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96篇
  免费   4192篇
  国内免费   5758篇
化学   8655篇
晶体学   400篇
力学   947篇
综合类   349篇
数学   1902篇
物理学   12293篇
  2024年   142篇
  2023年   482篇
  2022年   546篇
  2021年   640篇
  2020年   387篇
  2019年   499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488篇
  2016年   529篇
  2015年   646篇
  2014年   1292篇
  2013年   925篇
  2012年   1020篇
  2011年   1044篇
  2010年   948篇
  2009年   1036篇
  2008年   1248篇
  2007年   1033篇
  2006年   1077篇
  2005年   1044篇
  2004年   966篇
  2003年   944篇
  2002年   842篇
  2001年   831篇
  2000年   636篇
  1999年   541篇
  1998年   548篇
  1997年   584篇
  1996年   515篇
  1995年   499篇
  1994年   456篇
  1993年   338篇
  1992年   355篇
  1991年   328篇
  1990年   311篇
  1989年   280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991.
张宏  童庆松  贾莉  王新平  施继成 《合成化学》2007,15(1):12-15,49
合成了硫醚官能化、膦官能化及未官能化的二茂铁咪唑盐,并研究了以其作为N-杂环卡宾配体前体对Pd催化的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的影响,发现在4-甲基溴苯与苯硼酸偶联反应中以膦官能化的配体对催化性能提高有利,而硫醚官能化不利于催化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992.
基于空间机构的运动特性,考虑空间颤振环境的影响,采用粗粒化分子动力学研究MoS2/Ag薄膜的碰撞滑动接触摩擦性能,建立颤振环境碰撞滑动接触摩擦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型,对比了纯Ag和MoS2/Ag薄膜的摩擦性能,研究了初始碰撞速度、滑动速度以及空间温度对碰撞滑动接触摩擦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Ag相比,MoS2/Ag薄膜表现出更优异的摩擦性能;压头碰撞速度对动能有一定的贡献,初始碰撞速度的增加会增大压头压入基体的深度,使得平均摩擦力增大;滑动速度的增加会加剧原子间的相互剪切摩擦,使平均摩擦力增加;MoS2/Ag薄膜在100~500 K温度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摩擦性能,当空间温度为600 K时,其摩擦性能降低,并伴随着MoS2膜的破裂.  相似文献   
993.
将传统半导体材料与金属微纳结构相结合,利用其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可有效地增强复合结构的光电转换效率,使其广泛地被用于光电化学和光电探测等领域.本文以氧化铝纳米管为模板,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制备出高有序的TiO2纳米管,并通过电子束热蒸发技术在大孔径的纳米管薄膜中分别负载金、铝和双金属金/铝纳米颗粒,形成金属纳米颗粒/T...  相似文献   
994.
为了提高氮化镓(GaN)基发光二极管(LEDs)的发光性能,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在蓝宝石衬底上沉积SiO2薄膜,经过光刻和干法刻蚀技术制备了SiO2图形化蓝宝石衬底(SiO2 patterned sap-phire substrate,SPSS),利用LED器件的外延生长和微纳加工技术获得了基于S...  相似文献   
995.
郭瑞斌  徐大仁  莫尊理 《化学教育》2007,28(3):63-64,F0003
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过程中,课程资源的短缺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化学史又是多年来在化学教学中经常被忽略的内容。本文结合化学史课程资源开发的5个特点,提出了化学史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些具体途径:研究化学发展历史;了解化学家的生平及研究成果;挖掘化学史故事;探寻化学史图片;筛选古代文献资料中的化学部分;分析古代科学技术成果中化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如何在化学课程中融入化学史,一直是化学课程与教学研究关注的重要内容。化学课程融入化学史表现在各个层面,化学教科书中的融入是一个中间环节,它既是教育理念、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又是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化学史的提示和指导。本文从教科书中化学史的内容、呈现方式、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及学习方式等几个角度,对我国义务教育4个版本化学教科书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适当展现科学家形象;描述真实的科学发展过程;寻求内史与外史的有机整合;内容组织时考虑多种学习活动方式的结合几个教材编写建议。  相似文献   
997.
王京 《化学教育》2007,28(10):60-61
200年前英国科学家H.戴维通过电解实验首次获得金属钾。借助文献方法探讨了该电解实验中的含钾化合物及其聚集状态这两个有争议的问题,为在当今课程改革进程中继承并发扬渗透化学史教育起到启迪及借鉴作用,同时也为纪念钾元素发现200周年而作。  相似文献   
998.
功能化MCM-41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孔分子筛MCM-41具有较高的比表面和规整的结构以及表面带有羟基,因此可对MCM-41进行官能团化,从而实现均相催化剂在MCM-41中的组装,达到均相催化剂多相化的目的。本文介绍了最近几年以MCM-41为主体,组装均相配合物得到固相化催化剂在氧化、还原、烷基化、氢甲酰化、Heck、环丙烷化等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9.
聚酰亚胺/SiO2杂化膜的制备、表征和气体渗透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以TiO2为过渡层的硅藻土-莫来石陶瓷膜管基底上,制备了组分不同的聚酰亚胺/SiO2杂化膜。聚酰亚胺是利用4,4′-六氟亚异丙基邻苯二甲酸酐、2,4,6-三甲基-1,3-苯二胺和3,5-二氨基苯甲酸在溶液中进行亚胺化完成的。采用FT-IR、TG/DTA、DSC、SEM、BET和气体渗透测定对膜进行了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聚酰亚胺通过支链上的羧酸基和SiO2相键连织构成了具有规则孔道的空间网状结构,并且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孔径逐渐减小;杂化膜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有机无机兼容性;相对于聚酰亚胺膜,杂化膜对H2、CO2和H2O与N2相比较具有较高的分离性,SiO2含量为25(wt)%的杂化膜对H2/N2、CO2/N2和H2O/N2的分离因子分别达到55.9、31.1和42.8。  相似文献   
1000.
疏水化淀粉衍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本植  尹荃  张淑芬  杨锦宗 《化学通报》2007,70(10):727-733
淀粉化学品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但由于传统淀粉化学品只有单一的亲水性,应用受到限制。淀粉的疏水化改性是提高淀粉化学品应用性能、赋予淀粉新的性能和功能性、进而拓宽淀粉化学品应用领域的重要方法,淀粉的疏水化改性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制备的新的疏水化淀粉衍生物及其制备新工艺和性能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