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01篇
  免费   4164篇
  国内免费   1651篇
化学   1747篇
晶体学   582篇
力学   604篇
综合类   168篇
数学   396篇
物理学   15919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497篇
  2022年   518篇
  2021年   689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604篇
  2018年   261篇
  2017年   459篇
  2016年   530篇
  2015年   637篇
  2014年   1362篇
  2013年   841篇
  2012年   1065篇
  2011年   1050篇
  2010年   758篇
  2009年   1048篇
  2008年   1365篇
  2007年   955篇
  2006年   798篇
  2005年   803篇
  2004年   724篇
  2003年   619篇
  2002年   448篇
  2001年   403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306篇
  1996年   221篇
  1995年   195篇
  1994年   192篇
  1993年   143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近红外无创生化分析中,要获得准确的血液生化成分信息,需要非常高的系统信噪比。为提高分析系统的信噪比,开展了以增大系统光能利用率为目标的高效双复合抛物面聚光(DCPC)系统研究。首先,针对近红外无创生化分析中光学系统集光要求,研究了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PC)出射光特点,确定出一级CPC最大聚光角范围。然后,通过比较标准型和截短型DCPC光能利用率变化,优化出最佳结构参数。最后,结合皮肤组织光学参数,计算了入射光波长为1 000nm时,DCPC系统、CPC-聚焦反射镜系统以及无光学收集系统的光能利用率。结果显示,三种系统的光能利用率分别为1.46%,0.84%,0.26%。设计的DCPC系统增强了对人体漫反射光的收集能力,可有效提高无创生化分析系统的信噪比及整体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922.
923.
During the last decade, striking improvements could be achieved for the precise control of deposition processes in optical coating technology. For example, as a consequence of enormous progresses in measure- ment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direct optical monitoring in a broad spectral range can be considered as a common tool in many production environments nowadays. Besid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rresponding hardware and measurement channels, advanced approache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acquired data and new multiple sensor monitoring strategies moved into the focus of modern research on the way towards de- terministic deposition techniques. In this context, also innovative concepts for the simulation of deposition processes to forecast the result for a specified coating design and automatic online correction algorithms gained of importance to reduce the risk of failure in coating production. The present contribution will be dedicated to selected aspects in this field, especially addressing broad band optical monitoring systems. A short review on examples for existing hardware configurations and software tools will be presented illus- trating the advantages of modern process control techniques. Novel approaches based on the modeling of thin film growth are discussed as an additional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predictability of coating processes.  相似文献   
924.
《化学分析计量》2011,(2):60-60
不久前,由山东远普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主导的“连续无跳模快速光谱可调谐激光器”项目成果鉴定会举行,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张国成、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所周维虎等专家参加鉴定会,潍坊市副市长陈白峰出席。  相似文献   
925.
《中国光学》2013,(3):426-426
近日,清华大学化工系魏飞教授带领的团队在一维纳米材料的光学可视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成果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实现单根超长碳纳米管的光学可视化”为标题于4月16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综合性学术期刊《自然一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  相似文献   
926.
以多孔径闪烁方法的理论为基础,分别讨论了孔径滤波函数和光谱响应函数对权重函数的影响.根据包括边界层项的Hufnagel-Valley 5/7模型得到的闪烁指数,采用奇异值分解法反演了垂直方向的湍流强度廓线,结果的量级介于10~(-15)~10~(-17)之间,并随高度的增加不断减小,在量级和趋势上与理论模型基本一致;同时结合Shack-Hartman的实际测量结果,反演了水平方向1 km传输路径上的湍流强度分布状况.水平方向反演结果的量级在10~(-14)~10~(-15)之间,随传播距离的变化趋势与实验场地的实际情况较为符合,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合肥地区同期的统计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27.
ZnS微粒子的光学截面及红外发射率光谱的计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应用微粒子Mie散射理论,计算了ZnS粒子的散射、吸收和消化截面,并计算了相应粒子的红外发射率光谱,讨论了ZnS粒子在4.0-10.0μm红外波段上的振荡吸收现象。  相似文献   
928.
929.
以中药材川木香原药为碳源,采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荧光碳量子点。通过水热法实验条件优化,获得制备荧光碳量子点的最佳实验参数,通过透射电镜(TEM)对荧光碳量子点进行形貌表征,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仪(XPS)对荧光碳量子点进行元素组成分析,通过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荧光碳量子点进行了光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川木香用量1.00 g,水热反应温度180℃,水热反应时间2.0 h时,制备得到的荧光碳量子点光学性能最佳。荧光碳量子点平均粒径为5 nm,主要含有C元素和O元素,最大激发波长为360 nm,对应的发射波长为420 nm,特征吸收峰为280 nm,量子产率为12.9%。  相似文献   
930.
为了在透明基板上制备出导电性能良好的微电路,研究了窄脉宽激光正向和背向选择性去除金属薄膜制备的微结构形貌特征,开展了纳秒激光选择性去除Cu薄膜(厚度为150 nm)的实验和温度场仿真研究,揭示了正、背面去除的烧蚀机理和材料的喷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当激光脉冲能量为0.270~0.542μJ,扫描速度为2 mm/s时,激光诱导背向去除金属薄膜在加工质量方面优于正向加工,其去除几何精度高,轮廓边缘平整,几乎没有溅射。采用优化后的纳秒激光加工工艺参数,激光脉冲能量为0.403μJ,扫描速度2 mm/s,扫描线间距为3μm,制备出均匀分布的铜阵列图案。在相同参数下对玻璃基板上的铜薄膜背向选择性去除,得到具有良好导电性和粘附性的微电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