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48篇 |
免费 | 486篇 |
国内免费 | 64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811篇 |
晶体学 | 38篇 |
力学 | 273篇 |
综合类 | 95篇 |
数学 | 985篇 |
物理学 | 12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85篇 |
2022年 | 99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91篇 |
2019年 | 84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84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112篇 |
2014年 | 164篇 |
2013年 | 130篇 |
2012年 | 185篇 |
2011年 | 157篇 |
2010年 | 126篇 |
2009年 | 118篇 |
2008年 | 142篇 |
2007年 | 125篇 |
2006年 | 139篇 |
2005年 | 126篇 |
2004年 | 125篇 |
2003年 | 122篇 |
2002年 | 132篇 |
2001年 | 109篇 |
2000年 | 92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80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81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1.
利用递变冲击阻抗材料叠合而成的组合飞片,在二级轻气炮上对无氧铜进行了准等熵压缩性测量,加载时间约达1 μs。用激光速度干涉仪连续记录了不同厚度处无氧铜样品自由面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并通过拉格朗日波分析技术计算得到40 GPa下的准等熵的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在低应力区,无氧铜的准等熵压缩线位于冲击绝热线之上;到32 GPa以上,准等熵压缩线才回落到冲击绝热线之下。这个现象与Barker、Chhabildas等对铝与钨的实测现象是一致的,它表明:在低应力区,材料的冲击强化效应与加载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介绍一种以加速组元为终端负载的纳秒脉冲功率系统。获得的加速间隙电压为350kV,90ns(半高宽),波形上升时间为30ns;Blumlein主开关工作电压大于280kV,抖动小予1.5ns(均方根值)。对同轴场畸变开关性能的进一步改善作了必要的讨论,提出了用等场强原则偏置触发极,比通常采用自然中位面方法,可使开关工作电压提高8.7%。 相似文献
93.
相对于单一金属纳米材料,二金属复合纳米材料具有更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SiO2-Ag-Au和SiO2-Au-Ag二金属三层纳米管的消光光谱,并对其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内核尺寸变大将导致上述两种金属纳米管LSPR峰红移;内层金属及外层金属壳层厚度增大均会导致其LSPR峰蓝移.银壳厚度变化对纳米管LSPR的调制作用大于金壳厚度变化造成的影响.上述现象可以利用等离激元杂化理论及自由电子和振荡电子变化的竞争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4.
95.
较宽压力范围内未反应炸药的本构关系和状态方程对于深入和精确认识压缩波作用下炸药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力学过程和起爆热点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较之冲击压缩,磁驱动准等熵压缩加载(无冲击压缩)是获取较宽压力范围内未反应炸药的动态压缩力学特性更有效的手段。基于大电流产生的电磁力作用原理,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炸药的磁驱动无冲击压缩实验技术。通过对负载电极、炸药样品参数的优化设计和安装工艺的控制,实现了5 GPa载荷内JO-9159炸药的磁驱动准等熵压缩加载。基于激光位移干涉测量技术和Lagrange数据处理方法,获得了JO-9159炸药的速度响应历史和准等熵压缩线。所得结果与文献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实验压力范围内,JO-9159炸药的等熵压缩线与PBX9501炸药的等熵压缩线一致。 相似文献
96.
采用高温固相法,先在空气气氛下制备了SrAl2O4∶Eu,Dy,后对其进行还原→氧化→还原处理.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经过还原→氧化→还原处理后样品的晶体结构没有改变.样品的发射光谱测试表明,在高温空气气氛下有少量的Eu3+还原成Eu2+.Eu3+和Eu2+有不同的发光特性,Eu3+产生的是线状特征光谱,发射峰值在592,616 nm.Eu2+产生的是带状光谱,带的中心位置在513 nm.经过还原处理的样品和经过氧化处理的样品相比,Eu2+的浓度得到显著提高,而Eu3+的浓度则急剧下降.对Eu2+的氧化、Eu3+的还原的机理进行了细致地讨论.另外,样品的热释光谱测试表明,经过氧化气氛处理和经过还原气氛处理过的样品的热释光峰值有很大的变化,但陷阱能级深度基本不变,在0.65 eV左右.这表明,对长余辉材料SrAl2O4∶Eu,Dy进行还原→氧化→还原处理,Eu离子价态和发光强度会产生变化,并不影响其中Dy离子的陷阱能级. 相似文献
97.
运用数字化标尺技术,研制GDG-2型光电等厚干涉实验仪,实现牛顿环直径的直接测量,并将测量值由LED数码管显示.该仪器简化了实验操作,提高了实验效率,提高了测量精确度. 相似文献
98.
99.
100.
束晕-混沌的复杂性理论与控制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系统论述涉及强流加速器等强流离子束装置中产生的束晕-混沌的复杂性理论与控制方法及其应用前景。强流离子束在核材料生产与增殖、洁净核能、放射性废物嬗变、放射性药物生产、重离子聚变、高能物理、核科学与工程、国防与民用工业和医疗等许多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应用潜力和诱人的发展前景。尤其是,近年来强流加速器驱动的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是国内外关注的热门课题,因为它比常规核电更安全、更干净、更便宜。但是,强流离子束形成的束晕-混沌的复杂性现象已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需要加以抑制、控制和消除这类现象,解决这一难题已经成为强流离子束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不仅必须深入研究这类束晕-混沌的复杂特性及其产生的物理机制,而且需要研究如何实现对束晕-混沌的有效控制,并寻求和发展其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这就向强流离子束物理和非线性-复杂性科学及其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极富挑战性的新课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概况,根据我们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我们首创性地提出了一些束晕-混沌的有效控制方法,它们包括:非线性反馈控制法,小波反馈控制法,变结构控制法,延迟反馈控制法,参数自适应控制法等,进行重点的介绍。对上述课题当前的主要进展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比较全面综述的评论。最后,指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推动这个崭新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