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化学   189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6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21.
从顺磁共振波谱检测到通过竹红菌素的光诱导还原和基态竹红菌素跟脂肪胺的电子转移两条途径所得到的自由基信号,并由电化学还原得到同一自由基,确认它为半醌负离子自由基。竹红菌素溶液中加入芳香胺观察不到ESR信号。它的3,10位上与醌基相邻近的羟基离解以后,无论在基态还是在激发态都观察不到ESR信号。此外,还从吸收光谱观察到半醌负离子自由基吸收以及竹红菌素跟脂肪胺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22.
在室温下 K / (NH~2CH~2)~2中, 氯萘和4-溴二苯与碳负离子发生Photo-S~R~N1反应, 阴碳离子来自乙酸叔丁酯,吗啡丙酯, 乙腈或丙腈. 与K / NH~3体系中的Photo-S~R~N1反应相比, ArNu的产率减少到50%左右, 而ArH的产率增加.  相似文献   
223.
刘焕蓉  张昭 《分析化学》1998,26(7):868-871
报道了以WatersBondapak^TM,ODS-C18为色谱柱,甲醇:四氢呋喃:水(72:6:22,V/V)为流动相,在UV254nm为测定波长的条件下,利用外标法定量,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光诱导反应粗产物中N-(α-萘基)咔唑和N-(β-萘基)咔唑的方法,为光诱导自由基链式亲核取代反应(SRN1)反应机理的探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4.
周原朗  伍正志 《有机化学》1985,5(5):353-368
一、引言近十几年来化学家们详尽地研究了胶束体系对某些基态有机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发现胶束能显著地提高反应速率,并把这一效应归结为两点:1.胶束能把反应物包围起来,从而增加了反应物的区域浓度,加快了反应速率;2.胶束-水的界面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例如,离子型胶束表面的区域电场可高达10~6V/cm,这就能大大地影响反应的过渡态,从而影响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225.
电荷转移复合物和光诱导电荷转移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电子受体和给体的强弱与形成基态、激发态电荷转移复合物的性质、类型等的关系。着重讨论了氧与有机化合物分子形成的接触电荷转移复合物及烯类单体与电子给体或受体形成的光诱导电荷转移复合物。讨论了使烯类单体发生光诱导电荷转移聚合和电子给体的分子结构对它的影响;并从形成激基复合物的观点对自由基阻聚剂酚噻嗪在光照下失去阻聚能力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226.
本文以结晶紫、吖啶橙为光敏化剂,以N—对甲苯磺酰基-7-氮杂-双环[2.2.1]-2,5-庚二烯-2,3-二羧酸二甲酯(NNBD)为反应底物,测定了NNBD光敏异构化反应的转化率及量于产率。通过荧光谱和NNBD对敏化剂的荧光猝灭试验,根据weller电子转移理论对NNBD的光敏异构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27.
介绍了一种利用光诱导分子内氢转移形成烯醇化反应进而有效合成取代茚酮的光化学方法.所合成的酯具有较高的光化学反应活性,光反应的产率高,产物易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228.
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的方法分别在LaAlO3(100),(110)和(111)衬底上沉积了La0.7Sr0.3MnO3(LSMO)外延薄膜,研究了不同晶面取向对薄膜输运和光诱导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垂直膜面晶格不匹配度的增加,薄膜的相变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而电阻率和光致电阻率变化值(Δρ)则增大,分析表明这一现象的出现可归结于晶格失配致使双交换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229.
研究了在不同偏振态干涉Ar+激光作用下,一种偶氮无定形分子玻璃膜表面形成起伏光栅的特性.实验采用p+P,p+s,RCP+LCP三种干涉激光偏振态,利用实时光栅衍射效率测定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等方法,考察了偶氮无定形分子玻璃(IAC-4)膜表面起伏光栅的形成速率和起伏深度.实验发现,当IAc-4形成表面起伏光栅时,其衍射效率增加速度和表面起伏光栅的深度为RCP+LCP>p+s>p+P.在RCP+LCP干涉激光照射下,IAC-4能够极快地形成表面起伏光栅;而用p+P干涉激光照射,则效率最低.在单束激光强度为58 mW/cm2的RCP+LCP偏振态干涉激光照射下,经过80 s~2 min,一级衍射效率即可达62 oA并接近饱和,光栅起伏深度达到734 nm.而在同样强度的P+P,p+S偏振态干涉激光照射下,一级衍射效率和光栅起伏深度分别为3.1%,23 nm和9.3%,120 nm.采用p+s偏振干涉激光时,得到的光栅周期为干涉光场周期的一半.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偶氮无定形分子玻璃(IAC-4)材料可很好地用于表面起伏光栅制备,但刻写效果则取决于干涉激光的偏振态.  相似文献   
230.
金克新  赵省贵  陈长乐 《物理学报》2009,58(7):4953-4957
分别采用溶胶-凝胶和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La0.67Sr0.33CuxMn1-xO3x=0.05, 0.10和0.15)系列块材和薄膜,研究了Cu部分替代对薄膜光诱导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u掺杂量的增加,薄膜的金属-绝缘转变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且导电性降低.在金属相激光作用诱导电阻增大.光致电阻相对变化极大值随着Cu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 关键词: 锰氧化物 光诱导 Cu掺杂 晶格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