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3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化学   923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57篇
综合类   38篇
数学   178篇
物理学   2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烟煤和无烟煤中碘的赋存形态及其环境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逐级化学提取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研究烟煤和无烟煤中碘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烟煤和无烟煤中各种形态的碘含量由高到低依次都是有机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水溶态、残留态、离子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烟煤和无烟煤中有机结合态碘平均含量分别为47.4%±3.28%和43.3%±2.42%,Fe-Mn氧化物结合态碘分别为36.8%±3.70%和34.6%±4.77%,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碘平均含量之和分别为10.3%±3.00%和14.3%±3.37%,碘的平均潜在淋失率分别10.9%和16.0%,平均潜在可淋失浓度分别为0.9μg/g和1.2μg/g。这说明无烟煤中生物有效态碘含量高于烟煤,在表生条件下烟煤和无烟煤中淋出的碘都能导致地表水中碘的浓度升高;无烟煤中碘的有利环境效应大于烟煤,而不良环境效应小于烟煤。  相似文献   
82.
重金属铊在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及其迁移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铊是剧毒重金属元素,它在自然界中是典型的稀有分散金属。环境介质中铊的自然本底值较低,但随着铊矿床的开发和铊资源的广泛应用,岩矿石中的铊在自然力或人为作用下向环境介质中迁移。综述了铊在岩(矿)石、土壤、水体、动植物和人体中的分布,以及在上述环境介质及大气中的迁移行为。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环境介质中铊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铊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是反复循环的复杂过程,通过风化、溶解、淋滤、吸收、沉降、固结等方式在环境介质中循环往复,从而危害环境生态和人体健康。铊污染应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83.
液相微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8,他引:35  
赵汝松  徐晓白  刘秀芬 《分析化学》2004,32(9):1246-1251
液相微萃取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该技术集采样、萃取和浓缩于一体,需要有机溶剂量非常少,是一种环境友好的萃取技术,在国内尚未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液相微萃取的方式、原理、影响因素和应用,引用文献30篇。  相似文献   
84.
绿色化学中的环境因子与危险化学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汝雄 《化学教育》2004,25(6):1-3,7
许多化学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本文综述危险化学品的类型及为控制其污染而提出的环境因子等概念。  相似文献   
85.
多溴联苯醚及其环境问题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多溴联苯醚(PBDEs)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物,对其环境问题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环境科学的一大热点,而我国PBDEs的研究刚刚起步.本文介绍了多溴联苯醚的性质、应用、污染来源、环境行为、污染水平、趋势、控制措施以及分析方法等,综述了国内外对PBDEs的研究情况,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开展PBDEs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 SPE)是一种处于迅速发展中的样品前处理新技术,SPE技术在液体试样制备中以突出的优点已成为优先考虑的方法。本文旨在介绍SPE技术,并从配合物基本理论出发,首次提出“固定相络合法”富集环境水样中微量金属离子的思路。  相似文献   
87.
Mehmet Akyüz  ?evket Ata 《Talanta》2009,79(3):900-1824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fluorescence detection (LC-FL)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low level nitrite and nitrate in biological, food and environmental samples. The methods include derivatization of aqueous nitrite with 2,3-diaminonaphthalene (DAN), enzymatic reduction of nitrate to nitrite, extraction with toluene and chromatographic analyses of highly fluorescent 2,3-naphthotriazole (NAT) derivative of nitrite by using GC-MS in selected-ion-monitoring (SIM) mode and LC-FL. Nitrite and nitrate ions in solid samples were extracted with 0.5 M aqueous NaOH by sonication. The recoveries of nitrite and nitrate ions based on GC-MS and LC-FL results were 98.40% and 98.10% and the precision of these methods, as indicated by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SDs) were 1.00% for nitrite and 1.20% for nitrate, respectively.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of the GC-MS in SIM mode and LC-FL methods based on S/N = 3 were 0.02 and 0.29 pg/ml for nitrite and 0.03 and 0.30 pg/ml for nitrate,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88.
微萃取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金成  金静  熊力  陈吉平 《色谱》2010,28(1):1-13
微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绿色样品前处理技术。它具有操作简便、环境友好等优点,并且在环境、医药及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仅就固相微萃取和液相微萃取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9.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HPLC-ESI MS/MS)分析环境水样中22种抗生素类药物的方法。采用HLB固相萃取柱对环境水样中的目标化合物进行富集、净化,然后以6 mL氨水-甲醇(5:95, v/v)溶液洗脱。收集的洗脱液经氮气吹干至1 mL,然后进行HPLC-ESI MS/MS分离分析。色谱流动相A相为甲醇-乙腈(1:1, v/v), B相为0.3%(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含0.1%(体积分数)甲酸铵,pH 2.9);色谱柱为XTerra MS C18柱。质谱检测采用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分别以自来水和污水作为基质,22种抗生素类药物的加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54.9%~130%和57.4%~138%,相对标准偏差(n=3)分别为2.85%~28.6%和2.02%~23.2%;方法的检出限为0.05~0.5 ng/L。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北京市高碑店湖和小清河水样的分析,结果表明在两个水样中均有部分抗生素类药物检出。  相似文献   
9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在环境监测和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介绍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分析优势,环境研究领域中稳定同位素比值测定技术及其与色谱、激光烧蚀、流动注射技术联用分析技术应用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