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142篇
力学   11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344篇
物理学   1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着眼于企业高管团队战略协同系统所蕴含的学术与实践价值,研究系统效能重于高管团队自身的作为,关注系统优化则更重于传统模式下高管团队的内部建设.本文首先探究了高管团队与企业战略的协同机理;然后将基于实码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分类模型技术引入子系统及子系统序参量的权重计算和有序度评价,提出了新的协同度评价方法,建立了高管团队的战略协同度评价模型;应用该模型对S企业进行了实例研究,印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企业高管团队的战略协同度评价结果有助于识别具体企业高管团队战略协同进程中的制约要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42.
协同知识创新是企业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企业知识创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因此,有效地利用企业协同优势,有针对性地降低协同知识创新的风险,是协同知识创新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影响协同知识创新的内外因素有很多,利用粗糙集理论对这些因素进行简约,消除冗余因素,得到在协同知识创新中的核心因素;确定约简集因素权重,判断协同知识创新的风险程度,为协同知识创新的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
本文结合新经济地理学K关联的思想构造了外部技术创新溢出指数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2006~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区域间技术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主要是东部地区带动的,东部地区的省份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他省份存在技术创新溢出效应,而中部和西部并没有对其他地区技术创新产生溢出效应,并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内部各省之间存在竞争效应。(2)无论是全国还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R&D经费、R&D人员和知识存量均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作用,并且这些地区的技术创新产出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不同的是,全国、东部和中部地区R&D人员对技术创新的贡献比R&D资本要大,而西部地区R&D资本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则要大于R&D人员。  相似文献   
44.
基于2008~2013年的中国科学院统计数据,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活跃度的静态变化和动态变化进行了双维度分析。运用σ收敛和β收敛的组合收敛方法,客观描述了中国科学院各区域的合作创新活跃度空间分布特征及趋势;采用速度激励模型对科研院所创新活跃度的变动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研院所合作创新活跃度存在收敛特征,科研院所的创新活跃度存在地域差异,东部产学研合作创新比中西部较活跃,中科院整体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在活跃度的演化速度上,各分院都呈现出差异化发展趋势,其中部分活跃度较高的科研院所增长逐渐饱和,速度变化呈现下降状态。  相似文献   
45.
合作创新模式使得创新主体之间构成具有拓扑结构特性的创新网络,创新主体合作行为会影响创新网络的可持续发展。为探究不同影响因素作用下创新网络合作密度的变化,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和BA无标度网络理论,运用仿真方法,分析了网络规模、聚类系数、偏好性仿真、利益分配对创新网络合作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规模的创新网络具有较低的聚类系数有利于网络合作密度的提升,大规模的创新网络具有较高的聚类系数有利于网络合作密度的提升;无论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创新网络,适度的偏好性模仿均能促进网络合作密度的提升;对于利益分配而言,无论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的创新网络,按劳分配是提升网络合作密度的最佳利益分配形式。  相似文献   
46.
We investigate the product innovation, green R&D investments and the emission tax policy in an oligopoly market with network externality. It is shown that an appropriate tax policy should be deployed to effectively control pollution and motivate innovation. At the early stage of the market, the emission tax should gradually reduce to motivate firms to achieve optimal investments. Later at the mature stage, the emission tax policy should carefully consider both the market competition and green technology levels.  相似文献   
47.
选取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运用区位商相对差异指数和熵权TOPSIS法分别测算其产业协同集聚度和区域创新水平,研究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集聚通过"知识技术、劳动力、物力"等外部规模经济增加创新产出;2009-2018年,两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由中西部向东部递减,区域创新水平东部明显高于中西部,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两产业协同集聚对创新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最后基于计量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8.
产学研协同创新意愿高低关键在于合作收益的大小及分配,且这种大小和分配不是基于固定收益下不同贡献度的分配,而是将创新收益与产品市场表现挂钩,基于动态收益的分配.据此,构建了一个优化模型,分析市场需求(初始市场需求、未来市场需求)、收益分配、研发投入三种因素对协同创新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一是企业收益分配比例受到未来市场需求的强烈影响,不同的取值范围导致协同创新意愿与初始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线性、"U"型、和倒"U"型三种不同关系.二是协同创新意愿与研发投入呈负相关关系,表明通过提升企业分配比例可以抵消由研发投入增加带来的负面效应.这些结论不仅深化了关于协同创新意愿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而且对协同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对策启示.  相似文献   
49.
骆琪  何喜军 《运筹与管理》2021,30(5):193-199
技术供需有效协同是实现产业中高端发展的重要驱动,本文综合考虑产业技术供需子系统发展水平、供需子系统间耦合作用及协同效应等因素,将Vague集相似性度量与距离协同模型结合,运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技术供需子系统间的灰色关联度,建立了基于Vague集距离与灰色关联的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供需复合系统的综合协同发展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2009年至2016年京津冀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供需协同水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技术供需协同发展处于高协同低发展阶段,综合协同发展水平增速缓慢;供需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关系显著;北京和天津的技术供给发展较快,需求相对不足,而河北需求旺盛,但供给不足。因此,兼顾技术供需高质量发展与区域技术供需协同匹配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0.
目前,研究生教育处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培养高技术专业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在各国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理工类研究生更是在未来国家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商科型高校理工类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出发,通过运用文献法和归纳法,本文对当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学校、导师和学生自身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着重强调了数学建模在理工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以湖南工商大学近几年在理工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中所采取的主要举措以及取得的成效来进一步论证本文所提出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