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化学   110篇
力学   3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项佳敏  凌一洲 《化学教育》2020,41(23):60-64
“分子和原子”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物质构成的启蒙。本文论述了“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研究发展顺序、教材编排顺序和学生学习顺序,针对该部分内容提出了在教学中三序结合的方式与建议。  相似文献   
92.
速度(velocity)和速率(speed)在物理教学中是非常重要且基本的概念.物理教科书对这二者的定义是不同的.前者和位移有关,是向量,有方向;后者和路径长有关,是纯量(即标量—编者注),没方向.为了让学生了解其差别,教科书及相关教材都举了很多的例题及考题来帮助学生学习.本文作者透过访谈,了解不同年龄层及知识背景的人,包括从小学生到成人,对速度和速率的概念及想法.探讨的问题包括:速度与速率的定义在教学上所造成的迷思、一般人对速度与速率的认知、英文里速度与速率的差别等等.  相似文献   
93.
韩志钟 《化学教育》2018,39(10):11-14
光催化是一种重要且特殊的催化反应,具有光化学反应和催化反应双重特征,已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但在本科物理化学实际教学中涉及较少。阐述了将光催化编入物理化学教材相关章节的意义,提出了编写的基本构思,并介绍了光催化的应用、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等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94.
伍强 《化学教育》2019,40(1):96-97
查阅了相关史料,发现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实验的氧气含量测定值略小于1/6,而非教材所描述的约为1/5。质疑了文献中对该实验的解释,分析了原著中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对拉瓦锡的测定值为什么会小于真实值这一问题给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95.
通过新旧课标与教材的对比分析,确定水溶液主题的认识方式、大概念和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情境素材,以大概念统领单元教学,在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认识水溶液的基本角度和思路,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6.
以人教版和鲁科版化学必修教材的习题为研究对象,基于PISA科学素养测评框架中的2个维度(科学能力、科学情境)对习题的提问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个版本教材有9成以上的习题考查“解释科学现象”能力,而考查“评价和设计科学探究”和“科学地解释证据和数据”能力的习题很少;2个版本教材具有情境的习题不到40%,其中,个人化情境和地区化情境较多,全球化情境较少。卡方检验表明,2个版本教材习题考查的科学能力分布存在显著差异,2个版本教材习题的科学情境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7.
王磊  陈光巨 《化学教育》2019,40(17):9-19
简要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新世纪”山东科技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总体特点,从教材结构体系和内容的组织编排、学科认识模型和方法的外显、问题任务和系列微项目的设置、学生必做实验及化学科学实践活动的编排、核心素养学科能力表现评价的设计、学科育人素材的选取等方面,具体阐释教材落实课程标准、诠释学科核心素养和体现立德树人的编写策略。  相似文献   
98.
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教科书内容的微观设计需反映学生知识获取的认知过程。本文在对“三态粒子模型“形成的概念通路进行理论构建基础上,通过对香港初中科学教科书“化学分支“中“三态粒子模型“的内容设计进行深入分析,以解答基于概念通路的教科书内容微观设计的操作性问题。  相似文献   
99.
郭震 《化学教育》2015,36(19):77-81
"复兴"化学教科书由商务印书馆在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注重联系国情。其使用贯穿整个三四十年代,是民国时期的代表性化学教科书。但也存在初、高中教材内容重复,化学理论未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教科书栏目和实验设置不足等局限。  相似文献   
100.
鲍浩波 《化学教育》2015,36(24):12-17
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高校无机化学教科书主要采用译著或国外原版教材。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无机化学教材建设工作进入了一个短暂繁荣期。现在高校广泛使用的无机化学教材源于我国在1977-1990年间编写的4部教材。2000年之后,虽然无机化学教材品种数明显增多,但精品较少。未来的无机化学教材编写应当考虑基础无机化学与中级无机化学内容的分工与衔接,以及加强教材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