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5篇
  免费   1595篇
  国内免费   5387篇
化学   8582篇
晶体学   349篇
力学   316篇
综合类   376篇
数学   3557篇
物理学   2877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307篇
  2021年   380篇
  2020年   282篇
  2019年   314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344篇
  2016年   440篇
  2015年   476篇
  2014年   674篇
  2013年   876篇
  2012年   842篇
  2011年   801篇
  2010年   673篇
  2009年   816篇
  2008年   933篇
  2007年   918篇
  2006年   951篇
  2005年   808篇
  2004年   755篇
  2003年   532篇
  2002年   397篇
  2001年   414篇
  2000年   421篇
  1999年   429篇
  1998年   241篇
  1997年   167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75篇
  1992年   198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1.
以4-甲基苯磺酸作催化剂、用三乙胺调节pH值约为9的条件下, 由5-甲酰基-8-羟基喹啉和5-氨基-8-羟基喹啉合成了新的5,7′-(亚甲胺基)-二-8-羟基喹啉, 利用IR, UV, 1H NMR, MS确认了分子结构, 比较研究了其光致发光特性, 运用Gaussian 98量子化学程序包, 采用B3LYP密度泛函(DFT)的方法, 在6-31G(d,p)水平上对分子的几何构型进行结构优化; 并对目标化合物的稳定结构通过计算预测其振动光谱, 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12.
In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optically active, C2-asymmetric 1,1′-binaphthalene-2,2′-diol and its derivatives because of their application in inducing chirality in asymmetric synthesis[1,2]. Enantiomerically pure 1,1′-binaphthalene-2,2′-diol has been prepared by many methods ranging from the classical resolution via crystallization of the diastereoisomeric salts[3] to asymmetric oxidative coupling[4~6].  相似文献   
213.
采用SCF-X_α-MS方法, 对于C(2×2)S/Fe(001)吸附体系, 选择Fe_5S和Fe_9S两种原子簇模型, 研究了该吸附体系的电子结构、吸附成键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图象。结果表明, S吸附于Fe(001)单晶表面具有较强的定域性质, S原子与底物Fe原子之间的吸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S(3p)-Fe(4s,3d)之间的轨道相互作用。通过对表面吸附键长的优化, 其结果与X.S.Zhang等的ARPEFS的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14.
A new derivative of 2,5-piperazinedione, 1,4-di(2-methoxyphenyl)-2,5-piperazinedione (I), was synthesized by the cyclocondensation reaction of N-2-methoxyphenyl chloroacetamide, and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1H NMR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method.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c with unit cell dimensions a=0.56934(10) nm, b=1.3880(2) nm, c=1.00329(17) nm, β= 90.376(3)°, V= 0.7928(2) nm^3, Z=2, Dc = 1.367 g·cm^-3,μ = 0.98 cm^-1, R and wR being 0.0606 and 0.1564 respectively for 1549 unique reflections with 1247 observed reflections [I〉2σ(I)]. The molecule has a crystallographically imposed symmetry center. The three rings in the molecule are each coplanar with their attached groups, excluding methyl H atoms and the H atoms attached to the piperazinedione ring, while the whole molecule is not planar, with dihedral angles of 74.7(1)° between the piperazinedione and each of the two aromatic rings. The crystal structure is stabilized by van der Waals and dipole-dipole forces.  相似文献   
215.
三齿单核三(3,5-二甲基-1-吡唑)硼氢钼配合物Tp*Mo(O)Cl2 (1)(Tp*=三(3,5-二甲基-1-吡唑)硼氢HB(C3H(Me2)N2)3)与含硫族元素碳硼烷的锂盐[(THF)2LiE2C2B10H10(THF)]<  相似文献   
216.
羟基铝溶液及铝交联蒙脱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27)~Al NMR法和8-羟基喹啉萃取法分别研究了羟基铝溶液中十三聚铝含量的变化规律,还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铝交联蒙脱土d_(001)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铝离子的聚合情况主要由羟铝比决定,而浓度影响不大。随着羟铝比的增加,溶液中单核铝离子含量减少,十三聚铝离子相对含量增加,所得铝交联蒙脱土的d_(001)也随之增大。参照这些变化规律、控制羟基铝溶液的组成,可以制备各种层柱状铝交联蒙脱土复合物。  相似文献   
217.
在Ru/Al2O3催化剂上进行了超临界条件下的固定床费托合成。研究了催化剂孔尺寸、α-C14烯共进料和反应温度对费托合成产物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8.
头发锌含量测定的应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4例2-5岁儿童为对象,同时取其末梢血和头发,测定锌含量。以全血锌值为标准,评价头锌测定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头发锌测定的灵敏度可达86.1%,特异度为52.4%,符合率为73.7%。  相似文献   
219.
吸附与生物技术的耦合是实现燃料油品清洁生产的新发展方向, 提出了一种吸附剂生物再生循环使用的新耦合方法, 首先用吸附剂吸附脱除油品中的含硫化合物, 然后用微生物脱附吸附剂表面吸附的硫化物, 实现吸附剂再生. 利用Y型分子筛通过离子交换再用He保护自动还原的方法制备了(络合吸附剂吸附Cu(Ⅰ)-Y, 以DBT为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以选择性脱硫菌德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lafieldii)R-8为生物催化剂, 考察了细胞浓度、油相体积、水相/吸附剂比对吸附剂脱附率的影响. 加入油相可以大大提高DBT脱附量和生成2-HBP的量. 增加水相中脱硫菌R-8的浓度、增大水相/吸附剂比, 可以实现DBT脱附, 促进DBT转化为2-HBP. 在水相脱硫菌株R-8浓度为75 g·L-1、水相/吸附剂比为300 mL/g、油相/水相比1/3(V/V)的条件下, 脱附的DBT在6 h内转化率达到89%, 24 h内转化率为100%. 生成2-HBP的量主要由吸附剂吸附硫化物的量、水相中微生物细胞的浓度、油相/水相体积比、水相/吸附剂比决定. 吸附剂经过正辛烷洗涤、100℃下干燥24 h、He保护450℃还原活化3 h, 再生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为新鲜吸附剂的95%.  相似文献   
220.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两种不对称Salen-Mn(Ⅲ)配合物催化α-吡啶甲酸对硝基苯酚酯(PNPP)的水解动力学.提出了相应的PNPP催化水解机理,讨论了底物浓度、体系的酸碱度、温度以及配合物结构对PNPP催化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此两种Schiff碱锰(Ⅲ)配合物在催化PNPP水解中均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PNPP水解速率随着底物浓度、体系pH值的增大而增大;在15~55℃温度范围内,未观察到催化剂失活现象;其中,带有苯并氮杂-15-冠-5侧基的不对称Salen-Mn(Ⅲ)配合物比带有吗啉基的另一配合物拥有更高的催化活性,这可能主要由这两种模拟水解酶之间较大的疏水微环境差异所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