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2篇
化学   56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5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4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关俊  李念武  于乐 《物理化学学报》2021,37(2):2009011-0
金属锂具有极高的比容量(3860 mAh·g?1)和最低的电化学反应电位(相对标准氢电位为?3.040 V),被认为是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最具潜力的负极材料。然而金属锂负极界面稳定性差、不可控的枝晶生长、沉积/剥离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等严重阻碍了金属锂负极的商业化应用。在金属锂表面构建一层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的人工界面保护层被认为是解决金属锂负极界面不稳定和枝晶生长,缓解体积膨胀带来的界面波动等一系列问题的有效手段。本综述依据界面传导性质,从离子导通而电子绝缘的人工固态电解质界面(SEI)层、离子/电子混合传导界面、纳米界面钝化层三个部分对人工界面保护层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人工界面保护层的物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探讨了如何提高人工界面保护层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界面离子输运、界面强度与柔韧性、界面兼容性等。最后,指出用于金属锂负极的人工界面保护层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
锂金属电池作为下一代高比能量电池技术受到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由锂枝晶生长引发的安全问题是锂金属电池商业化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具有高锂离子迁移数和离子电导率的聚合物电解质是抑制锂枝晶生长的重要策略之一。本文将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和自由基引发剂AIBN添加至商业化电解液中,采用具有单离子传导功能的多孔聚合物电解质为锂金属电池的电解质隔膜,通过在电池内部发生热诱导原位聚合制备三维半互穿网络单离子传导聚合物电解质,达到提高电解质隔膜离子电导率和机械拉伸性能,以及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的目的。通过该策略的实施,成功获得了室温离子电导率0.53 mS·cm-1和锂离子迁移数0.65的良好结果。应用于锂金属电池,证明该电解质能够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和倍率性能的提高,为锂金属电池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93.
慢性电刺激海马结构诱发大鼠脑磁共振成像异常信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海马结构(hippocampal formation)功能失衡与癫痫源性脑损伤的关系,本工作采用 慢性强直电刺激大鼠海马(hippocampus, HPC) CA1顶树突区(apical dendrite region, A DR)或齿状回(dentate gyrus, DG)诱发大鼠癫痫模型,一天一次,连续刺激6~8天后, 观察人工致痫灶以外的横向弛豫时间加权的核磁共振(T2 weighted magnetic reson ance im age, T2-WI) 绝对信号值变化(片厚1mm),以及深部电图和原发性湿狗颤抖(pri mary wet dog shakes, WEDS),并对被检测动物T2-WI信号异常的相应脑区进行组织学鉴定. 结果表明:(1)电 刺激大 鼠ADR或DG的作用基本相似,引起深部电图的癫痫样电活动和侧脑室区域T2值增强.(2)含有电极尖端痕迹的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脑切片出现对称性腹部侧脑室区域T2值增强,连续向后1mm取MRI脑切片进行观察发现,对侧腹部侧脑室区域信号异常. (3)组织学切片观察到:MRI检测的侧脑室区域T2-WI信号增强与组织切片的侧脑室扩大相吻合,可见扩大的侧脑室中脉络丛上皮细胞病理性增生现象. 提示:在大鼠癫痫点燃现象出现之前,过度激活DG或ADR均可引起相似的早期癫痫源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94.
相场方法模拟铝合金三维枝晶生长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代平  荆涛  柳百成 《物理学报》2003,52(7):1737-1742
以相场模型为基础,采用宏微观耦合方法和界面捕获液态方法对铝合金枝晶生长进行模拟计算.为解决试样全场微观计算的困难,采取宏微观耦合的计算方法,试样整体计算温度场,而微观组织计算只在一个确定的宏观单元内进行,宏观微观计算交替耦合进行.在不改变相场模型的条件下,提出界面捕获液态计算方法.赋值计算单元界面标志,只对界面处的单元求解相场变量,当枝晶生长时,捕获液态单元为界面从而推进界面,并对捕获到的单元校正相场变量.通过界面捕获液态方法加速相场模型的计算,实现了铝合金试件局部三维单晶粒和多晶粒的模拟.对模拟结果与实 关键词: 相场方法 液态捕获 微观组织 枝晶  相似文献   
95.
微重力条件下Ni-Cu合金的快速枝晶生长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落管方法实现了Ni-50%Cu过冷熔体在微重力和无容器条件下的快速枝晶生长.对微重力条件下的晶体形核和快速生长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过冷度的增大,晶体生长形态由粗大枝晶向规划均匀的等轴晶转变.实验中最大冷却速率达到8×103K/s,获得了218K(014TL)的最大过冷度.理论分析表明,过冷熔体中优先发生异质形核,形核率可达1012m-3s-1以上;Ni-50%Cu过冷熔体中的枝晶生长随过冷度的增大发生由溶质扩散控制向热扩散控制的生长动力学机理转变.在68K过冷度条件下,生长界面前沿的偏析程序最大. 关键词: 落管 微重力 深过冷 枝晶 熔体  相似文献   
96.
添加剂对碱性锌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电流-时间曲线、电化学阻抗谱、极化曲线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二甲胺基环氧丙烷对锌在碱性锌酸盐溶液中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添加剂对可充锌电极的枝晶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其含量的增加 ,抑制效果增强;在高阴极极化区,添加剂自电极表面脱附,失去对锌枝晶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7.
采用电流-时间曲线研究了6-硝基苯并咪唑、苯并咪唑和Pb2+在KOH(4 mol/L)溶液中对锌枝晶的影响。 结果表明,6-硝基苯并咪唑、苯并咪唑以及Pb2+能有效抑制锌枝晶的形成,从而提高锌电极的充电性能;当0.05 g/L Pb2+分别与6-硝基苯并咪唑和苯并咪唑在阴极过电位η=-200 mV进行充电实验时,具有较高的充电效率并能有效的抑制锌枝晶的生长。  相似文献   
98.
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成本低廉、环境友好、安全、能量密度较高等特点,有望应用于大规模电化学储能装置.然而,目前使用的商业化锌箔负极相对正极活性材料大大过量,显著降低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且存在严重的穿孔和极耳脱落等问题.使用集流体负载锌作为负极可有效提高放电深度,同时避免电极穿孔失效.但是,集流体界面易产生锌枝晶与副反应,严重影响电池的循环寿命.本综述首先分析了锌枝晶与副反应的产生原因及其对锌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从集流体材料成分选择与结构构建两方面总结了锌负极集流体的设计思路,包括选择亲锌性材料、设计择优取向基底与构建三维集流体结构.设计合适的集流体可有效调控锌金属的沉积与剥离行为,从而推进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实用化.  相似文献   
99.
通过简单的原位生长法,将Cu3P纳米板阵列均匀负载在商业化的泡沫铜内部(NF?Cu3P@Cu),并用作锂金属负极的三维骨架载体材料。亲锂性的Cu3P纳米板阵列可以提供均匀且丰富的锂成核活性位点,诱导锂金属在NF?Cu3P@Cu内快速形核和均匀电沉积。同时,在电镀沉积锂时,Cu3P纳米板阵列会被锂化形成快离子导体Li3P,可以确保锂离子在复合负极中的快速均匀传输,从而有效抑制锂枝晶的形成。因此,获得的Li@NF?Cu3P@Cu复合负极材料在对称电池和全电池中,均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0.
金属锂具有高理论比容量和低氧化还原电位, 被认为是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最理想的负极材料之一, 但其在循环过程中的枝晶生长和体积变化易造成电池失效和安全隐患. 以孔径为5 μm左右的自制三维多孔铜为基底, 在其表面电沉积锌层(3D Cu@Zn), 作为金属锂沉积的集流体, 构筑无枝晶锂金属电极. 三维多孔铜的孔结构稳定, 孔径大小适宜, 可有效降低局部电流密度和缓解体积变化. 锌镀层可降低锂金属的形核过电位, 诱导锂的均匀沉积, 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 以3D Cu@Zn为集流体, 锂沉积面积容量为4 mAh•cm–2, 电极表面仍无枝晶出现, 经过锂剥离后表面仍然光滑; 而铜箔上沉积的锂显示明显的枝晶和不均匀性, 3D Cu上沉积的锂显示局部不均匀性和一定量枝晶. 在电流密度为0.5和 1 mA•cm–2, 面积容量为1 mAh•cm–2条件下, Li||3D Cu@Zn半电池获得了稳定的库伦效率; 在2 mA•cm–2的高电流密度和1 mAh•cm–2的面积容量条件下, Li||3D Cu@Zn@Li对称电池可稳定循环700 h以上; 以3D Cu@Zn@Li为负极, LiFePO4为正极的全电池, 在1 C倍率下, 经过150次循环后仍保持88 mAh•g–1的容量, 均明显优于Cu片和3D Cu作为集流体的锂金属电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