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176篇
化学   241篇
晶体学   34篇
力学   25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9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光化学     
  相似文献   
92.
吴建华  袁建民  Vo Ky Lan 《中国物理》2003,12(12):1390-1394
A 40-target state close-coupling calculation for the photodetachment cross section of negative atomic oxygen near threshold is carried out with core-valence electron correlation by using the R-matrix method. It was shown that after considering the excitations of two electrons from the 2s shell, the electron affinity of O^- (2s^22p^5{}^2P°) agrees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much better than that just considering the excitations of electrons only from the 2p shell as well as only one electron from the 2s shell. Total cross section as well as the main contribution of the ionization channels to the partial cross section are illustrated to show the structure near threshold clearly.  相似文献   
93.
A series of a-Si:H films are deposited by hot wire assisted microwave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t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HW-MWECR-CVD), subsequently exposed under simulated illumination for three hour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icrostructure change during illumination by Fourier Transformation Infrared (FTIR) spectra. There are two typical transformation tendencies of microstructure after illumination. It proposes a model of light induced structural change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is found that all samples follow the same mechanism during illumination, and intrinsic structure of samples affect the total H content.  相似文献   
94.
光致异构全光逻辑门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燕明  陈理想  佘卫龙 《物理学报》2007,56(10):5895-5902
基于双光抽运探测模型,利用偶氮苯聚合物光致异构和光致双折射效应,建立了全光逻辑门的理论分析模型,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全光逻辑门设计方案.该方案基于输入抽运光和信号光的强度或偏振态,设计了“与”门、“或”门、“异或”门和“异或非”门等基本功能的全光逻辑门.以掺杂分散红1(DR1)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薄膜为样品进行实验,得到了比较好的逻辑门运算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合.  相似文献   
95.
万玲玉  周煜  刘立人  孙建锋 《光学学报》2012,32(7):723002-234
基于LiNbO3晶体的双折射和电光效应设计制作了一种2×4的90°相移自由空间光学桥接器。该桥接器利用晶体的双折射效应进行信号光和本振光的分光/耦合,电光效应引入相位调制,在给定电场条件下实现2×4 90°空间光学桥接器的功能。对空间光学桥接器进行了实验测量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桥接器性能良好,相位连续可调,相位误差可通过电压调制补偿,应用于相干接收系统。  相似文献   
96.
光致折射晶体中高速调制光束传输和放大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过已吉  石顺祥 《光学学报》1990,10(4):99-305
本文首次对高速调制光束在先致折射晶体中的耦合进行了理论研究,指出利用光致折射晶体中的双光束耦合可以实现高速调制光束的信息转换和放大,并为实验所证实.  相似文献   
97.
采用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和质谱研究了Gemini型表面活性剂N,N'-二对丁氧基肉桂酰胺基胱氨酸钠(SDBCC)溶液的光化学反应过程和产物, 分析了SDBCC浓度对分子疏水链中肉桂酸基团光化学反应产物分布和光致二聚产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不同浓度下, SDBCC分子疏水链中的肉桂酸基团的光化学反应过程均以光致二聚反应为主, 且为分子内光致二聚产物. 但聚集体形成前后在光照过程中肉桂酸基团的光致二聚反应产率随SDBCC浓度的变化趋势不同, 聚集体形成前光致二聚反应产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聚集体形成后光致二聚反应产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综合光化学反应过程、 拓扑条件和聚集体结构进一步分析了胶束和囊泡的存在对SDBCC分子疏水链中肉桂酸基团光致二聚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王晖  杨伟  吴时彬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2,24(09):2068-2072
为解决在光学玻璃应力双折射测量中遇到的双折射叠加问题,利用光学等效原理,使用一个线性双折射模型和一个旋转器来代替叠加模型。对叠加的情况做了分析和计算,得到了叠加后的特征延迟、主应力方向和旋转角随两个应力模型主应力方向夹角变化的曲线。理论分析表明,应力双折射叠加不是应力双折射的简单相加,而是与叠加模型各自的应力双折射值和主应力方向的夹角有关。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相吻合。应力双折射叠加对实际光学玻璃测试造成不良影响,使测量精度降低,特别是有透光支撑机构或折射液容器的情况下,应力双折射叠加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99.
测量脉冲大电流的四光路光学电流传感器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传统光学电流传感器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四光路光学电流传感器,其通过四路输出信号可准确确定偏转角,使电流的测量范围不受正弦函数的单调性的限制,从而提高了电流的测量范围。配合四光路结构,提出了新的反正切函数数据处理方法,其不存在角度不灵敏区、可纠正原始数据的缺陷,从而提高了测量精度。实测了充电电压为4.5 kV、电容为50 μF和导线有效穿过磁光探头14次的快开快门的总短路电流,其峰值达85 kA,与理论值87 kA能较好地吻合,从而证明了四光路光学电流传感器可有效地测量脉冲大电流。  相似文献   
100.
光响应离子液体是一类兼具光刺激响应和离子液体双重特性的功能材料。在紫外/可见光照下,这类“智能型”离子液体的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物理化学性质和相关体系性能的显著变化,以满足某些特定过程的需要。光刺激具有信号稳定、刺激部位精准、可快速切换、刺激过程不引入其他物质等优点,在刺激响应离子液体的结构与性质调控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光响应离子液体的结构-性质-性能关系为主线,对光响应离子液体的光致异构化、物理化学性质调制、簇集行为调控、光致相转移及离子液体参与构筑的光响应乳液相行为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分析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