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6篇
  免费   791篇
  国内免费   1023篇
化学   949篇
晶体学   22篇
力学   187篇
综合类   303篇
数学   4011篇
物理学   149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37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384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310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82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41.
以Ce ZrO2为基体,通过复合不同加入量的第二相CePO4颗粒,研究了陶瓷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并借助加载能谱仪(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弯曲断口及压痕裂纹扩展方式进行分析。当CePO4加入量为25%时,虽然材料力学性能有一定下降,但已经能用WC刀具进行加工。材料的弯曲断口显示,CePO4在两相体系中的断裂呈层片状形式;加入CePO4后,由于两相之间弱结合界面的存在,压痕裂纹扩展形式发生明显变化,由连续扩展机制过渡为不连续扩展。由这两种机制形成的材料断裂过程是阶段性的,在实际中可以用作材料最终破坏前的预报。  相似文献   
142.
消臭抗菌纤维素纤维的制备、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种制备消臭、抗菌纤维素纤维的新方法,即先将纤维素纤维用多元羧酸进行化学修饰,然后在铜溶液中处理,生成铜螯合纤维素纤维,用红外光谱、电子自旋波谱表征了该纤维的配位结构,消臭和抗菌实验结果显示,这种功能性纤维对硫化氢,氢气、三甲胺的消臭率分别达到100%,92.1%和80.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9.14%,93.59%和82.50%,用X射线衍射,电子自旋波谱分析了该纤维吸附硫化氢,氨气、三甲胺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3.
四羧基金属酞菁负载纤维素纤维的制备及其消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四羧基铁酞菁(Fe-CPc)和四羧基钴酞菁(Co-CPc),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在酸性条件下,将四羧基金属酞菁负载到改性纤维素纤维上,制备得到消臭纤维.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四羧基铁酞菁消臭纤维(FePcF)、四羧基钴酞菁消臭纤维(CoPcF)和混合金属酞菁消臭纤维(CoFePcF)3种功能性纤维都能有效去除甲硫醇、硫化氢、氨气和三甲胺,甲硫醇和硫化氢按催化氧化机理除去,而氨气和三甲胺按酸碱中和机理除去;3种消臭纤维对甲硫醇和硫化氢的消臭效果为CoFePcF>CoPcF>FePcF.  相似文献   
144.
2-烷氧基-3H-喹唑啉-4-酮的合成与杀菌活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合成2-烷氧基-3H-喹唑啉-4-酮衍生物4的方法,该方法应用膦亚胺1与芳基异氰酸酯的氮杂Wittig反应,得到的碳二亚胺2再与醇在醇钠催化下反应,合成了12种未见文献报道的喹唑啉酮衍生物4.所得产物4的结构由NMR,MS,IR所确证.探讨了成环反应的条件以及所合成的新型杂环化合物的杀菌活性,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如41在50 mg/L浓度时,对水稻纹枯菌的抑制率为89%.  相似文献   
145.
Zhan  Xiang  LIU  Lu  Ling  WU 《中国化学快报》2003,14(3):247-248
The solid phase synthesis of 4H-pyrimido[2,1-6] benzothizaol-4-ones has been reported.  相似文献   
146.
标题化合物与N,N-二甲基甲酰胺(DMF)形成的1:1混合结晶物C20H23FN2OC3H7NO由对氟苯甲醛、丙二腈、-萘酚在六氢吡啶存在下合成并经DMF与水的混合溶剂重结晶而得, 其结构通过元素分析、IR 和1H NMR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 = 6.365(1), b = 10.620(2), c = 29.122(6) ? b = 92.00(1), V = 1967.3(6) ?, Mr = 389.42, Z = 4, Dc = 1.315 g/cm3, m (MoKa) = 0.092 mm-1, F(000) = 816。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偏离因子R = 0.047, wR = 0.1053。化合物分子中,原子C(1), C(2), C(3), C(4), C(5) 和O(1)形成1个六员环,该六员环中C(1)C(2)键长为1.346(3) 牛砻魑肆被肺焦瓜蟆?  相似文献   
147.
CeO2和Pd在Ni/γ-Al2O3催化剂中的助剂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脉冲微反技术研究了添加n型半导体氧化物CeO2及贵金属Pd对Ni/γ Al2O3催化剂上CH4积炭/CO2消炭反应性能的影响,并运用BET、TPR、CO2 TPSR及氢吸附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n型半导体氧化物CeO2的添加可以降低Ni/γ Al2O3催化剂上CH4裂解积炭活性,提高CO2消炭活性,添加少量贵金属Pd可以进一步改变载体Al2O3、助剂CeO2和活性组分Ni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改善Ni/γ Al2O3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通过Ni Ce Pd/γ Al2O3催化剂上CH4积炭/CO2消炭模型对上述作用机制作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8.
在束-气条件下,通过检测产物的化学发光,研究了亚稳电子激发态He(23S)原子与CH3Cl、CH3I传能反应.采用参比反应的方法,测得了由上述反应产生的主要碎片CH(A2△)、CH(B2∑-)、CH(C2∑+)和H*形成速率常数.通过对测得的CH(A2△-X2∏r)和CH(B2∑--X2∏r)色散谱进行计算机模拟,获得了初生态的CH(A2△,v=0-2)和CH(B2∑-,v=0态)的振动-转动布居,实验结果表明,CH(A2△,v=0)态的转动布居是呈双Boltzman分布的,并且反应的可资用能大部分将转变成产物的平动能.根据实验结果和反应阈能的分析,本文对He(23S)与CH3Cl/CH3I传能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9.
The title compound (C25H24N4O3) has been prepared by the cyclocondensation of 5-amino-3-methyl-l-phenypyrazol, m-nitrobenaldehyde and dimedone in glycol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without catalyst. 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o be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bca with a=16.3331(10), b=13.8329(9), c=19.4163(12) A, V= 4386.8(5)A3, Z=8, Dc=1.298g/cm^3,μ=0.087 mm^-1, F(000)=1808, Mr=428.48, the final R=0.0519 and wR=0.1019. X-ra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pyridine ring is of boat conformation and the six-membered ring fused with it adopts twist boat co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50.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乳液聚合中,表面活性剂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同时它们也存在不足的方面,一个比较有前景的方法就是使用可聚合表面活性剂。可聚合表面活性剂以牢固的共价键键合到聚合物粒子上,有效避免了表面活性剂的解析及其在膜中的迁移。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的进展,主要讨论了阴离子、非离子、阳离子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和性质及其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