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0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1666篇
化学   2461篇
晶体学   46篇
力学   54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114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31.
一种新型C60-硫醚衍生物分子在金表面上的自组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一种新型C60 硫醚分子在金表面上自组装膜的形成,并通过接触角、扫描隧道显微术(ST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化学和光电化学手段对其进行表征.高分辩STM形貌图证明,在Au(111)基底上C60基团存在并直观显示出特殊的单层膜结构. XPS分析表明,这一新型C60 硫醚分子是通过金硫键固定在金表面上的,并且在组装过程中存在分子内碳硫键断裂步骤.  相似文献   
32.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薄膜的制备及光学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二氧化硅胶体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为原料,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了PDDA/SiO2复合薄膜. TEM图象显示,薄膜中的SiO2纳米粒子为密堆积,薄膜均匀、致密;电子衍射实验结果显示,所组装的薄膜为非晶态膜.载玻片表面组装SiO2纳米粒子薄膜后,透射率随薄膜双层数增加呈现周期变化.薄膜具有增透作用,载玻片双面组装薄膜后在一定波长范围内的透射率可提高5%以上. PDDA/SiO2复合薄膜的光学性质主要由SiO2纳米粒子决定,每一双层的平均物理厚度小于SiO2纳米粒子的粒径,薄膜中存在层间穿插现象,逐层组装的复合薄膜具有单层光学薄膜的特性.  相似文献   
33.
阴离子型层柱材料的插层组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任玲玲  何静  段雪 《化学通报》2001,64(11):686-691
提出插层组装的概念,论述了阴离子型层状材料经插层组装出结构有序的层柱材料,包括层柱材料插层组装途径、插层组装的客体、插层组装的驱动力以组装客体在层间的定位,以及插层组装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4.
以配体二苯乙酰丙酮(L)与金属组装子[(bpy)Pd(NO3)]NO3、[(bpy)Pt(NO3)]NO3和[(phen)Pd(NO3)]NO3在溶液中通过自组装配位作用,自发去质子形成了一系列单核组装体[(bpy)Pd(L)]NO31·NO3·H2O)、[(bpy)Pt(L)]NO32·NO3·H2O)和[(phen)Pd(L)]NO33·NO3·H2O)(其中,bpy=2,2''-联吡啶,phen=1,10-菲咯啉)。这些组装体在含有KPF6的水溶液中能够有效的将NO3-置换成PF6-。NMR和ESI-MS分析确定了这3个组装体的单核结构。1·PF6·CH3CN化合物的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分子间π-π堆积作用与弱的Pd…Pd键(0.322 4 nm)相互作用使化合物形成二聚体结构。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组装体可作为新颖、高效的Suzuki偶联反应催化剂。  相似文献   
35.
罗钧  郑炎松 《化学进展》2018,30(5):601-615
杯芳烃是由苯酚单元通过亚甲基连接而成的空腔型分子,具有衍生位点多,构象丰富等特点,被称为第三代主体分子。在分子层次,依手性因素的结构特点不同,可将手性杯芳烃分为具有手性亚单元的杯芳烃、固有手性杯芳烃和桥手性杯芳烃。在超分子层次,杯芳烃自身或杯芳烃与其他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晶态中或二维表面可通过非共价键力形成多种拓扑结构的纳米手性聚集体。研究手性杯芳烃和基于杯芳烃的超分子手性组装体的合成、结构和性能,不仅在理解手性起源、手性结构等方面具有理论意义,而且有望获得以分子识别为基础的手性传感器、手性催化剂、手性分离材料、手性载体和手性纳米材料。本文综述近十年来有代表性的分子手性杯芳烃和以杯芳烃为组分的超分子手性聚集体的设计、合成、结构和功能。着重展示杯芳烃骨架在形成新颖分子手性和超分子手性上的优势,以及杯芳烃单元在实现特定功能如手性识别时发挥的作用。相信随着杯芳烃合成技术和杯芳烃超分子设计的发展,必将进一步发挥杯芳烃的结构优势,涌现出更多性能优异的手性杯芳烃功能分子和超分子手性杯芳烃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36.
使用接触角、原子力显微镜(AFM)、静电力显微镜(EF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对辛基三乙氧基硅烷(C8TES)/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均相混合自组装单分子膜(SAM)及其形成过程中样品表面的润湿性、表面形貌、表面电势和膜内分子的有序度进行了表征,对采用分步法利用C8TES分子空间位阻制备C8TES/OTS均相混合SAM的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C8TES/OTS均相混合SAM表面接触角为105°,样品表面平整、光滑;对样品表面电势进行分析后发现,混合SAM表面电势分布均匀,电势频率分布为典型的正态分布;在均相混合SAM的形成过程中,样品表面电势的分布始终十分均匀,电势频率分布均为典型的正态分布;C8TES/OTS均相混合SAM是一种具有上下两层分子排列密度不同的膜结构的单分子膜,其内部结构至少在500 nm×500 nm到20 μm×20 μm尺度上是高度均匀一致的,膜内没有明显的特征结构,具有典型的均相混合SAM特征.  相似文献   
37.
微孔-介孔复合结构分子筛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微孔分子筛是现代石油工业中重要的择形催化剂,具有均匀发达的微孔结构、酸性强和水热稳定性好的特点,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8.
糖聚肽高分子是一类由聚肽(也称聚氨基酸)和糖类化合物(包括单糖、寡糖和多糖)构成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糖聚肽高分子具有与天然糖蛋白分子类似的化学组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天然糖蛋白的结构和性能,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兴趣.本文总结了糖聚肽高分子的合成方法及其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并着重评述了糖聚肽高分子在生物分子识别、靶向基因/药物传输和组织工程支架等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9.
报道了在Bi(001)衬底上从第一层开始形成的红荧烯晶体薄膜.随着覆盖度的增加,红荧烯薄膜的结构会发生从自组装到混合相的转变.在混合相中存在着红荧烯的晶体畴和分子自组装形成的畴壁.特别是,我们在这种晶体畴中发现了Kurdjunov-Sachs(KS)转动外延和巨大的压缩应力.随着覆盖度的增加,红荧烯薄膜会按照逐层生长的模式进行,直至第四个分子单层.我们认为,转动外延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压缩应力是导致晶态红荧烯薄膜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0.
郑金桔  郑著宏 《发光学报》2010,31(6):836-841
研究了在CdSe/ZnSe自组装量子点中CdSe量子点的发光随着激发光强度变化的特性。发现当激发强度(I)变化3个数量级的时候,量子点发光的峰位、峰形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公式L∝Ik(其中I是激发光强度,L是量子点发光强度,k是非线性系数)得到非线性系数k值。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由21 K升高到300 K的过程中,k值随温度变化可以分为3个区域:当温度低于120 K时,k值接近于1;然后,随着温度升高,k值慢慢变小;最后,随温度进一步升高,k值由200 K时的0.946迅速减少到0.870。结合发光随温度变化的实验结果,确认在120 K以下发光主要来源于束缚激子复合。在温度由200 K升高到300 K的过程中,非线性系数的单调减小主要归因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光部分来自于由自由电子或空穴到束缚态能级(FB)的复合。进一步通过分析量子点发光的积分强度随着温度的变化的实验结果,发现发光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弱的主要原因是材料中的缺陷或者位错等提供非辐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