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化学   189篇
晶体学   1篇
物理学   6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提拉法工艺,在玻璃表面上制备了均匀、透明的钇离子(Y3+)掺杂二氧化钛纳米薄膜。用XRD分析了样品的晶相及其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薄膜表面氧的状态,用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了涂膜层数对透光率的影响,用接触角仪测定了其亲水性。研究了Y3+掺杂本身和具体的掺杂量、光照强度和时间对薄膜亲水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掺杂Y3+的二氧化钛纳米薄膜,在物质的量分数x(Y3+/Ti4+)=1.5%时,经紫外光照30min或自然光照1h后,与水的接触角小于5°,表现出超亲水性;与纯二氧化钛纳米薄膜相比,其超亲水性对光诱导更为敏感;在有实用意义的超亲水性的稳定方面也有明显的改善;这应部分地与固体化学所描述的Y3+掺杂所造成固定、额外并且是高浓度的氧空位有关。  相似文献   
112.
芳香二酰亚胺光化学反应及其合成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庆俭 《有机化学》2006,26(3):278-284
综述了芳香二酰亚胺的光化学反应及其合成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3.
本文研究了增溶于胶束内部的HA诱导的DPBF光敏氧化动力学。测定了DPBF在不同胶束中光敏氧化总速率常数, 分别为5.12×10^9(SDS), 2.31×10^9(Triton X-100)和6.21×10^9L/mol.s(TDPB)。实验证明胶束可有效猝灭单重态氧却不猝灭HA的激发三重态, 从而导致DPBF光敏氧化双分子反应可按假一级动力学规律处理, 可求出表观速率常数为1.52×10^-^3s^-^1(SDS)或1.54×10^-^3s^-^1(Triton X-100), 相应的半寿命为7.5min, 这些结果为HA在水溶液中的光动态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4.
利用荧光手段对自制的3种卟啉蒽醌化合物及其锌配合物与母体卟啉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各种化合物单重激发态的能量Es、荧光量子产率及荧光猝灭百分率.从荧光猝灭的角度证明它们确实能在光激发下进行分子内电子转移,形成分子内电荷分离态.同时探讨了有机碱的轴向配位及溶剂对PAQ化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5.
对 3种具不同结构 (三氯甲基 )三嗪化合物的光致生酸及光敏化生酸问题进行了研究 .从其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猝灭以及光致生酸过程的测定结果表明 ,三嗪化合物的敏化光致生酸具有电子转移性质 .发现在三嗪化合物分子中存在着归属于核的局域发光以及分子内的电荷转移发光两个部分 .局域的激发与发光和化合物光致生酸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电荷转移发光则会增强或扩充化合物的吸收和发射光谱范围 ,在光致生酸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一种完美的光致生酸化合物分子的设计和合成必须对上述两个方面均加以注意 ,使能达到互补和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6.
查尔酮修饰β环糊精与过渡金属离子间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稳态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荧光技术研究了新型环表衍生物(DMAC-CD)与过渡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由于该环糊精衍生物在水溶液是"自包结"构象存在,使其所连的二甲氢基查尔酮的羰基及氮杂烷氧链与过渡金属离子发生强烈配位作用,从而观察到主体分子DMAC-CD与金属离子间的诱导电子转移猝灭极大地偏离了Stern--volmer直线关系,符合典型的静态猝灭机制。测定了该主体分子与过渡金属离子间形成配合物的 稳定常数和荧光猝灭速率常。结果显示该查尔酮修饰的环糊精对过渡金属离子,特别是Cu^2+的很高的敏感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7.
Pt/TiO2光诱导催化重整乙醇制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无氧条件下Pt/TiO2光诱导催化重整乙醇制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乙醇的光催化重整制氢反应受催化剂表面化学状态,反应体系的pH值,浓度的影响较大,而受反应体系温度的影响较小,在运动XRD,XPS,HNMR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和反应产物进行表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无氧条件下乙醇光催化重整制氢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8.
<正> 在研究芳香卤化物的光交联反应时,我们发现碘苯与吡咯在乙腈和丙酮混合溶剂中进行光反应时,除生成少量交联产物(1)(已知物)外,主要得到吡咯与丙酮的脱水缩合产物,5,10,15,20,22,24-六氢-5,5,10,10,15,1 5,20,20-八甲基卟啉(2)。这是一个未见报道的新的光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19.
Ultraviolet (UV)-induced graft polymerization of acrylamide (AAm) on polypropylene substrates was successfully conducted using dibenzyl trithiocarbonate (DBTTC) as photoinitiator. It was confirmed by chemical analysis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bservation with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 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is graft process was presented, which suggested that, under UV irradiation, the C: S bond in DBTTC could split and abstract a hydrogen from the polypropylene surface and a surface free radical was then formed, and initiated the graft polymerization of AAm.  相似文献   
120.
杨国强  赵刚  吴世康 《化学学报》1992,50(6):607-613
本工作对 唑类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被四氯化碳的猝灭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其荧光猝灭的Stern-Volmer常数与所用溶剂的极性参数E~T(30)值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这一结果表明: 这一猝灭过程具有明确的电子转移性质。在此工作基础上提出唑类化合物与四氯化碳所组成的体系可能是一种新的光诱导引发聚合体系。实验结果表明, 这一体系确能光引发单体化合物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 对该体系的光引发聚合机理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