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39篇
  免费   3840篇
  国内免费   2356篇
化学   2997篇
晶体学   628篇
力学   463篇
综合类   108篇
数学   177篇
物理学   15262篇
  2024年   133篇
  2023年   457篇
  2022年   562篇
  2021年   643篇
  2020年   412篇
  2019年   555篇
  2018年   235篇
  2017年   413篇
  2016年   467篇
  2015年   582篇
  2014年   1335篇
  2013年   854篇
  2012年   1086篇
  2011年   1044篇
  2010年   796篇
  2009年   1073篇
  2008年   1318篇
  2007年   1006篇
  2006年   870篇
  2005年   793篇
  2004年   722篇
  2003年   631篇
  2002年   473篇
  2001年   426篇
  2000年   336篇
  1999年   333篇
  1998年   305篇
  1997年   330篇
  1996年   260篇
  1995年   206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技术在Al2O3衬底上成功外延生长了ZnS薄膜.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致发光谱表征了衬底温度对薄膜结构、形貌和光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生长的ZnS薄膜为闪锌矿,具有(111)择优长向,随衬底温度的升高,X射线衍射峰的半高宽先减小后增大,在衬底温度为300℃时,半高宽最窄.薄膜结构致密,表面不平整度随衬底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薄膜的带隙随衬底温度的升高出现蓝移,可见光区域透射率最高达到98;,在360 nm激发波长下,观测到402 nm和468 nm两个发光带,衬底温度为300℃时,发光最强.  相似文献   
992.
基于GGA+U的第一性原理方法,分析了La、Ce、Pr、Nd四种元素掺杂的ZnO结构,对晶体的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由键布局分析可知,掺杂体系Zn-O键共价性的强弱与杂质掺入原子的序数成正比.掺杂后体系的类型仍为直接跃迁,能级整体下移;随着Pr、Nd掺入,出现了杂质能级,这是由稀土元素的4f电子态所导致.在光学性质方面,掺杂体系的吸收系数、静介电常数都比纯ZnO的高,体系的吸收边都向低能方向移动,其中Zn7LaO8的红移程度最高、静介电常数最大,说明其光催化能力和极化能力都最强.  相似文献   
993.
通过溶液法合成了一种非中心结构长条状的CsSbSO4F2晶体.其晶体结构属于空间群Pna21,结构中[SbO2F2]与[SO4]多面体共顶点连接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Cs+填充在长链之间维持电荷平衡.利用Kurtz-Perry方法对晶体进行粉末倍频测试,表明CsSbSO4F2属于可相位匹配的物质,其倍频效应约为KH2PO4的0.65倍.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显示,该物质的截止波长为233 nm.光学性能测试表明,CsSbSO4F2在紫外区域有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994.
利用纳米硅粉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乙醇混合溶液,通过静电纺丝和碳化制备了Si/C纳米纤维薄膜.通过XRD、SEM、XPS、拉伸测试和TG法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纤维直径、薄膜表面元素含量、碳化薄膜强度可以通过控制Si与PVP含量而调节;当Si与PVP的质量比为0.2时,碳化薄膜拉伸强度最高其值为(6.1±0.3)MPa,继续增加硅的含量其薄膜强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95.
以五氯化锯为原料,液体石蜡为分相剂,采用微乳液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前驱体纤维,再经氨气还原氮化得到多孔氮化锯纤维.利用XRD、SEM、BET等进行物相及微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纤维为四方Nb4N5晶相,纤维连续,直径为260 nm,由于液体石蜡分相以及助纺剂PVP的分解作用,在纤维上形成较多孔道结构,其BET比表面积为125m2/g,孔径为2~5nm范围内的孔结构比例较高,同时在5~10 nm 范围也存在较多的孔道结构,平均孔径为7.3 nm.采用CV、GCD及EIS等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发现,氮化锯纤维的储能主要受电极表面电荷传递过程控制的,外表面比电容贡献高,这得益于分布在纤维中的孔结构,其可为离子传输提供通道,并为电化学反应提供空间.当电流密度为5mA/g时,比电容为151 F/g,能量密度为7.73 Wh/kg时,功率密度为3.03 W/kg,其经2000次循环后其比电容保持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研究了未掺杂Mg2Si以及Na、Lu掺杂Mg2Si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Na掺杂Mg2Si后,费米能级进入价带,呈p型导电;Lu掺杂Mg2Si后,费米能级进入导带,呈n型导电.未掺杂Mg2Si对于能量低于0.5eV的光子几乎不吸收,但Na、Lu掺杂的Mg2Si对于能量低于0.5eV的光子还存在较大的吸收,即Na、Lu掺杂改善了Mg2Si对红外光子的吸收.掺杂后,可见光区的吸收系数与反射率明显减小,这说明掺杂的Mg2Si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增大.计算结果为Mg2Si 基光电器件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构建非中心对称结构及研究材料的构效关系对于探索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具有重要意义.La0.26Bi0.74OOH是一种具有PbFC1型结构的层状化合物,结晶在非中心对称的正交晶系空间群Pmm2,其主体结构由[La0.26Bi0.74O2]-层和H+阳离子组成.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了La0.26Bi0.74OOH晶体,并首次测试了该化合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能.粉末倍频实验显示La0.26Bi0.74 OOH的倍频响应为KH2PO4的0.6倍.紫外-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表明该化合物的截止波长为335 nm.此外,第一性原理计算显示该化合物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其内部的Bi-O和La-O基团对La0.26Bi0.74 OOH的非线性光学性能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8.
为改善剑麻纤维(SF)与聚合物基界面的相容性,制备了丙烯酸稀土接枝剑麻纤维,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把丙烯酸稀土接枝到剑麻纤维表面上。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接枝剑麻纤维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丙烯酸稀土已成功接枝到剑麻纤维表面上。考察了接枝剑麻纤维热稳定性和吸油性能,结果表明接枝剑麻纤维的热稳定性、吸油性能优于剑麻纤维,饱和吸油量(24 h)达5.957 g.g-1,吸油倍率达4.727%。  相似文献   
999.
干细胞迁移机理的近场扫描光学显微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置于甲基纤维素碟中形成VEGF的浓度梯度分布,并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于此浓度梯度中培养,观察VEGF能否诱导MSCs定向迁移。应用近场扫描光学显微术(Near-field scanning optical microscopy,NSOM)同时获取了VEGF诱导前后的MSCs的形貌和光学信息。结果表明,近场光学图观测到形貌图上所没有的黑色斑点,分析认为这些黑斑为细胞的黏着斑。近场光学图显示经过VEGF诱导后细胞的黏着斑数量明显增加。同时,对诱导前后干细胞的骨架蛋白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并用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细胞骨架由诱导前的无序状态转变为诱导后的有序状态,说明诱导后的干细胞处于迁移状态。光学超微结构图则显示了诱导后干细胞表面的光学细节比诱导前细胞大量增加,出现了大量直径约200 nm的光斑,这是由于细胞表面大量分泌黏附分子等蛋白分子引起的,这些结果为VEGF能够诱导MSCs进行定向迁移提供了实验依据和可视化证明。也表明NSOM不但能提供高分辨的光学分辨率,还可提供生物细胞精细结构的更深层次的光学信息。  相似文献   
1000.
简讯     
《化学分析计量》2012,(3):13+16+23+27+30+38+43+47+51+55+59+77+82+103
二恶英检测技术已较成熟人们熟悉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公众有所担忧的主要理由便是垃圾焚烧会产生二恶英,这种被称为"世纪之毒"的物质的毒性比砒霜还要毒大约900倍。不久前,被视为国内二恶英研究权威的中科院研究员郑明辉表示,全国每年排放到大气环境中的二恶英大约5 kg左右,其中来自生活垃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