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化学   7篇
力学   295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192篇
物理学   1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采用非结构化网格有限容积法求解了不可压N-S方程组,对流项采用GAMMA格式,扩散项采用二阶中心差分格式建立离散方程,用SOAR算法处理压力与速度的耦合关系,得到了一种求解不可压N-S方程的非结构网格耦合求解器。通过方腔顶盖驱动流、后台阶绕流以及方腔自然对流等几个典型的算例,考察了求解器的计算精度及收敛特性,并与SIMPLE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求解器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612.
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结构自适应网格的二维Euler方程的数值解法.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空间离散,通量计算采用Jamson中心格式,使得它适用于任意多边形计算单元.为了得到定常解,采用一种显式的四步Runge-Kutta迭代方法对时间进行积分.根据流场参数的变化梯度确定加密边,由加密准则进行自适应网格剖分,然后得到分布合理的加密过后的网格.求解二维Euler方程,对NACA0012翼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自适应前后的数值解的对比,说明所建立的方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13.
CFD-DEM已经广泛应用到喷动床的研究中,其模拟的准确性与用于处理颗粒-流体相互作用的曳力模型密切相关。为了探究不同曳力模型对喷动床CFD-DEM模拟结果的影响,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喷动床仿真,使用7个曳力模型分别对锥底喷动床内气固两相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综合床层压降、喷动高度和颗粒速度特性三个方面,Wen-Yu模型和Gibilaro模型预测的气固两相运动最剧烈,其次是Di Felice模型、Syamlal-O’Brien模型、Gidaspow模型和Huilin-Gidaspow模型,BVK模型预测的气固两相运动最平缓。由于模拟的气固两相体系属于密相体系,Huilin-Gidaspow模型的光滑过渡函数没有产生效果,所以Gidaspow模型和Huilin-Gidaspow模型在各个方面的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14.
栅格舵是由外部边框和内部若干薄栅格组成的一种新型气动力面和控制面。由于其具有尺寸小、重量轻和易折叠等结构特点,以及升力特性好、铰链力矩小和压心位置随马赫数变化小等良好的气动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栅格舵是特殊的蜂窝结构,常规的结构网格生成困难,并且栅格壁之间存在严重的波系干扰,流场结构复杂,给数值模拟带来了挑战。本文针对栅格舵流场结构复杂、网格生成和数值模拟难度大的难题,采用国家数值风洞工程(NNW)项目团队自主开发的非结构混合网格流场软件FlowStar,对栅格舵气动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通过十字栅格舵全弹标模外形,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然后,通过研究栅格不同形状对栅格舵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给出了栅格舵设计时尽量采用气动性能较高和结构强度较好的菱形栅格,以及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正三角形栅格的指导建议。最后,开展了类Space X迎风面局部弧形栅格舵气动特性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弧形后掠可以有效降低阻力,提高升阻比;攻角为0°时,与平直栅格舵相比,弧形后掠栅格舵在亚跨声速阶段,阻力降低约8%,马赫数大于2时,阻力降低约15%。本文研究可为栅格舵的设计提供参考和...  相似文献   
615.
This work presents a novel nanoparticle-based thermosensor implant able to reveal the precise temperature variations along the polymer filaments, as it contracts and expands due to changes in the macroscale local temperature. The multimodal device is able to trace the position and the temperature of a polypropylene mesh, employed in abdominal hernia repair, by combining plasmon resonance and Raman spectroscopy with hydrogel responsive system. The novelty relies on the attachment of the biocompatible nanoparticles, based on gold stabilized by a chitosan-shell, already charged with the Raman reporter (RaR) molecules, to the robust prosthesis, without the need of chemical linkers. The SERS enhanced effect observed is potentiated by the presence of a quite thick layer of the copolymer (poly(N-isopropylacrylamide)-co-poly(acrylamide)) hydrogel. At temperatures above the LCST of PNIPAAm-co-PAAm, the water molecules are expulsed and the hydrogel layer contracts, leaving the RaR molecules more accessible to the Raman source. In vitro studies with fibroblast cells reveal that the functionalized surgical mesh is biocompatible and no toxic substances are leached in the medium. The mesh sensor opens new frontiers to semi-invasive diagnosis and infection prevention in hernia repair by using SERS spectroscopy. It also offers new possibilities to the functionalization of other healthcare products.  相似文献   
6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