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化学   189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6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71.
新型卟啉-酞菁二元分子内光物理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合成了以哌嗪连接的含卟啉-酞菁的双发色团分子,测定了它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荧光寿命。并计算了在不同溶剂中两发色团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ΦEnT和电子转移效率ΦET。结果表明:在非极性溶剂苯中,两发色团之间的光物理过程以激发态单线态能量传递为主(ΦEnT80%)。而在极性溶剂DMF中,则以电子转移为主(ΦET69.8%)。该二元化合物在DMF中,哌嗪以船式构象存在,我们以前合成的以氧或柔性链连接的二元  相似文献   
72.
钛阳极氧化膜的光诱导钴离子注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现光诱导下钴离子可以注入钛阳极氧化膜, 利用光电流谱技术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研究这一过程。结果表明: 在浓度≥0.10 mol·cm~(-3)的Co·(NO_3)_2溶液中, 光照使界面上的钴离子部份受激而具有较高的能量, 这些钴离子能够克服膜/溶液界面势垒和TiO_2晶格激活能进入氧化膜的四面体或八面体空位, 并可能与氧配位形成呈蓝色的钴四配位化合物或粉红色的钴六配位化合物。  相似文献   
73.
王婷  严宝珍  王歆燕 《有机化学》2001,21(10):708-712
介绍了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CIDNP)的原理以及在光诱导自由基反应机理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4.
蒋伟  张衡益  刘育 《化学学报》2008,66(5):531-535
报道了萘基桥联双苯并15-冠-5的合成, 研究了K调控的双冠醚自组装过程以及伴随的独特荧光行为. 这种发光行为不仅可以模拟一个荧光"off-on-off"开关和一个荧光"on-off-on"开关, 而且其组装模式和功能上类似于酶的二聚化过程.  相似文献   
75.
基于PET过程的分子开关型荧光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ET过程的分子开关型荧光传感器研究进展;光诱导电子转移;给体;受体;分子开关;光物理技术  相似文献   
76.
曾和平 《化学学报》2002,60(9):1543-1547
用激光光解方法研究了富勒烯(C_(60)/C_(70))与三苯基胺(TPA)间的光诱 导电子转移过程。在近红外区,观测到TPA阴离子自由基,富勒烯(C_(60)/C_(70) )激发三线态和阴离子自由基。在苯腈溶液中,利用瞬态谱测定了电子从TPA转移 到富勒烯(C_(60)/C_(70))激发三线态的量子转化产率(Φ_(et))和电子转移常 数(k_(et))。  相似文献   
77.
合成了以荧光素为光敏剂的电子给体-受体二元化合物荧光素蒽醌甲酯(FL-AQ),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研究了该化合物在乙醇溶液中的光物理性质,并首次用纳秒级瞬态吸收光谱检测了此化合物分子内光诱导电子转移所形成的电荷分离态.在溶液中激发FL,电子可从FL有效地转移到AQ,其速率常数为3.95×109s-1,效率为95%.但由于电荷分离态寿命较短,瞬态吸收信号弱,若在此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钛(TiO2)纳米胶体,使FL-AQ吸附在胶体上,电荷分离态信号明显增强.480nm处FL的寿命为11.1μs;560nm处AQ的寿命为8.93μs.  相似文献   
78.
王煜  晋卫军 《化学进展》2003,15(3):178-185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用于金属离子识别的超分子荧光/磷光传感器的研究工作进展,着重介绍了光诱导电子转移及单体-激基缔合物体系在金属离子识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9.
分别采用水解、水热和燃烧法制备了三种主要物相均为立方Nd_2O_3的样品。以325 nm激光为激发源,在室温和空气气氛下对上述样品上过氧物种的光诱导生成情况进行了比较考察。经Raman光谱仪的激光束照射后,三种样品上均可检测到过氧物种的生成,但燃烧法制备的样品上过氧的生成速率显著大于其他两种样品。O_2-和CO_2-TPD(程序升温脱附)的表征结果表明,与水解和水热法制备的立方Nd_2O_3相比,燃烧法制备的样品表面含有更多的低配位晶格氧物种,晶格氧的碱性也更强,因而更有利于在光诱导下与分子氧反应生成过氧物种。  相似文献   
80.
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稳态/瞬态荧光光谱和单线态氧捕捉等方法分别测量了荧光素钠及4,5位-二卤代荧光素钠(FLX2,X=H,Cl,Br,I)的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量子效率(Φf)、荧光寿命(τf)和单线态氧量子产率(ΦΔ),并与荧光素钠的相应性质进行了比较。对应于X=H,Cl,Br,I,FLX2Φf值分别为0.92、0.96、0.69、0.16;τf值分别为4.16、4.72、3.50、0.80ns;ΦΔ值分别为0.0034、0.049、0.30、0.68。随着氯、溴、碘原子量增大,相应的Φfτf值并非顺序减小,ΦΔ值逐渐增大,只用重原子效应不能解释二卤代荧光素的荧光和光敏性质变化,而结合分子内光诱导电子转移就能较好的解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