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67篇
  免费   1980篇
  国内免费   4598篇
化学   10394篇
晶体学   308篇
力学   170篇
综合类   357篇
数学   1103篇
物理学   6913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398篇
  2022年   542篇
  2021年   574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540篇
  2018年   375篇
  2017年   514篇
  2016年   506篇
  2015年   552篇
  2014年   946篇
  2013年   1089篇
  2012年   854篇
  2011年   961篇
  2010年   810篇
  2009年   898篇
  2008年   1062篇
  2007年   834篇
  2006年   847篇
  2005年   727篇
  2004年   731篇
  2003年   574篇
  2002年   500篇
  2001年   506篇
  2000年   397篇
  1999年   375篇
  1998年   348篇
  1997年   349篇
  1996年   305篇
  1995年   285篇
  1994年   265篇
  1993年   238篇
  1992年   231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40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951.
稀土离子(Er3+)可与荧光石墨烯量子点(GQDs)表面的含氧基团发生配位,在Er3+介导下形成高配位数的GQDs/Er3+配合物,引起GQDs聚集而使其荧光减弱.凝血酶(Tb)中的氮和氧等原子可与Er3+发生配位作用,从而与GQDs竞争结合Er3+,减弱了GQDs与Er3+的作用而使其荧光恢复.通过检测GQDs的荧光即可实现对Tb活性的高灵敏分析,构建了基于Er3+介导GQDs荧光开关的Tb传感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吸收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等对传感机理进行了研究.本方法对Tb的检出限低至0.049 nmol/L,其它蛋白质对Tb检测无明显干扰,实际样品中Tb加标回收率为98.0%~105.3%,相对标准偏差为0.6%~4.2%.  相似文献   
952.
采用点击化学偶联法对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进行叶酸功能化修饰,构建了一种叶酸受体靶向的荧光纳米探针,并成功用于肿瘤细胞的成像研究.首先通过St?ber法制备包裹钌联吡啶的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RSiNPs),然后利用叠氮化硅烷偶联剂(Az-PTES)的水解反应在其表面引入叠氮基团,最后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将炔丙基叶酸衍生物偶联到粒子表面.利用红外光谱对其偶联前后的叠氮基特征峰(2105 cm-1)进行表征,证实了叶酸功能化的荧光纳米探针(RSiNPs-Folate)已被成功制备.在生理pH条件下,以458 nm为激发波长,RSiNPs-Folate在601 nm处发射较强的红色荧光,且光稳定性较好.细胞成像结果表明,这种叶酸受体靶向的荧光纳米探针能够有效地标记叶酸受体呈阳性的人宫颈癌细胞(HeLa),而叶酸受体呈阴性的人肺癌细胞(A549)未观察到明显的荧光.叶酸竞争性结合实验证明了这种叶酸受体介导的肿瘤细胞成像机制.此探针能够实现混合细胞体系中HeLa细胞的选择性识别与荧光成像.与酰胺化反应偶联叶酸相比,这种点击功能化的纳米探针的合成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可用于不同肿瘤细胞的荧光标记与成像.  相似文献   
953.
以4-氯-7-硝基苯并-2-氧杂-1,3-二唑、乙二胺和溴乙酸乙酯等为原料,合成4-氨基-7-硝基苯并-2-氧杂-1,3-二唑类衍生物(NBD-OEt),通过IR、NMR和MS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研究NBD-OEt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性质,探讨其在H2O/EtOH(60/40, V/V) pH 7.40的HEPES缓冲体系中对Hg2 的响应,以及NBD-OEt与Hg2 的结合模式。结果表明, 随Hg2 的不断加入可诱使NBD-OEt在476nm的吸收峰红移至514nm,并有两个等吸收点(347nm、482nm);其荧光发射峰由536nm红移至559nm,且在525nm出现等发射点;通过Job plot法测定NBD-OEt与Hg2 以1:1的计量比结合。  相似文献   
954.
噻唑[3,2-a]并嘧啶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其较差的溶解性限制了其应用。本文在7-(3-氨基苯并呋喃-2-基)-噻唑并[3,2-a]嘧啶-5-酮的芳香环上引入三乙二醇单甲醚,成功合成了化合物L,并利用核磁、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pH 3.4~6.4范围内,化合物L可在HEPES水溶液中荧光"开-关"识别Fe~(3+),其他金属离子对识别作用没有干扰,该荧光探针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检测限。  相似文献   
955.
利用过渡金属镉(锌)盐与1,5-二(2-乙基咪唑)戊烷(BEIP)、5-羟基间苯二甲酸(5-OHH2IP)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配合物[Cd(BEIP)(Cl)2]n1)和[Zn(BEIP)(5-OHIP)]n2),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及X射线衍射法表征。晶体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ca21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β=100.542(4)°。配合物1是由配体1,5-二(2-乙基咪唑)戊烷连接镉离子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而配合物2是由配体间苯二甲酸连接锌离子形成一维链状结构,该一维链通过1,5-二(2-乙基咪唑)戊烷连接成二维网络结构,进而通过氢键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配合物12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好的荧光性能,配合物2对甲基橙染料有一定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956.
通过溶剂热方法合成了一个由氢键拓展的携带路易斯碱位的三维超分子配位聚合物:{[Cd(HTZ-IP)(HPYTZ)(H2O)2]·5H2O}n(HTZ-H2IP=5-(5-四氮唑基)间苯二甲酸;HPYTZ=3,5-(4-吡啶基)-1,2,4-三唑]。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中心镉离子由含氮杂环羧酸配体和富氮辅助配体连接成"有悬挂手臂"的一维链,而链间则凭借配位水和2个配体的氢键作用拓展成三维超分子化合物。有趣的是配合物存在大量裸露的未配位的N原子,此N原子具有路易斯碱性质,能与路易斯酸性质的Ag+有效结合,从而引起配合物的荧光猝灭。该性质能在无色溶液中有效检测10-4~10-6 mol·L-1范围内的痕量Ag+离子。  相似文献   
957.
转换屏在高能X射线激发下的发光光谱对高能X光闪光照相接收系统的组建有着重要意义。应用OMA光谱采集系统,设计实验对CsI(TI)和LYSO转换屏在“神龙一号”直线感应加速器(LIA)X射线激发下的发光光谱进行研究,给出了光谱曲线。结果表明,相对于文献报道的低能X射线辐射,高能辐射下CsI(TI)屏的发光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了14nm,LYSO屏的发光峰值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了18nm,而两屏的谱线半值宽度均没有明显变化。实验结果对当前闪光照像光电接收系统质量的评估及将来系统的优化设计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58.
等速上仰翼型动态失速现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鹏  崔尔杰  周伟江  李锋 《力学学报》2004,36(5):569-576
翼型大迎角绕流的静态失速将造成升力突降和气动性能急剧恶化,但利用非定常运动所产生 的动态失速效应,可以大大地延缓气流分离和失速现象的发生. 采用Rogers发 展的双时间步Roe格式,求解拟压缩性修正不可压N-S方程. 数值模拟了低雷诺数 ($Re=4.8 \times 10^{4}$)条件下NACA0015翼型作等速上仰($\alpha =0^{\circ} \sim 60^{\circ}$)的动态失速过程,同Walker的试验结果比 较,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研究了该过程中主涡、二次涡和三次涡的发展,升 力系数随攻角变化,以及不同上仰速度对动态失速效应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9.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copper(Ⅰ) coordination polymer with cuprous chloride, and 3-(pyridin-2-yl)-1,2,4-triazole, has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Crystal data for this complex: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n, a=1.203 3(2) nm, b=1.289 1(3) nm, c=1.582 3(3) nm, V=2.338(8) nm3, Dc=1.779 g·cm-3, Z=4, F(000)=1 248. GooF =1.060, R1=0.026 6, wR2=0.064 0. The asymmetric structural unit contains three copper atoms and three ligands. Copper ion is coordinated with four nitrogen atoms, forming a distorted tetrahedron. The result of fluorescence spectrum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title complex at room temperature exhibits an intense photoluminescence with maximum emission at 414 nm. CCDC: 759692.  相似文献   
960.
A new metal-organic complex Pb(cbba)2(phen)2 (1, H2cbba=2-(4′-chlorine-benzoyl)benzoic acid, phen= 1,10-phenanthroline) has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fluorescence spectrum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compound crystallizes in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bcn with a=1.474 49(7) nm, b=0.953 90(4) nm, c=3.031 65(14) nm, V=4.264 1(3) nm3, C52H32Cl2N4O6Pb, Mr=1 086.91, Dc=1.693 g·cm-3, μ(Mo Kα)=4.141 mm-1, F(000)=2 144, Z=4, the final R=0.018 3 and wR=0.045 7 for 3 582 observed reflections (I2σ(I)). In the crystal structure, the lead atom is six-coordinated with two carboxylate oxygen atoms from different cbba ligands and four nitrogen atoms from different phen ligands, showing a distorted octahedral geometry. Furthermore, 1 shows yellow photoluminescent property at room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