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2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化学   212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206篇
综合类   18篇
数学   84篇
物理学   114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41.
本文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针对NOx气体在催化剂中的流动传热和反应传质情况进行理论分析,考察影响脱除 反应和过程的各因素,深入认识催化反应与传递耦合的基本物理现象,以及催化反应剂内部过程特性,揭示物理现象与过 程的基本规律,为催化剂设计、流道优化以及发应强化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2.
本文提出一种利用神经元电响应频率定量评价人体热舒适性的理论方法和准则。利用Hodgkin-Huxley方程和Pennes生物传热方程描述皮下神经元在瞬态温度场下的电响应特性,并研究了环境温度、对流换热系数,血液灌注率和组织导热率等参数对它的影响,结果表明神经元动作电位频率在等效温度发生0.1℃时就会发生明显变化,可以组合多个环境和热物性参数评价人体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243.
自然循环加热段内对流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常压去离子水为工质,对自然循环工况下上升加热段内单相水的对流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自然循环工况下上升加热段内工质的物性变化及由浮升力引起的自由流动对对流传热特性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提出了计算自然循环工况下上升加热段内单相水的对流换热系数的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244.
内螺纹肋管内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以空气为介质(Pr=0.698),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在Re=600-2000的范围内对内螺纹肋管内周期性充分发展的层流流动进行了模拟分析,说明了不同Re、螺纹肋的旋转角度α、螺纹肋的牙数N8对速度环量、Nu、Nu和阻力系数的影响,并通过对Nu和速度环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在内螺纹肋管内强化换热流动中决定换热强度的物理量一速度环量。  相似文献   
245.
微小圆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小通道内相变换热具有热流密度高、单位体积内换热面积大、结构紧凑等特点,成为高效紧凑式换热器设计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氟利昂R113为工质,完成了0.7、1.1和1.4 mm的圆形小通道内的流动沸腾实验,对小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分析,拟合了计算沸腾换热特性的实验关联式,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6.
为研究变截面微小通道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设计了9种不同微小尺度的变截面通道。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得出了流体在变截面微小通道中的传热特性以及与常规尺度通道的差异。分别比较了通道的进出口宽度比、通道的高宽比对变截面、微小尺度通道传热特性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得到了描述水在变截面微小通道中的流动及传热特性的无量纲关联式。  相似文献   
247.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低化学计量比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实际应用为背景,研究了在反应物低化学计量比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不同温度、压力下的性能。得到了电池温度,压力对反应物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物化学计量比1.0的电池性能低于足量反应气体工况下的电池性能;化学计量比为1.3时,电池能够在预期电流强度下稳定运行;反应气体的传质过程影响反应所需的化学计量比;当提升压力至0.13 MPa,化学计量比1.0的电池性能与足量反应气体工况下的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248.
六水氯化镁(MgCl2·6H2O)由于较强的吸附能力、低反应焓以及较高的储热效率,成为当今热化学储能常用的材料.建立六水氯化镁脱水蓄热过程二维数值模型,将质量、动量、能量与化学反应物理场进行耦合,研究反应床的温度与转换程度分布,同时对反应器内自由空气流道的布置进行结构优化设计.讨论了入口流体流速和温度、材料孔隙率以及导...  相似文献   
249.
强化对流传热场协同唯象机制及其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流传热强度与流体中存在的各种内场及其外场的关系,从唯象上阐明了降低温度边界层厚度、增加流体扰动和增加近壁面速度梯度的强化对流传热方法的物理机制,其本质是控制流体中内场及其外场之间的相互协同。给出了当流体中存在内场和外场时强化对流传热场协同控制方法,以此可指导发展强化对流传热单元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50.
本文以电绝缘性低沸点介电流体R11为实验工质,利用自行设计和制作的电流体力学实验模型,对介电流体进 行静电场强化冷凝换热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静电场对模型内介电流体的凝结换热有很好的强化作用,其换热系数主 要与外加电场强度、热通量及电极相对位置等因素有关,这种电场强化凝结换热技术对制冷和热传递工程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