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化学   161篇
力学   27篇
综合类   27篇
数学   416篇
物理学   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行为能力对于解释员工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知识型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规范的实证研究获得了知识型员工行为能力的构成要素,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知识型员工行为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模糊性的特点,将三角模糊数理论与FAHP的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模糊数的FAHP评价方法.以DR公司招聘某岗位的知识型员工为实例,说明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在知识型员工行为能力评价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2.
徐英瑾 《高分子学报》2021,53(11):16-29
肇始于“盖蒂尔问题”的当代西方的知识论研究与近代西方的认识论研究不同:前者更聚焦于知识证成之规范性维度,后者更聚焦于知识构成的事实性维度。除了专业的分析哲学专家之外,汉语哲学界对于现代西方知识论(而不是近代西方认识论)的接受度并不高。这在相当程度上可能是因为,基于英语思维的西方研究者对于“知识”“信念”“证成”等核心概念的理解方式与基于汉语思维的中国读者的理解方式有所不同。不过,我们也不能由此忽略现代西方知识论研究的两面性:一方面,现代西方知识论的很多典型话题的设置与展开方式的确是受到了“二战”后英语文化的特殊性的影响;另一方面,西方知识论学者对于信念证成的规范性状态的探究,对于各种非西方文明的合理性对话框架的构建依然具有一定的辐射意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中国的知识论研究者就需要两个中介性步骤,以便将西方知识论的话题设置方式与研究方式中过分偏向于西方文化的特点予以过滤:第一,通过人工智能对于信念证成过程的机器复验,来反过来检测西方知识论理论的某些“伪普遍性”(特别是通过对于“框架问题”的揭露来体现西方命题逻辑在处理语义相关性方面所暴露出来的无能);第二,通过对于以“正名论”为代表的汉语证成方式(以及在其背后起作用的基于词项之基本性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现代化重构,为一种能够兼容中西思维并能够为机器复演的可能性敞开自身的新知识论打下基础。这样,我们才能有希望将目前英语世界中流行的知识论研究,真正改造为具有“世界哲学”气息的知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3.
应用统计类数据挖掘技术对房地产业上市公司财务进行了分析。即搜集十五个房地产业上市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用提取主成份的方法缩减变数,归纳出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四个主要因素。然后,对十五家房地产上市公司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各公司的经营等级。最后,结合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对各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以此指导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84.
惯例复制与知识转移:作用机制的权变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惯例复制过程中与外部情景难以匹配的复制困境,分析了常规惯例复制和柔性惯例复制对知识转移的单独以及联合作用的关系悖论,对比分析作用机制在网络闭合性和环境不确定性约束下的权变性影响。以研发密集型企业为对象,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网络闭合性和环境不确定性是惯例复制对知识转移的单独以及联合作用的权变条件;网络闭合性强化了常规惯例复制机制的促进作用,但限制了柔性惯例复制机制的效能发挥;环境不确定性削弱了常规惯例复制机制的促进作用,对柔性惯例复制机制的作用效果不显著;网络闭合性低或环境不确定性低时,两种惯例复制机制的联合作用相互补充,而网络闭合性高或环境不确定性高时,两种惯例复制机制相互替代。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惯例复制的权变作用,对提升技术创新网络的知识转移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知识传播是产业集群内知识资源动态累积的过程,是新时期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之一。本文根据企业规模及其在产业集群内地位的差异将集群企业划分大小两类异质企业,构建了基于传染病模型的产业集群内异质企业间的知识传播模型,通过模型分析推导出了知识传播再生数的一般表达式,验证了知识传播平衡点的存在性与稳定性。进一步结合仿真分析发现,企业间接触率、学习成功率、大小企业比例均会影响到知识传播的再生率,进而影响集群知识传播的平衡点,且在知识传播再生数大于1的情况下,随着集群内大企业占比的上升,知识传播再生数将相应下降,集群内知识交流氛围的活跃性也将下降。  相似文献   
86.
基于语义Choquet积分的知识服务能力测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希  韩菁  曹洪亮 《运筹与管理》2015,24(5):214-221
针对知识服务中考虑模糊语言关联性信息的知识服务能力评价与提升策略问题,提出了一种评价方法。为了解决该问题,首先构建了知识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矩阵分析模型;然后,明晰了知识服务能力的语言评价指标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关联的问题特征及二元语义信息处理方法的特征,并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同时,提出并定义了二元语义Choquet积分算子,给出了一种基于二元语义Choquet积分算子评价知识服务能力的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说明了本文给出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7.
知识共享与间接互惠:基于计算实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润辉  米捷 《运筹与管理》2017,26(9):157-165
团队中,个体知识共享行为的回报往往来自第三方而非受助者,而以直接互惠为视角的知识共享研究却不足以解释此类现象。采用基于计算机仿真实验方法,通过赋予Agent记忆、推理、决策和沟通等能力,研究受表型背叛、组织信任氛围及声誉传播机制影响下,间接互惠机制对团队大范围知识共享行为的维系机理。研究发现,由于辨别者的存在,即使无条件共享者会成为绝对多数,隐藏者并不会大量侵入群体。这意味着间接互惠机制维系了团队大范围知识共享行为。在低的组织信任氛围水平下,辨别者和隐藏者虽然能够共存,团队内的知识共享行为却没有出现。即使只有少数成员能观察到周围同事的知识共享行为,只要声誉信息能够有效传播,间接互惠对广泛知识共享行为的维系作用就能够发挥。  相似文献   
88.
基于伙伴关系建构的联盟标准扩散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薇  张欣 《运筹与管理》2017,26(2):183-191
在技术标准扩散动机下,为技术标准联盟设计了一种“以公共供应商为结构洞的、由上下游企业共同组成的三元伙伴结构,分析了这种伙伴结构对于技术标准扩散的影响方式以及有效性,并讨论了共赢结果的实现条件以及稳定性,从而从技术标准联盟内部伙伴关系建构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内源性技术标准扩散机制。研究结论主要有三个:第一,技术标准联盟中以公共供应商为结构洞的长期性上下游伙伴结构对于加速技术标准扩散具有内源性促进作用,贡献度取决于以结构洞为中介的双向知识流动比率的大小;第二,共赢结果的实现条件为:三方伙伴同时遵守关于双向知识流动比率的临界值;第三,共赢结果的稳定性取决于供应商与生产商之间的技术相似程度以及生产商专有知识的价值性等因素,而且上下游伙伴之间的技术相似度越高,则供应商对于合作均衡稳定性的决定作用就越大于生产商。  相似文献   
89.
王玮  陈亚军 《高分子学报》2018,50(11):28-37
麦克道威尔和布兰顿有关经验的观点都源于塞拉斯的伦敦讲座。但前者坚持“经验”在认识论中扮演必不可少的证成角色,而后者则主张“经验”最多只扮演了因果角色,在经验知识图画中不必引入这个概念。虽然伦敦讲座没有明确提及经验的证成角色,仅论证观察报告证成报告内容所表达的经验知识,但是观察报告既可以是言语发声,也可以是兼具命题内容和描述内容的感知经验,两者根本上都是某个思想在某种语境中以某种方式发生在某人身上,经验就此而言扮演证成角色。因此,布兰顿对经验的理解与麦克道威尔的经验概念并非如人们所想的那样矛盾。  相似文献   
90.
刘康 《高分子学报》2020,52(2):129-141
近半个世纪以来是美国人文学术界“后学”(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理论兴盛的时代。“后学”中的后殖民主义理论是美国的本土产物,跟英国的文化研究交相辉映,实现了英美人文领域的后学与文化研究的范式转型,在社会科学领域也产生了影响。后殖民主义理论核心是 “认同(或身份)政治”,植根于美国这个种族、族裔、信仰、传统极为多元的移民国家的经验。近年来这种学院派话语逐渐向英美社会蔓延,形成政治正确话语,产生了极为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认同政治以文化多元论和相对主义的面貌出现,对在美国乃至全球兴起的民粹主义、民族主义、逆全球化潮流推波助澜,与之相互呼应。反思美国认同政治,有助于中国人文学术寻找自己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