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2篇
  免费   838篇
  国内免费   1130篇
化学   1369篇
晶体学   31篇
力学   22篇
综合类   20篇
数学   21篇
物理学   204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了得到准确且分辨率高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数据,采用不同制样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导电、不导电和混合粉末的测试结果进行了研究. 从图谱半峰宽、是否有荷电、真实性、制样效率和数据处理等方面阐述不同制样方法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导电和不导电粉末,粘取制样略优于铟片制样,其中使用碳导电胶带制样效果更好. 对于混合样品,Scotch双面胶带粘样后的测试结果优于其他3种制样方式. 此外,铟片制样可作为数据处理时荷电校正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32.
对于磁性氧化物的磁有序,传统的观点用超交换相互作用(SE)和双交换相互作用(DE)模型进行解释,其出发点都建立在全部氧离子是-2价的基础上.例如,对于LaMnO_3,认为其中的La和Mn都处于+3价,用SE模型解释相邻Mn~(3+)离子间的反铁磁序;当以二价的Sr离子替代一部分La离子后,认为等量的Mn~(3+)离子变为Mn~(4+)离子,用DE模型解释相邻Mn~(3+)和Mn~(4+)离子间的铁磁序.然而,事实上在氧化物中存在一部分负一价氧离子.Cohen[Nature 358 136]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BaTiO_3的价电子态密度,结果得到只有Ba离子的化合价与传统观点相同,为+2价;而Ti和0分别为+2.89价和-1.63价,不是传统观点的+4价和-2价,但是与多年来关于氧化物电离度的研究[Rev.Mod.Phys.42 317]和X射线光电子谱(XPS)的研究结果相符合.本文经过不同热处理条件制备了名义成分为La_(0.95)Sr_(0.05)MnO_3的三个样品,通过对样品的XPS分析,发现样品中不存在Mn~(4+)离子,只存在Mn2+和Mn~(3+)离子,平均价态随热处理程序的增加而升高.尽管三个样品有相同的晶体结构,但磁矩明显不同.对于这样的性能,不能用SE和DE模型解释其磁结构.利用本课题组最近在研究尖晶石结构铁氧体磁有序过程中提出的O 2p巡游电子模型解释了这种现象,利用样品在10 K的磁矩估算出的Mn离子平均价态变化趋势与XPS分析结果一致.O 2p巡游电子模型的出发点建立在氧化物中存在一部分负一价氧离子的基础上,这是其与SE和DE模型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33.
邢伟  刘慧  施德恒  孙金锋  朱遵略 《物理学报》2016,65(3):33102-033102
采用考虑Davidson修正的内收缩多参考组态相互作用(icMRCI+Q)方法结合相关一致基组aug-ccpV5Z和aug-cc-pV6Z计算了CF~+离子第一离解极限C~+(~2p_u)+F(~2P_u)对应的12个∧-S态(X~l∑~+,a~3∏,1~3∑~+,1~3Δ,1~1∑~-,1~1∑~-,1~3∑~-,2~1∑~+,1~1∏,2~3∏,2~1∏和2~3∑~+)所产生的23个Ω态的势能曲线.计算中考虑了旋轨耦合效应、核价相关和标量相对论修正以及将参考能和相关能分别外推至完全基组极限.基于得到的势能曲线,获得了束缚和准束缚的9个∧-S态和16个Ω态的光谱常数,并且X~1∑~+,a~3∏~(势阱一)∧-S态的光谱常数与已有的实验结果非常符合.此外,计算了CF自由基X~2∏态到CF~+离子束缚和准束缚的9个∧-S态的垂直电离势和绝热电离势,并且CF~+(X~1∑~+)←CF(X~2∏)和CF~+(a~3∏(势阱一))←CF(X~2∏)的垂直电离势和绝热电离势与相应的实验结果也非常符合.由a~3∏,1~1∏态和其他激发∧-S态势能曲线的交叉现象,借助于计算的旋轨耦合矩阵元,分析了a~3∏~(势阱一),1~1∏~(势阱一)和2~1∑~+态的预解离机理.计算的23个Ω态离解极限处的相对能量与实验结果十分吻合.最后计算了(2)0+~(势阱一)(v'=0-5),(1)1~(势阱一)(v'=0-5)和(2)1~(势阱一)(v'=0)到X0~+态跃迁的Franck-Condon因子和辐射寿命.  相似文献   
134.
利用三态模型和含时波包法, 研究了K2分子在强飞秒泵浦-探测激光场中泵浦/探测场强、波长对光电子能谱Autler-Townes(AT)分裂的影响.通过分别改变两激光场的场强或者波长预测AT峰移和间距,并且首次量化了AT分裂的峰移和间距.光电子能谱在共振时显示为对称双峰,失谐时为非对称双峰。AT分裂间距随泵浦场强增大而增大,但不因探测场强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35.
《中国光学》2015,(2):219
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液晶学科和显示技术领域的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中国物理学会液晶分会会刊、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会刊英国《科学文摘》(INSPEC)、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20余种国内外著名检索刊物和文献数据库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136.
《中国光学》2015,(1):162-165
1.增强现实显示器大千世界,光电子装置发展的最突出形式之一是头戴眼镜式显示器。然而,谷歌眼镜自面市以来一直都没有很成功的发展,为什么呢?嗯,是因为奇怪的外观;它只有一个单一的、侧边小屏幕;而用户使用时常常会发生斗眼。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和Nvidia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个眼镜显示器的设计,可以解决上述所有问题:增强现实眼镜是透明的,可以是3D立体的,至少看起  相似文献   
137.
目前,许多由有机材料制造的电子和光电子材料都具备良好的柔韧度,易于改变形状。与此同时,不易形变的无机化合物在制造光学、电气和机械元件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性能。但由于技术原因,二者却很难优势互补,功能优异的无机化合物半导体也因不易塑形的特点而遇到了发展障碍。幸好,氮化镓与石墨烯的结合,部分实现了强强联合这一理想目标,一种能"变形"的发光二极管(LED)材料已经诞生。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由韩国首尔大学伊圭哲(音译)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将微型的  相似文献   
138.
采用表面解吸常压化学电离质谱法(DAPCI-MS),建立了一种能直接对棉布等纺织品表面8种致癌芳香胺快速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无需样品预处理的情况下,方法仍然能够保持相对较高的灵敏度,检出限0.02~0.58 pg/mm2,相对标准偏差1.8%~4.3%,回收率78.4%~90.7%。单个样品的检测时间不超过30 s。DAPCI-MS技术适合分析各种材料表面,包括丝绸、麻、羊毛以及各种化纤制品。  相似文献   
139.
电喷雾电离(ESI)技术由于脱溶剂过程中产生的电解作用及溶剂蒸发作用,使得酸性溶液喷雾液滴中质子残留,pH值降低,导致蛋白质在液滴中的空间构象受到破坏,所得质谱图无法正确反映蛋白质在溶剂中的真实构象。本研究以两种经典蛋白质(细胞色素C和肌红蛋白)为实验样本,通过在ESI源和质谱仪进样端中间加入自行设计的空气放大器,产生高流速大流量气流,改善ESI脱溶剂过程。结果表明,电喷雾电离的初始液滴在高流速大流量气流引发的激烈碰撞中,被切割为粒径极小的喷雾液滴,同时液滴所带电荷被均分,从而使液滴pH值保持稳定,避免因ESI脱溶剂作用而破坏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基于高流速大流量气流在ESI脱溶剂过程的新机理,在使用商业化的ESI源时,着重于鞘气等脱溶剂辅助气体的使用和调节。通过增大鞘气的气流量保持蛋白质的生物构象。  相似文献   
140.
王春 《化学教育》2020,41(9):46-50
UbD理论注重以教学预期目标为导向,通过先预设评估标准,再设计学习活动,最终达成对科学本质理解的学习目标。尝试采用UbD理论及其操作模式,对高中化学“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对今后教学中推广和实践这一教学理论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