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48篇
  免费   4724篇
  国内免费   10894篇
化学   22310篇
晶体学   1494篇
力学   1386篇
综合类   681篇
数学   2502篇
物理学   9393篇
  2024年   183篇
  2023年   677篇
  2022年   870篇
  2021年   933篇
  2020年   669篇
  2019年   917篇
  2018年   644篇
  2017年   896篇
  2016年   988篇
  2015年   1121篇
  2014年   1632篇
  2013年   1681篇
  2012年   1656篇
  2011年   1676篇
  2010年   1582篇
  2009年   1470篇
  2008年   1893篇
  2007年   1692篇
  2006年   1831篇
  2005年   1810篇
  2004年   1764篇
  2003年   1497篇
  2002年   1373篇
  2001年   1243篇
  2000年   888篇
  1999年   791篇
  1998年   776篇
  1997年   598篇
  1996年   593篇
  1995年   573篇
  1994年   529篇
  1993年   419篇
  1992年   420篇
  1991年   426篇
  1990年   358篇
  1989年   344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21.
应用INDO/S半经验量子化学方法,对簇合物离子Mo3S和Mo3S4Mn+(M=Fe、Ni,n=4;M=Cu,n=5)分别进行分子轨道计算。根据计算得到的簇离子中的原子表观电荷和成键指标,说明Fe、Ni、Cu+与Mo3S成键作用的相对强度依次是Fe-Mo>Ni-Mo>Cu+-Mo。比较了用含组态作用的INDO/S方法计算得到的电子跃迁能与实验得到的电子吸收光谱值,并讨论了吸收峰归属情况。对于M为Fe、Ni的簇离子Mo3S4M4+,最低能量的电子跃迁吸收峰起源于异金属间电荷转移跃迁(MM’CT);而Mo3S4Cu(5+)簇离子观察到的吸收峰主要是Mo3S芯的局域内电荷转移跃迁。根据理论计算结果,由Cu+离子到Mo3S的电荷转移跃迁谱线,大约在46000cm-1以上才能观察到吸收峰。从Mo3S4Fe4+次低能量吸收峰的实验值16600cm-1和理论值16500cm-1与Mo3S的最低能量吸收峰的实验值16600cm-1和理论值16900cm-1比较,表明无论从理论上或实验上都能证实簇离子Mo3S4Fe4+在能量为16600cm-1处的吸收峰是起因于Mo3S芯的局域内电荷转移跃迁。  相似文献   
922.
合成了6种稀土(RE)-萘乙酸(NAA)-邻菲绕啉(Phen)固体配合物,其通式为RE(NAA)_3·Phen(RE=Y,La,Nd,Sm,Eu,Er)。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UV-Vis,H-NMR,XPS和TG-DTA分析,研究了配合物组成、性质及稀土离子与配体间的成键特性。  相似文献   
923.
首次报道了以D-葡萄糖为原料合成新型光学活性葡萄糖衍生类β-氨基醇化合物的新方法。目标化合物:(2S,3S)-甲基-2-脱氧-2-苯胺基-4,6-o-苄叉基-α-D-吡喃阿卓糖苷(7)经各种分析测试手段证实。  相似文献   
924.
用MNDO-PM3方法对沙蚕毒系化合物二氢沙蚕毒,硫氰酸酯,巴丹,杀虫单及其异构件的几何构型进行了全自由度优化,并计算了其电子结构,讨论了生物活性与几何构型和电了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5.
根据在自由基引发剂存在下,8,9-苯并-2-亚甲基-1,4,6-三氧螺(4,4)壬烷(Ⅰ)可能存在的竞争反应,推导了动力学方程式。用红外光谱法测定了单体的消失速率和苯酞的生成速率。实验结果与推导动力学方程式相符。进一步证明了单体(Ⅰ)的增长反应由加成聚合和开环—异构化—加成这两个反应组成。这两个反应对总速率的相对贡献与单体浓度有关。得到了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926.
1 ,2 ,3 三氯苯经过硝化、水解、催化加氢、缩合等四步反应 ,合成了 2 ,6 二 (对氨基苯 )苯并 [1,2 d ;5 ,4 d′]二唑 ,总产率为 70 % .同时 ,研究了一种有效的重结晶 2 ,6 二 (对氨基苯 )苯并 [1,2 d ;5 ,4 d′]二唑的方法 .与其他方法相比 ,该法原料便宜易得 ,产物可作为聚合反应的单体原料 .  相似文献   
927.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饮用水中铜的理想含量为0 .0 5mg/L。水样中铜的测定常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DDTG)萃取光度法[1 ,2 ] ,该方法需用液液萃取 ,不但操作麻烦 ,容易污染环境 ,且引入误差因素多。新亚铜灵试剂 (NHCM)用于铜的测定已有很多报道[3] 。该试剂具有较好的选择性 ,但灵敏度较低 ,很难满足于饮用水中痕量铜的测定的要求。目前固相萃取法已在痕量有机化合物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铜的固相萃取光度法测定还未报道过。本文研究了NHCM与铜的显色反应及WatersSep Park C1 8固相萃取小柱对络合物的固…  相似文献   
928.
本文利用对苯二甲酰氯(TPC),对苯二胺(PPD)和亚甲基数为2和6的两种脂肪族二元胺(ADA)合成了具有不同序列结构的芳香一脂肪族共聚酰胺.研究了共聚酰胺的序列结构参数──无规度B和数均序列长度Ln与液晶临界浓度C*和中介相的类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9.
已报导,经适当处理的SO42-ZrO2和WO3-ZrO2具有超强酸性[1].在此基础上将SO42-和WO3同时负载于ZrO2表面,发现其表面酸性有明显增强,得到的固体超强酸504-W0s-Zro。在很宽的焙烧温度范围内(700七00“C)都具有HO三一16.04的酸强度,吸附毗院的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其表面同时具有强的L酸性和B酸性问,140“C时,对正乙烷裂解及异构化的催化活性比SO4--ZrO。和WO3-ZI02都高,表现出相当的协同效应同.本文用XRD,DTA-TG,比表面测定等技术研究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形态及其随焙烧温度的变化.并与504-Zro:和WO。…  相似文献   
930.
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LaC3n(n=-1,0,+1)分子簇的结构和稳定性,对这个四原子体系,提出了5种可能构型,其中3种具有C2v对称性,2种为C∞v对称性.在C2v对称性结构中,其中1个为La接在弯曲的C3链上,第2个是La通过2个键与C3环相链,第3个是La通过1个键与C3环相连;在C∞v对称性中,第1个La接在C3链的一端,而在第2个构型中,La被插入在C3链中.结果表明,环状结构当La接在弯曲的C3链上的是局域极小值并且最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