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04篇
  免费   2820篇
  国内免费   7288篇
化学   11461篇
晶体学   85篇
力学   932篇
综合类   397篇
数学   3888篇
物理学   6549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409篇
  2022年   509篇
  2021年   513篇
  2020年   416篇
  2019年   467篇
  2018年   332篇
  2017年   460篇
  2016年   480篇
  2015年   564篇
  2014年   1143篇
  2013年   924篇
  2012年   992篇
  2011年   1132篇
  2010年   1065篇
  2009年   1177篇
  2008年   1319篇
  2007年   1090篇
  2006年   1131篇
  2005年   1043篇
  2004年   1002篇
  2003年   862篇
  2002年   739篇
  2001年   750篇
  2000年   608篇
  1999年   530篇
  1998年   469篇
  1997年   495篇
  1996年   399篇
  1995年   353篇
  1994年   377篇
  1993年   282篇
  1992年   285篇
  1991年   246篇
  1990年   217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21.
《分子催化》2014,(5):496
正《分子催化》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出版,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主要报导有关分子催化方面的最新进展与研究成果.辟有学术论文、研究简报、研究快报及进展评述等栏目.内容侧重于络合催化、酶催化、光助催化、催化过程中的立体化学问题、催化反应机理与动力学、催化剂表面态的研究及量子化学在催化学科中的应用等.工业催化过程中均相催化剂、固载化的均相催化剂、固载化的酶催化剂等的活化、失活  相似文献   
922.
本文以六元瓜环及两种部分甲基取代六元瓜环(统称为Q[6]s)为构筑元件,合成了4个Q[6]s-Sr髤离子的配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Q[6]s-Sr髤离子配合物自组装形成不同结构的分子链,体系中存在Cl-离子时,Q[6]s-Sr髤离子形成配位聚合链,而只有NO3-离子存在时,形成水分子配位桥连的超分子链。  相似文献   
923.
本文报道了一个含混合多齿螯合配体的四核Mn配合物Na2[MnIII2MnII2(pdmH)2(L)2(N3)2]·2CH3OH·2H2O(1·2CH3OH·2H2O,pdmH2为2,6-吡啶二甲醇,H2L为2,6-吡啶二甲醇与2,2-二吡啶酮水合物的脱水物),并对其进行单晶结构分析、红外、元素分析和磁性研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分子中2个Mn2+、2个Mn3+及6个来自pdmH-或L2-配体的O原子构成1个双缺口立方烷结构。磁性研究表明Mn2+与Mn3+之间为弱的反铁磁性耦合作用(J1=-0.89 cm-1,J2=-1.13 cm-1),Mn3+离子之间为稍强的铁磁性耦合作用(J3=3.20 cm-1),基态自旋值S=2,交流磁化率研究表明,在所测试条件下,其虚部没有表现出单分子磁体所具有的频率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924.
基于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ICT)化合物,1-酮-2-(对二甲氨基苯亚甲基)-四氢萘(KDTN)与β环糊精(β-CD)所生成的包合物和牛血清白蛋白(BSA)形成三元超分子体系产生的荧光,且其荧光强度与BSA的质量浓度在3.31~662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1.6mg·L-1,提出了以KDTN与β-CD包合物为新的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法测定BSA含量。该反应体系的荧光发射峰位于540nm,测定在pH 9.18的B-R缓冲介质中进行。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9.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为2.2%。  相似文献   
925.
介绍一个针对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计算化学创新性实验,采用高斯理论计算一系列有机小分子的构型和热化学性质,并通过原子化反应法计算其标准摩尔生成焓.该实验可让学生初步掌握相关计算软件的使用,了解不同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认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926.
螯合辅助溶剂挥发共组装法制备的炭-氧化铝复合材料为载体,分别使用水、乙醇或二者混合物为氯铂酸的分散介质,浸渍制备炭-氧化铝复合材料负载Pt催化剂.通过XRD,N2物理吸附以及TEM表征可知,乙醇作为浸渍溶剂时,最有利于Pt的分散,而混合溶剂浸渍制备的催化剂Pt颗粒最大.2-氧-4-苯基丁酸乙酯不对称加氢反应结果表明,氯铂酸水溶液浸渍得到的催化剂Pt纳米粒子的粒径有利于获得高的光学选择性,催化剂经辛可尼丁修饰后,以乙酸为反应溶剂,可获得最高84.8%的光学选择性.此外,该催化剂重复利用性能优异,可以重复利用22次,活性没有下降.  相似文献   
927.
通过大分子反应,将苯甲醛(BA)和邻氨基苯酚(AP)形成的双齿席夫碱配基键合在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CPGMA)微球表面,形成固载有席夫碱配基的载体微球BAAP-CPGMA,再通过与铜盐的配位螯合反应,制备了固载有席夫碱铜配合物的微球[Cu(BAAP)2]-CPGMA.将该固载化铜配合物与均相的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自由基(TEMPO)构成共催化体系TEMPO/[Cu(BAAP)2]-CPGMA,应用于分子氧氧化苯甲醇的催化氧化过程.我们考察了该共催化体系的催化性能,并探索研究了催化氧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共催化体系TEMPO/[Cu(BAAP)2]-CPGMA可在温和条件下(室温、常压的氧气)高效地将苯甲醇氧化为苯甲醛(选择性100%,苯甲醛产率93%),并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928.
Nanopore techniqu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ingle molecule detection, which illuminates the properties of an individual molecule by analyzing the blockage durations and currents.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exponential function is lack of efficiency to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s of blockage durations in nanopore experiments. Herein, we introduced an exponentially modified Gaussian (EMG) function to fit the duration histograms of both simulated events and experimental event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traditional exponential function,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EMG provides a better fit while covers the entire range of the distributions. In particular, the fitted parameters of EMG could be directly used to discriminate the sequence length of the oligonucleotides at single molecule level.  相似文献   
929.
A rapid, simple and selective method based on molecularly imprinted, spin column extraction coupled with fluorescence detection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2,4-dinitrophenol in serum samples. The 2,4-dinitrophenol imprinted polymers exhibited highly selective recognition for the template molecule and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was 138.9 mg/g.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hen water is used as the loading solution, only 2,4-dinitrophenol could be adsorbed on the spin column without the remaining structural analogs(2-nitrophenol, 4-nitrophenol and phenol). After eluting with acetonitrile/acetic acid(9/1, v/v), 2,4-dinitrophenol in serum samples could be determined by using the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based on the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of fluorescein by the template molecule.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spiked recovery ranged from 95.8% to 103.4%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was 1 nmol/L.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e reliability and practicality of the protocol and revealed a good perspective of this method for biological sample analysis.  相似文献   
930.
采用酶促降解实验、分子对接模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在氯仿和水溶剂体系中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 cepacialipase PC)对含六元环结构的1,4-环己烷二甲醇(CHDM)、1,4环己烷二甲酸(CHDA)、含醚键结构的一缩二乙二醇(DEG)和二乙醇酸(DGA)单体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改性共聚物的降解规律,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阐明了PC脂肪酶与不同底物的结合机制及其降解差异性。结果表明:PC脂肪酶可有效地催化降解不同结构的PBS基共聚物,氯仿中酶与底物结合自由能的大小顺序为CMSCMDGSDGBDABBCABBSB,水中二者的结合自由能大小顺序为CMSCMDGSDGBCABBDABBSB,其中CM单元的六元环状亚甲基的富集作用使得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的对接最为稳定,具有较大的结合能,且PBS-co-CHDMS降解率最大。受溶剂效应影响,酶与底物在氯仿中的结合更稳定,降解率远大于在水中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