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化学   53篇
力学   126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32篇
物理学   1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1.
The nanofabrication of superconductors yields various interesting features in superconducting properties. A variety of different imaging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probing the local superconducting profiles. A scanning pulsed laser microscope has been develop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XYZ piezo-driven stages and an optical fiber with an aspheric focusing lens. The scanning laser microscope is used to understand the position-dependent properties of a superconducting MgB2 stripline of length 100 μm and width of 3 μm under constant bias current.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perconducting stripline can clearly be seen in the contour image of the scanning laser microscope on the signal voltage. It is suggested from the observed image that the inhomogeneity is relevant in specify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such as detection efficiency of the sensor.  相似文献   
312.
张鑫  黄勇  李华星 《力学学报》2018,50(6):1396-1405
为了发展新型移动附面层控制技术,提升流动控制效率,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开展了基于对称布局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圆柱绕流控制研究,获得了静止空气下,对称布局激励器诱导流场的演化过程,评估了来流条件下等离子体控制效果,通过等离子体诱导涡实现了虚拟移动附面层控制,分析了诱导涡随时间演化的过程,揭示了圆柱绕流等离子体控制机理.结果表明:(1)在静止空气下,对称布局激励器在刚启动瞬间,会在暴露电极两侧诱导产生一对旋转方向相反的启动涡;随着时间的推移,启动涡逐渐向远离壁面的方向运动;随后,激励器在暴露电极两侧产生了两股速度近似相等,方向相反的诱导射流,诱导射流在柯恩达效应的影响下,朝壁面方向发展.(2)当激励电压峰峰值为19.6 kV,激励频率3kHz时,施加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后,圆柱脱落涡得到了较好抑制,圆柱阻力系数减小了21.8%;(3)在来流作用下,对称布局激励器在靠近来流一侧,诱导产生了较为稳定的涡结构.诱导涡通过旋转、运动,促进了壁面附近低能气流与主流之间的掺混,抑制了圆柱绕流流场分离,实现了"虚拟移动附面层控制"效果.与传统移动附面层控制技术相比,基于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新型移动附面层控制技术不需要复杂、笨重的机构,不会带来额外的阻力,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13.
振动工程中智能结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2  
介绍了智能结构的概念,评述了近年来用于振动工程中的智能结构所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传感器,作动器,智能结构动力学建模及其振动控制,传感/作动器在结构中的优化配置,并提出了建议研究的几个问题:作动/传感材料的研究、集成技术的研究、控制器的研究和结构控制一体化优化技术  相似文献   
314.
超声波马达的发展──国内最新动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最新参考文献与INTERNET网络查询,本文提出超声马达或压电驱动器在我国科技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其未来走向。其中,能够引起研究人员兴趣的尖端性领域包括;超声马达的微型化;具有多个自由度的压电驱动器;具有新颖结构的压电驱动器;超声马达的振动实验测试;高分辨率的压电驱动器;超声马达的使用寿命;超声马达的动力学模型等。  相似文献   
315.
本文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布置于涡轮动叶叶顶的多个等离子体激励器组合对间隙泄漏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极板数目和位置组合对间隙泄漏流量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在叶顶沿吸力边布置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最佳位置在大约55%S/Sps处,布置相同数目的等离子体激励器,在靠近尾缘处的控制效果要远好于在前缘附近的控制效果;等离子体激励器在叶顶靠近吸力边处产生诱导涡,阻碍了间隙内流体的流动,使泄漏流体的速度降低。同时还会使得分离泡的破碎提前,有利于减小掺混损失;对泄漏流动的控制效果不会随着等离子体极板数增加而持续增强,而存在一定限度,最优布置方式的泄漏流量较原型下降约46%,相应的出口截面能量损失下降了15.7%。  相似文献   
316.
姚恩涛  熊克 《实验力学》2005,20(3):463-467
介绍了马氏体逆相变的驱动力的形成原因以及和相变阻力的关系。研究了通电加热时形状记忆合金(SMA)丝的热平衡方程以及相变时间与丝直径的关系,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SMA丝按与筒母线方向成某夹角缠绕并粘贴在外表面可以构成SMA扭力驱动器。利用SMA丝的本构关系和圆筒的扭转应力-应变关系给出了空载情况下最大驱动扭转角对应的缠绕方向;研究了模拟飞机尾气通过扭力管进行加热时的响应速度,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17.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uitability of hydrogel actuators as drives of automatic pumps for long-term drug release. We demonstrate that such actuators can execute a defined task if several functional units are connected serially. Investigated functions of this pump are the adjustability of the time-delay from the initial operation up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drug release, opening the sterile drug ampoule, and the drug release at a specified timeframe. The described parameters to influence the pump behaviour are satisfying only for realization of continuous working devices. An outlook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grammable pulsate pumps is giv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