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71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6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铝盐富集法是应用31P核磁共振技术(31P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31P-NMR)分析水体溶解态磷组成的前处理方法。为将该方法更好地应用于太湖水体溶解态磷的研究中,针对铝盐添加时水体的pH值、铝盐的添加量、提取剂的选择、水样体积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铝盐的添加量不仅和水体中溶解态总磷的浓度有关,也与富集水的体积相关;铝盐添加过程中,水体pH值会影响有机磷的去除率;太湖水体溶解态磷富集的最优方法是取过滤后的湖水20 L,添加3 g AlCl3·6H2O并充分搅拌,且水体pH值保持6.0,静置过夜后,除去上覆水,收集含磷絮状物并离心,最后用0.5 mol/L NaOH+0.1 mol/L EDTA进行提取。  相似文献   
52.
Sediments of Lake Baikal drill cores VER-96-1 St8 TW2 (533215E; 1075625N), (interval 181.8–235 cm from the sediment surface)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SSNTD with the aim of defining uranium occurrence in the sediments and the uranium concentration. The neutron-fission ((n,f)-autoradiographic) method allowed a detailed study of uranium distribution of these Lake Baikal sediments within the Academicheskiy Ridge. Layered accumulations of uranium-bearing grained phosphorite, uranium-bearing particles of organic material, and abnormal uranium concentration in diatomite of unknown origin were discovered.  相似文献   
53.
Based on the monthly δ18O value measured over a hydrology period in precipitation, runoff of five tributaries and the main lake of the Poyang Lake Basin, combined with hydr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δ18O in precipitation (δ18OPPT) and runoff (δ18OSUR) are discussed. The δ18OPPT and δ18OSUR values range from?2.75 to?14.12 ‰ (annual mean value=?7.13 ‰ ) and from?2.30 to?8.56 ‰, respectively.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δ18OPPT is controlled by the air mass circulation in this region, which is dominated by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the Siberian High during wint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wet seasonal averages of δ18OSUR in runoff of the rivers and δ18OPPT of precipitation at the corresponding stations shows that in the Poyang Lake catchment area the river water consists of 23% direct runoff (precipitation) and 77% base flow (shallow groundwater). This high proportion of groundwater in the river runoff points to the prevalence of wetland conditions in the Poyang Lake catchment during rainy season. Considering the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Poyang Lake, no isotopic enrichment relative to river inflow was found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with maximum expansion of the lake. Thus, evaporation causing isotopic enrichment is a minor component of the lake water balance in the rainy period. During dry season, a slight isotopic enrichment has been observed, which suggests a certain evaporative loss of lake water in that period.  相似文献   
54.
采用3种方法对试样进行消解.使用NaH<,2>PO4为基体改进剂,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湖光岩岩石中的铅.对试样灰化、原子化温度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表明,样品溶液吸光度与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945,精密度小于6.00%,加样回收率在86.97%-101.92%之间.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满足分析...  相似文献   
55.
太湖地区全沉积物毒性识别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淡水单孔蚓(Monopylephorus limosus)和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作为受试生物,对太湖沉积物的毒性进行筛查,采用全沉积物毒性识别评估(TIE)技术描述和鉴定太湖沉积物的主要毒性来源(重金属、氨氮或非极性有机物).通过初始毒性实验筛选出4个对铜锈环棱螺具有毒性和1个对淡水单孔蚓具有毒性的沉积物样点.通过TIE,对于铜锈环棱螺,高风险点T6的毒性来源是非极性有机物和重金属;对于淡水单孔蚓,高风险点T12的毒性来源是非极性有机物、氨氮、重金属.T6和T12中4种多环芳烃(苯并[b+k]荧葸、苊、二氢苊、茚并[1,2,3.cd]芘)是非极性有机物中产生生物毒性的来源之一,而Pb是T6和T12中产生毒性的主要重金属.  相似文献   
56.
刘飞  祝鹏飞  王馨 《光谱实验室》2012,29(3):1637-1640
建立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塌陷湖水体中总锑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酸度、硼氢化钾的浓度及其他因素对水体中总锑测定的影响,优化仪器的工作条件,选择5%的盐酸作载流,2%的硼氢化钾作还原剂。结果表明该法线性范围为0—30μg/L,最低检出限为0.29μg/L,加标回收率96.7%—110.0%,对标准溶液测定RSD<2%(n=20),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能满足水质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57.
太湖水体中藻蓝蛋白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藻蓝蛋白标准品和室内培养的铜绿微囊藻、鱼腥藻为参照,于2011年春、夏、秋三季在太湖采集75个水样,分析太湖水体中藻蓝蛋白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及其与标准品、单一藻种光谱特征的区别和联系。结果表明:太湖水体中藻蓝蛋白的吸收光谱形态可根据500~700 nm的吸收峰个数划分为无峰型、单峰型和双峰型三类。无峰型光谱在500~700 nm间变化平缓,620 nm附近无藻蓝蛋白的特征吸收峰出现。根据300~450 nm的吸收差异,无峰型可划分为无峰Ⅰ和无峰Ⅱ两个亚类。峰型Ⅰ仅在260 nm附近出现吸收峰,250~800 nm的谱型更接近于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峰型Ⅱ在260和330 nm处均有吸收峰出现。单峰型光谱在620 nm的藻蓝蛋白特征吸收峰明显,受藻种差异和提取纯度的影响,其在250~300,300~450和500~700 nm的吸收峰出现位置和峰值比与标准品、单一藻种不同。双峰型光谱在620和670 nm附近各具一个吸收峰,同时在350~450 nm出现吸收肩,兼具藻蓝蛋白和叶绿素复合蛋白的吸收特征。  相似文献   
58.
采用基于线性渐变滤光片分光原理的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对2012年和2013年的西湖龙井和普通扁形茶建立真伪识别模型。分别对不同年份、不同保存期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PCA分解,并根据PCA得分分布的数学特征选取代表性样品,建立PLS-DA模型,从数学原理的角度对模型不适应性的原因加以分析,并对其进行修正,结合外部盲样的验证,有效地增强了模型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西湖龙井和普通扁形茶,采用不同年份样品近红外光谱数据共同建模可有效提高模型对不同年份样品的识别正确率;采用不同保存期样品近红外光谱数据建模结果表明,普通扁形茶在冷冻保存3个月后,理化性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异,而西湖龙井的理化性质相对较为稳定。从光谱数据主成分特征的数学原理角度对不同年份以及不同保存期模型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建立并验证了适合西湖龙井真伪识别的模型,有效提高了模型的预测准确度。不仅可为近红外光谱应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质分级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而且对提高农产品近红外分级模型的预测准确度亦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9.
通过构建鄱阳湖地区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灰色综合评价法对2007年、2008年和2009年鄱阳湖地区6个地级市(南昌、景德镇、九江、新余、鹰潭、抚州)的金融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城市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的非均衡性比较严重,南昌和新余2个重点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表现较好,其余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普遍不高。  相似文献   
60.
采集洪湖湿地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湖底沉积柱进行对比,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考察了沉积柱中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纵向分布特征。不同簇类的微量元素在两个沉积柱中呈现不同的纵向分布特征,微量元素富集层位存在明显的差异,表明沉积柱中微量元素的富集与沉积环境相关,直接受长江水流和交换影响的沉积柱(S1)比受洪湖湿地自身演变影响的沉积柱(S2)有更接近表层的富集层位。两个沉积柱纵向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现相似的分布特性,但分散程度不同,表明其具有相同的物源、不同的沉积环境。沉积柱中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纵向分布特征可以直接记录人类现代工农业活动对洪湖湿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