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5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化学   820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196篇
综合类   33篇
数学   607篇
物理学   6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9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超高效聚合物色谱(APC)技术,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丙醛(m PEG_p ALD)为代表,测定了聚乙二醇衍生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和杂质含量,优选了色谱柱和流动相,考察了样品质量浓度变化以及溶解时间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优化后3根超高效凝胶色谱柱串联,在柱温40℃,流动相95%甲醇,流速0.5m L/min,示差折光检测条件下,对m PEG_p ALD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测定,同时得到杂质的相对含量。结果测得m PEG_p ALD主成分的重均分子量(Mw)为19 444,分布指数(D)为1.01;杂质1的Mw为38 703,D为1.01,含量为1.31%;杂质2的Mw为61 036,D为1.00,含量为0.70%。与常规凝胶渗透色谱(GPC)相比,该方法分辨率高,分析速度快,能快速测定m PEG_p ALD的相对分子量及其分布,并能得到其纯度和杂质含量,为其工艺研发、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可用于其它PEG衍生物的相对分子量及其分布和纯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2.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校正因子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FID检测器工作原理,提出一种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计算公式。由该公式出发可以推导出相对摩尔响应值(RMR)与化合物碳数的线性关系式和有效碳数的近似计算方法,并赋予原计算方法中的参数以明确的含意,解决了参数之间的矛盾。新方法的计算值同文献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3.
不同剂型药用抑肽酶纯度的胶束电动毛细管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廷福  陆豪杰  李辰  梁冰  欧庆瑜 《色谱》2002,20(4):353-355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用胶束电动毛细管 (MECC)分别对抑肽酶粉针剂和抑肽酶注射液进行纯度测定。实验中选择了最佳缓冲液 (含 4mmol/LCTAB的 80mmol/LNa2 HPO4 H3 PO4,pH 7 0 0 ) ,考察了进样量与样品中高浓度盐对分离的影响。并对毛细管区带电泳、MECC和高效液相的分离效果加以比较 ,表明MECC的分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4.
微量稀土对工业纯铝中杂质相的变质行为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采用SE,EDAX,TEM他稀土对工业纯铝中富Fe(Si)杂质相的变质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富铈混合稀土(RE)是一种有效变质剂,可使铝中杂质相由粗大长针(条)状或骨骼变细小的团球状或短棒状,且分布均均匀,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尤其是塑性),其变质机制主要是因稀土在固/液界面前前沿的富集,导致了稀土进入杂质相形成(AlFeSiRE)的复杂化合物,或吸附在杂质相表面阻碍其长大,但过量稀土易导致第二相数量增多,降低材料塑性,其加入量应小于 0.07%(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05.
The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magnetic bead (MB)-quantum dot (QD) nanoparticles based assay capable of quantifying pathogenic bacteria is presented here. The MB-QD assay operates by having a capturing probe DNA selectively linked to the signaling probe DNA via the target genomic DNA (gDNA) during DNA hybridization. The signaling probe DNA is labeled with fluorescent QD565 which serves as a reporter. The capturing probe DNA is conjugated simultaneously to a MB and another QD655, which serve as a carrier and an internal standard, respectively. Successfully captured target gDNA is separated using a magnetic field and is quantified via a spectrofluorometer. The use of QDs (i.e., QD565/QD655) as both a fluorescence label and an internal standard increase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assay. The passivation effect and the molar ratio between QD and DNA were optimized. The MB-QD assay demonstrated a detection limit of 890 zeptomolar (i.e., 10−21 mol L−1) concentration for the linear single stranded DNA (ssDNA). It also demonstrated a detection limit of 87 gene copies for double stranded DNA (dsDNA) eaeA gene extracted from pure Escherichia coli (E. coli) O157:H7 culture. Its corresponding dynamic range, sensitivity, and selectivity were also presented. Finally, the bacterial gDNA of E. coli O157:H7 was used to highlight the MB-QD assay's ability to detect below the minimum infective dose (i.e., 100 organisms) of E. coli O157:H7 in water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06.
用3, 5-二硝基苯甲酸对仲丁胺进行柱前衍生, 将其衍生物在CHIRALCEL OD-H手性固定相上拆分, 并通过二极管阵列紫外检测器对其衍生物进行检测, 建立了一种拆分仲丁胺消旋体、测定仲丁胺光学纯度的新方法. 以正己烷和乙醇或异丙醇为流动相, 在CHIRALCEL OD-H手性固定相上对仲丁胺衍生物进行了拆分, 并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和柱温对该对映体衍生物分离的影响, 获得较好的分析条件, 分离因子大于1.2. 非手性试剂柱前衍生化法测定仲丁胺光学纯度与旋光度方法比较, 结果一致. 方法可用于仲丁胺对映体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7.
黄晓兰  吴惠勤  黄芳  林晓珊  朱志鑫 《色谱》2009,27(3):279-282
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技术建立了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的烷基碳链分布、乙氧基分布及平均EO数、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采用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LC-ESI/MS)测定了AES中的游离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含量。将本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并与核磁共振法测得的平均EO数进行比较,二者的测定结果相当吻合,从而验证了本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8.
运用土动力学和结构动力学原理,同时考虑桩周土的弱化效应和桩-土界面的相对滑移效应,利用数理方程方法分别求解单桩与桩周近场土域及远场土域的振动方程,建立了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动力阻抗函数的简化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非线性动力Winkler模型,确定了模型中各物理元件的参数,进而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合理性,从而为桩-土-上部结构耦合系统的非线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基于相对即时密度的泡沫铝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圆柱形泡沫铝试件进行静态压缩和冲击实验,考察了泡沫铝的初始密度、孔径和尺寸等因素对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研究了基于相对即时密度的泡沫铝材料的塑性行为。实验所用泡沫铝试件包含四种尺寸,三种孔径及多种初始密度。实验结果表明,初始密度对泡沫铝的应力应变关系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其他因素,如孔径、试件尺寸等的影响较小。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泡沫铝材料力学性能的描述方法,即用材料的相对即时密度与应力的关系来描述泡沫铝材料的塑性行为。该关系适用于静态和动态加载情况,只是两种情况下的参数不同。基于该方法,发现泡沫铝的塑性行为可以用单一的应力一相对即时密度关系描述,这一关系甚至不依赖于材料的初始密度,这将使泡沫铝材料塑性行为的描述大大简化。  相似文献   
110.
中医方药量化研究中“相对药量”的数学模型体系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建立中医方药量华研究的"相对药量"概念模型体系;方法:运用微分方程理论;提出五种情况下,中药常用量范围内相对药量概念的数学模型,分别为直线模型、指数函数模型、对数函数模型、二次函数模型(开口向上和向下两种),并说明该模型体系的和理性与适应性;结论:相对药量概念核心体系的建立,增加了中医方药"相对药量"可比性的全面性,这对进一步研究单位药乃至方剂中各药在性、味、归经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及其规律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