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49篇
  免费   2026篇
  国内免费   2021篇
化学   12965篇
晶体学   128篇
力学   1339篇
综合类   88篇
数学   1128篇
物理学   5348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368篇
  2021年   471篇
  2020年   601篇
  2019年   496篇
  2018年   401篇
  2017年   471篇
  2016年   634篇
  2015年   700篇
  2014年   898篇
  2013年   1335篇
  2012年   1016篇
  2011年   1266篇
  2010年   1032篇
  2009年   1124篇
  2008年   1190篇
  2007年   1161篇
  2006年   1105篇
  2005年   919篇
  2004年   840篇
  2003年   667篇
  2002年   686篇
  2001年   437篇
  2000年   401篇
  1999年   353篇
  1998年   292篇
  1997年   276篇
  1996年   252篇
  1995年   230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73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13篇
  197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01.
微小圆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小通道内相变换热具有热流密度高、单位体积内换热面积大、结构紧凑等特点,成为高效紧凑式换热器设计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氟利昂R113为工质,完成了0.7、1.1和1.4 mm的圆形小通道内的流动沸腾实验,对小通道内流动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分析,拟合了计算沸腾换热特性的实验关联式,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水平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上的滴状凝结换热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均质表面的单个球缺形液滴换热模型和液滴通用尺度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的液滴分布和凝结换热特性,得到了一维水平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上的滴状凝结换热计算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壁面过冷度、接触角梯度、工质物性等参数对梯度表面能材料表面滴状凝结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过冷度的增加和凝结工质汽化潜热的增大和表面张力的减小和接触角梯度的增大,平均表面凝结换热系数会增大。  相似文献   
103.
方贺男  陶志阔 《发光学报》2014,(11):1401-1404
提出了基于光学传输矩阵的提取太赫兹时域光谱光学参数的理论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提取主脉冲方法,该方法在未来可以推广用以分析主脉冲与次脉冲无法分辨的太赫兹时域光谱。利用该方法得到了蓝宝石(α-Al2O3)样品在0.3~1.0太赫兹频段的复折射率。通过与利用提取主脉冲方法得到的复折射率的结果比较,验证了基于光学传输矩阵的理论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所提出的方法为今后主次脉冲无法分辨的太赫兹时域光谱的准确分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4.
光学-光学双共振激发K2到91∑+g高位态,研究了K2(91∑+g)与H2的电子-振转碰撞能量转移。利用相干反斯托克斯(CARS)光谱技术探测H2的振转态分布,扫描CARS谱表明H2在(1,1)、(2,1)、(2,2)、(3,1)、(3,2)、(3,3)和(3,5)能级上有布居。由时间分辨CARS轮廓得到H2各振转能级上粒子数之比,得到H2的平均振动能和平均转动能分别为9063cm-1和388cm-1。从91∑+g→11∑+u、11∑+u→11∑+g、33∏g→13∑+u跃迁的时间分辨激光感应荧光(LIF)强度得到它们的自发辐射率和碰撞转移率。在H2压强为3×103Pa时,K2(91∑+g)与H2的碰撞转移能为16930cm-1。H2的平均振转能占平均转移能的56%。  相似文献   
105.
雷亮  李浪林  袁炜  刘新  周金运 《应用光学》2014,35(2):311-315
 采用Zemax软件设计出6镜片、数值孔径为0.06、2倍缩小、以405 nm半导体激光器为光源、分辨精度达5 μm、视场12 mm×12 mm 内波像差小于1/4波长、畸变小于0.005%的双远心投影光刻物镜的设计方法。将设计的物镜实物化,并对其光学传递函数(MTF)作精确的实验测定,利用所提出的MTF标准实验测量法,得到该投影物镜的成像性能达亚10 μm线宽。  相似文献   
106.
推导并用实验验证了光强与入射波前在单位像元面积里成近似线性关系,从而得到入射波前经CCD采样后的功率谱密度(PSD)公式.根据该公式,模拟分析了影响CCD采集系统的系统传递函数的各个因素:入射波前、CCD的填充因子及CCD的曝光时间,得出了他们与系统传递函数的定性关系,并且通过实验明确CCD曝光时间对高空间分辨率波前检测不确定度的影响,为高空间分辨率干涉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7.
108.
两种铽配合物与PVK混合体系的发光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稀土配合物Tb(p-MBA)3phen(样品Ⅰ)和Tb(p-ClBA)3phen(样品Ⅱ)与导电聚合物材料PVK掺杂体系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特性。发现在样品Ⅰ与PVK混合薄膜的光致发光中,除了三价铽离子的发光外,还能看到明显的PVK的发光;而在电致发光中,PVK的发光完全被抑制,只能看到Tb3+的绿光发射。对样品Ⅱ与PVK的混合发光层,无论其光致发光谱还是电致发光谱,都没有看到410 nm处PVK的发射。进一步测量两种材料的激发光谱,初步探讨了器件的发光机理。样品Ⅰ的发光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PVK到稀土配合物的不完全的能量传递,二是由于载流子俘获机理;样品Ⅱ的发光则是由于PVK到稀土配合物的完全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09.
We investigated site specific reactivity of the α-Cu-Al(17 at.%)(1 0 0) alloy surface versus that of Al and Cu by measuring neutralisation of Li+ ions. Experiments show that Li+ neutralisation on the α-CuAl(1 0 0) alloy surface does not occur efficiently on Al and is somewhat more efficient on Cu as compared to a pure Cu sample, indicating depletion of electron density on Al and transfer to neighboring Cu. It can thus be concluded that Cu sites in presence of Al are more reactive in the sense that processes involving electron capture from the surface would proceed more efficiently on these.  相似文献   
110.
We have analyzed the transfer efficiency of ballistic electron emission microscopy (BEEM), taking the finite spot size of the emitted electron beam from scanning probes into account. Three-dimensional diffraction from an aperture at a surface-metal/air interface is introduced to model an effect caused by the finiteness of spot size. As a general trend, the diffraction decreases BEEM transfer efficiency. The diffraction effect increases as the spot size decreases and the air-gap distance increases. In a Au/GaAs sample, BEEM transfer efficiency markedly deteriorates down to 6% of the value derived from a conventional planar tunneling theory when a spot size of 0.2 nm, an air-gap distance of 0.6 nm, and an electron energy of 0.2 eV, measured from the bottom of the GaAs conduction band, are assumed. BEEM transfer efficiency is markedly dependent on the spot size of the emitted hot electron.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BEEM current depends on the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scanning probe, that is, the condition of the tip ape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