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5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663篇
化学   1935篇
晶体学   75篇
力学   412篇
综合类   73篇
数学   62篇
物理学   99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手性液晶聚硅氧烷毛细管柱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一种手性液晶侧链的聚硅氧烷固定液,并涂制成毛细管柱,此柱适合于分离各种取代基的酚类异构体。对柱效和选择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2.
碳氟链与碳氢链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氟辛酸及其钠盐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在R972上的吸附等温线均为S型或LS型,指示固液界面吸附过程中有表面疏水缔合物生成.碳氟表面活性剂的饱和吸附量显著高于碳氢表面活性剂的饱和吸附量.加电解质于液相使各体系吸附量上升.对于碳氟表面活性剂,甚至引起吸附等温线类型变化.例如,不加电解质时全氟辛酸在R972上的吸附等温线为S型,而加入HCl(c=0.05mol·dm-3)使吸附等混线变成LS型.全氟辛酸比全氟辛酸钠在R972上的吸附更强.几种表面活性剂在R972上的吸附均随温度升高而减少。应用两阶段吸附模型及通用吸附等温线公式可以很好地解释所得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3.
采用小沸点仪测定了马来酸酐和1,2-环己烷二羧酸二异丁酯二元系统在不同配料组成条件下的温度与压力数据,并通过内插法得到不同压力下的温度与配料组成的数据.进一步采用单纯形法优化NRTL方程参数,推算了平衡气液相组成,发现该二元系统具有最高压力恒沸点,且该恒沸点随压力的变化显著.当压力降低至20 kPa时, 由温度随气相组成的变化趋势知该恒沸点将趋于消失.  相似文献   
44.
由聚苯胺粒子组成的电流变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由经碱处理的掺杂态聚苯胺(PAn)制得高介电常数的半导体PAn粒子,将其悬浮于电绝缘油可组成电流变液,讨论了电流变(ER)液的静态屈服应力(τ_s),电流密度等性能与PAn的介电常数(ε_p),导电率(σ),体积分数和应用电场强度的关系。对导电率相同的PAn粒子,用氨水处理的PAn粒子ε_p较用NaOH液处理的高,前者在σ足够低如σ≤1.0×10 ̄(-7)/cm时,ER液的τ_s随偶极系数的平方(β ̄2)的增大而呈现非线性增加;后者ER液的τ_s随β ̄2的增大出现一最大值.结果表明:由聚苯胺粒子可组成高电流变活性的无水ER液.  相似文献   
45.
W/O/W乳液的渗透溶胀与夹带溶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W/O/W乳液的溶胀,实验结果表明,渗透溶胀随内外相溶液间的渗透压差、表面活性剂及载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但随膜粘度的增加而降低,渗透压差较高时,水渗透的影响大于夹带的影响;膜相中含氧化合物对溶胀的影响大于含氮化合物,采用Span 80作乳化剂时,比采用E 644渗透溶胀约高6倍,夹带溶胀也较高;重复聚结再分散使夹带溶胀急剧增加,因而多级混合澄清槽对液膜操作似不适用。  相似文献   
46.
使用双沸点仪测定了丙酮、乙酸乙酯、对二氧六环、乙腈或三乙胺与甲醇或1,2→二氯乙烷以及二者混合物等十一组二元体系在99.3 kPa下的汽液平衡数据(T,x,p), 计算了有关体系的过量吉布斯自由能。结果表明, 六种非质子溶剂与甲醇组成的二元系GE>0; 乙腈或三乙胺与1,2-二氯乙烷组成的二元系GE>0, 而丙酮、乙酸乙酯或对二氧六环与1,2-二氯乙烷的二元混合物GE<0。从同种分子间或不同种分子间的缔合作用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本文还在固定极性非质子溶剂(第三组分)物质的量浓度的条件下, 测定了非质子溶剂+1,2-二氯乙烷+甲醇三元混合物的汽液平衡数据, 考察了非质子溶剂的加入对甲醇+1,2-二氯乙烷二元系GE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建立了以单、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混合螯合剂的庚烷溶液作为萃取剂,6.0mol/L HCl反萃取预分离富集,In和Rh做内,ICP-MS测定天然水中15种稀土元素的分析方法。方法的富集倍数为200倍,各元素的检出限范围在0.01-1.8ng/L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5%,萃取回收率>93%。  相似文献   
48.
曹汉瑾  褚莹 《应用化学》1995,12(1):99-100
消除夹带溶胀的新液膜操作法曹汉瑾,褚莹,何彦涛,吴子生,严忠(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4)关键词液膜,油/水乳液,溶胀,夹带,包裹消除液膜操作中的夹带溶胀对液膜的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夹带溶胀分为包裹溶胀和再液化溶胀。前者是乳状液滴上浮时将水相...  相似文献   
49.
非均相羰基氧化合成碳酸二苯酯反应液组分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色质联用仪对非均相催化一步合成碳酸二苯酯(DPC)过程中的反应液的主要产物及副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其结果发现该反应的主要副产物为苯氧基丙酸和4-苯氧基苯酚以及四丁基铵盐;用气相色谱外标法对反应液中的DPC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通过回归法得到了定量分析:DPC的计算方程式,实验证明该方程在DPC的浓度小于10%范围内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50.
本文研究并探讨了NK-ELN型离子交换树脂在再生贮氢合金材料包覆液过程中,温度、流速、溶液中离子浓度等条件对树脂交换容量和再生效率的影响,为树脂法再生贮氢合金材料包覆液工艺的制定,提供了一系列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