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9篇 |
免费 | 74篇 |
国内免费 | 59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312篇 |
晶体学 | 3篇 |
力学 | 5篇 |
综合类 | 124篇 |
数学 | 26篇 |
物理学 | 25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86篇 |
2013年 | 88篇 |
2012年 | 70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122篇 |
2008年 | 86篇 |
2007年 | 83篇 |
2006年 | 71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41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蛋白质S-棕榈酰化修饰是指棕榈酸分子通过硫酯键共价结合在蛋白质分子的半胱氨酸( S)的巯基侧链上,是蛋白质脂类修饰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细胞信号转导、代谢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首先利用酰基-生物素置换反应,将A型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上的S-棕榈酸分子转换为含有生物素( Buotun)分子的标签。生物素标记蛋白经特异性富集、电泳分离纯化后,进行胶内水解。再利用质谱技术对水解混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酰基-生物素置换方法处理A型流感病毒裂解产物后,蛋白质耦联生物素的浓度(羟胺处理,+Hydroxylamune)与空白对照组(未加羟胺处理,-Hydroxylamune)的比值大于3;对经富集后的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进行了质谱分析,鉴定了 A 型的两个 S-棕榈酰化修饰位点,分别位于蛋白羧基末端的 Cys562和Cys565。本研究为大规模研究S-棕榈酰化修饰蛋白提供了一种特异、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2.
实验测得的荧光蛋白的单、双光子吸收光谱在低频和高频区域都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为了揭示这些不同点的起源和研究荧光蛋白的构–效关系,我们详细研究了三种荧光蛋白发色团(一种增强型蓝绿色荧光蛋白的中性发色团和两种红色荧光蛋白的阴离子发色团)的单、双光子吸收特性,分别计算了纯的和振动分辨的电子谱。计算结果表明:光谱线形与计算采用的交换相关密度泛函及谱截面计算所采用的近似关系密切;如果在计算光谱截面时,我们利用长程修正的交换相关泛函CAM-B3LYP来计算几何和电子结构参数,然后把Franck-Condon (FC)效应和包含Herzberg-Teller (HT)效果的电-声耦合效应都考虑进去,理论计算的光谱与实验测定的光谱可以很好地符合;对于两种离子态的发色团,HT电-声耦合效应使得对应于基态到第一激发态跃迁的双光子吸收最强峰相对于单光子吸收的最强峰发生了蓝移,但HT电-声耦合效应对高频的双光子吸收谱没有太大的影响;分子内电荷转移是导致高频区的双光子吸收明显强于单光子吸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3.
采用质谱法对4种高密度脂蛋白(HDL)的结合蛋白重组人载脂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 α1-抗胰蛋白酶(A1AT)、 α2-人体血清糖蛋白(A2HSG)和A载脂蛋白C3(Apo C3)从蛋白质含量(蛋白的绝对定量)、 位点特异性糖基化(糖肽的相对定量)及聚糖位点占有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利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Q-TOF)测量糖蛋白标样酶解产物的二级质谱碎片离子, 用Byonic软件发现了新的糖基化位点信息, 即增加了原位点处聚糖糖型的种类. 对于A2HSG, 新增了N-糖基化156位点上的4种糖型, N-糖基化176位点上的6种糖型, O-糖基化319位点的4种O-聚糖和O-糖基化346位点上的1种糖型. 对于Apo C3, 只有O-糖基化94一个位点, 在此位点上新增了9种糖型. 同时, 调整了用于定量蛋白的多肽, 使得定量更加准确. 采用三重四极杆串级质谱仪(UPLC-ESI-QQQ)研究了4种结合蛋白中多肽和糖肽的多反应监测(MRM)行为, 并重新计算了每种聚糖的位点占有率, 优化了现有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104.
双酚A(Bisphenol A, BPA)为苯酚系衍生物,作为生产聚碳酸酯塑料和环氧树脂的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产品制造中,为全球产量最大的工业品之一。BPA的大量应用使普通人群暴露BPA的几率显著增加。BPA结构与雌激素相似,为一典型雌激素样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对机体产生多种毒性效应。高剂量BPA主要通过拮抗雌激素受体而发挥其内分泌干扰效应;环境相关低剂量BPA由于不能与雌激素竞争结合雌激素受体,主要通过膜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以非基因组方式诱导细胞生物学功能改变。但是,具体何种膜受体介导BPA的低剂量效应以及相关分子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基于此,我们课题组近年来在这些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我们发现,膜G蛋白偶联受体30和整合素αvβ3及其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分别介导了环境相关低剂量BPA对雄性生殖细胞的增殖诱导和甲状腺素基因转录的干扰。对环境相关低剂量BPA作用机制的深入理解不仅有助于更客观真实评价和预测环境暴露BPA对人体健康的可能潜在影响以及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同时,也将为评价其他类似结构雌激素样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健康效应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持。本文将结合我们近年来的研究工作,综述目前环境低剂量BPA暴露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将来研究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5.
利用超快速时间分辨光谱研究了蓝绿藻藻胆体的2个变藻蓝发射终端(APB,API)单体和三聚体内的能量传递过程,探测到APB和API单体的两组亚基α^AP/β^AP和α^APB/β^AP间的能量传递时间常数分别为30ps和194ps。APB和API三聚体所共有的9-32ps的短寿命组分来源于同一单体内能量由α^AP向βAP的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06.
标题化合物(Et4N)2[Fe2s2Br4](1)在VS/FeBr2/imnt2/Et4NCl反应体系中获得,它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主要晶胞参数为:α=0.91193(2)nm,b=1.0837(3)nm,c=1.54360(1)nm,β=105.090(1),ν=1.4177(5)nm3,z=2,ρ=1.778g/cm3,μ=6.841cm1,F(000)=748,结构精修结果为:R1=0.0287,wR=0.0640。簇阴离子[Fe2S2Br4]2含有一个菱形Fe2S2单元,铁的配位几何构型明显偏离了理想的Td对称性,导致整个阴离子的对称性降低为D2h.同时观察到它的Fe--Br键呈现反常加长倾向。 相似文献
107.
108.
不同剂量的Zn可以诱导小鼠肝脏产生ZnMT,随着实验组Zn剂量的增加,肝脏内ZnMT的含量也相应增加,呈剂量效应增加(r=0.996)。ZnMT具有保护膜构象、膜SH基、拮抗MeHg对膜流动性及膜通透性的损伤作用。本实验结果为ZnMT预防甲基汞中毒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显示了诱导ZnMT的锌剂量要适当,过高则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9.
110.
合成了化合物2-氰基-3-甲硫基-3-芳氨基丙烯酸乙酯(2a-2w),产物结构通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