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95篇
化学   911篇
晶体学   42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物理学   17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多色蓝在核酸分子上的Langmuir聚集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微相吸附-光谱修正(MPASC)新技术研究核酸与多色蓝(PCB)探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析核酸分子内双静电膜的形成与Langmuir吸附的关联性.通过pH 7.24的介质核酸-PCB反应的光谱研究,测定了结合产物的物理化学参数:结合比1PCB:2DNA-PCB、1PCB:3RNA-PCB, 平衡常数KDNA-PCB=5.42×104, KRNA-PCB=2.82×104,摩尔吸收系数ε(DNA-PCB, 625 nm)=5.65×103(mo1-1•L )•cm-1, ε(RNA-PCB, 625 nm)=3.85×103 (mol-1•L)•cm-1.结果表明, RNA分子仅形成约60%双螺旋结构链,核酸双螺旋每一周期的负静电沟最大聚集10个PCB分子.该吸附反应用于核酸样品测定,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42.
藻胆体核心复合物结构与功能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螺旋藻藻胆体中分离出4种不同种结构和光谱形式的变藻蓝蛋白复合物API、APⅡ、APⅢ和APB,利用吸收光谱、荧光光谱比较了三聚体和单体的光谱特性,通过对吸收光谱的光谱解叠以及各组分的归属,研究了变藻蓝蛋白复合物内各色团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和在能量传递中的功能,结果表明,复合物内色团间的作用关系可以用Forster偶极-偶极作用机制来解释,由于妆蛋白和同源亚基的存在影响其结构的对称性,进而影响各色团间  相似文献   
43.
凌可庆 《有机化学》1996,16(6):518-523
本文研究了十七种2-芳基吲哚(1a-1q)在甲醇-乙酸介质中的亚甲基蓝(MB)敏化光氧化反应, 发现有十五种吲哚(1a-1o)以85%-95%的产率给出2,2'-二芳基-[2,3'-联-1H-吲哚]-3(2H)-酮(2a-2o), 而2-(4-硝基苯基]吲哚(1p)和2-联苯基吲哚(1q)则分别生成2-甲氧基-2-(4-硝基苯基)-1,2-二氢-3H-吲哚-3-酮(7p)和2-联苯基-4H-3,1-苯并恶嗪-4-酮(11q), 其中7p在分离过程中失去甲醇分子给出2-(4-硝基苯基)-3H-吲哚-3-酮(10p)。  相似文献   
44.
以乙醇为溶剂, 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 用溶剂热法制备了Ag表面修饰的负载型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利用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UV-Vis)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表征, 以亚甲基蓝(MB)溶液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 考察了不同Ag含量样品的光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用溶剂热法制备的样品中TiO2皆为锐钛矿相, 金属Ag颗粒沉积在TiO2表面, 粒径为2 nm左右, 比表面积较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大大增加, 最高可达151.44 m2·g-1; UV-Vis光谱和光催化实验表明: Ag修饰使TiO2对光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强, 吸收带边红移至可见光区, 亚甲基蓝在该复合材料上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溶剂热法制备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明显好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样品, 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 Ag摩尔分数为5%的样品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5.
王树青  陈峻  林祥钦 《中国化学》2004,22(4):360-364
IntroductionAmperometricbiosensorofhydrogenperoxideisofpracticalimportancebecauseofitswideapplicationsinchemical,biological,clinical,environmentalandmanyotherfields.Forimprovementofsensor抯quality,vari-ouskindsofchemicalmodificationmethodshavebeendevelopedforreducingredoxoverpotentialsofH2O2atelectrodesurfaces,increasingthedetectionsensitivity,linearrange,stabilityandlivetime.Ithasbeenshownthattheuseofsub-micrometersizedmetalparticlessuchasPt-black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qualityofthebiosens…  相似文献   
46.
采用SCC-DV-Xα方法对α-Keggin结构硅钼二电子还原态杂多蓝阴离子[SiMo2(V)Mo10(VI)O40]6-和它的混合型钒取代物[SiV2(V)Mo10(VI)O40]6-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获得了轨道能级、费米能级、各原子价电子布居、自由价态密度分析和分子轨道成分等信息.理论分析表明该杂多阴离子中所有原子Si、Mo、V、Oa、Ob、Oc和Od都参与反应,Oc和Od的成键能力较强,化学活性较大,有力地支持了实验结果.中心硅氧四面体结构发生畸变很小,但构成三金属簇的八面体结构都发生了较明显的畸变,其整体仍然保持α-Keggin结构.钒的取代增强了Mo2VO13三金属族中Od的活性.预测这两种杂多阴离子都有被继续还原和取代的趋势,[SiMo2(V)Mo10(VI)O40]6-的趋势更强.  相似文献   
47.
砷以硫化物、砷化物、氧化物等形态与多种矿石共生,是自然界中分布较广的元素之一。作为有害物质存在于废水、废酸或成品酸中,给废水的处理与废酸的利用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砷的快速定量测定对化工生产过程控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常用微量砷的测定方法有光度法、砷斑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  相似文献   
48.
采用动电位、等温吸附方法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SiO2的表面电性和对有机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运用WinSGW软件计算得出亚甲基蓝在SiO2颗粒表面配位常数.研究发现亚甲基蓝通过静电和氢键作用吸附,相应的化学反应模型和表面配位常数分别为≡Si2O-+MB+≡Si2OMB(lg K=4.48)和≡SiOH+MB+≡SiOHMB+(lg K=2.30).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价阳离子NH+4,Na+,K+对亚甲基蓝在SiO2表面吸附的影响,根据WinSGW软件模拟得到的NH+4,Na+,K+与SiO2表面的配位常数分别为:≡Si2O-+M+≡Si2OM[lg K=3.76,2.73,2.58(M+=NH+4,Na+,K+).在铵根离子浓度高时,还会在表面上发生≡SiOH+NH3+MB+≡SiOHNH3MB+(lg K=6.69)化学反应而生成包含有三种组分的≡SiOHNH3MB+表面三元配合物.研究结果可为了解有机染料和氨氮在被污染土壤和水体中的分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建立了测定痕量利福平的共振瑞利散射(RRS)法。在NaOH溶液中,利福平与亚甲基蓝相互作用后,共振瑞利散射显著增强,在371 nm处的ΔIRRS最强。利福平的质量浓度在0.20~1.65 mg.L-1范围内与△IRRS成正比,检出限(3Sb/S)为0.038 mg.L-1。该法可用于人体血液及市售利福平药物中利福平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0.
通过电聚合方法和脉冲沉积技术将普鲁士蓝(PB)与L-半胱氨酸(L-Cys)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得复合膜化学修饰电极(L-Cys/PB/GCE/CME),利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安培法研究了对苯二酚在L-Cys/PB/GCE/CME上的电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0.1 mol/L PBS(pH 7.0)缓冲溶液中,L-Cys/PB/GCE/CME对对苯二酚的电化学氧化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氧化峰电流相对于在裸玻碳电极上增加了5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苯二酚浓度在0.18~120μmol/L范围内,修饰电极的电流响应与对苯二酚浓度呈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62,检出限(S/N=3)为0.065μmol/L。本研究制备的对苯二酚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重复性、重现性、选择性与稳定性,用于实际水样中对苯二酚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