射单电离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TDCS),将计算结果与早期的测量和最新的绝对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有效电荷对三重微分截面影响.研究表明:在中高入射能下,截面的角分布由binary峰和recoil峰组成,末态电子与电子之间的排斥作用对峰的大小有显著贡献.更进一步,修正后的binary峰的幅值对入射电子能量E_0和散射电子偏角θ_1的变化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79.
The improvement of attosecond pulse reflection by large angle incidence for a periodic multilayer mirror in the extreme ultraviolet region has been discuss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both spectral and temporal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eriodic multilayer mirrors under various incident angles have been analyzed and compar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periodic multilayer mirror under a larger incidence angle can provide not only higher integrated reflectivity but also a broader reflection band with negligible dispersion, making it possible to obtain better a reflected pulse that has a higher pulse reflection efficiency and shorter pulse duration for attosecond pulse reflection. In addition, by increasing the incident angle, the promotion of attosecond pulse reflection capability has been proven for periodic multilayer mirrors with arbitrary layers.  相似文献   
80.
The effect of defect density on the modulation of incident laser waves is investigated. First, based on the actual defect distribution in the subsurface of fused silica, a three-dimensional (3D) grid model of defect sites is constructed. The 3D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method is developed to solve the Maxwell equations. Then the electrical field intensity in the vicinity of the defect sites in the subsurface of fused silica is numerically calculat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aximal electrical field intensity in fused silica and the geometry of the defect sites are given. The simulated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odulation becomes more remarkable with an increase of the defect density.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the distribution mode of defects on modulation is discussed. Meanwhile, the underlying physical mechanism is analyz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