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化学   146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123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648篇
物理学   47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张弛 《应用声学》2016,24(12):17-17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航天航空技术标准越来越高,对于航空发动机运转工况的鲁棒性和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航空发动机变增益设计步骤繁琐,不能将发动机置于整个航空器的运转去考虑设计,使发动机变增益缺乏相应的稳定性和适应性,易出现系统问题。为此,提出一般基于LPV的航空发动机鲁棒变增益控制系统,依据航空发动机结构参数,考虑到航空器在空中负载特性,计算出新的约束极点 模糊变增益,在航空器发动机工作范围连续增益,避免了传统增益切换情况,在转速控制上确定误差等因素,将非线性控制设计分解为多个线性子问题,使航空器控制系统能够沿着LPV参数轨迹保持良好的运转,保持稳定性能。仿真实验证明,提出的基于LPV的航空发动机鲁棒变增益控制系统控制效果优于传统方法,在航空器发动机转速改变时,控制精度能够满足要求 ,改变航空器负载时,有效对目标进行变增益控制。提出的控制方法对航空发动机鲁棒变增益控制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ESD control programs that are based on the standards IEC61340-5-1 and ANSI/ESD S20.20 are targeted to provide safer handling of electronic parts now susceptible to damage by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However, ESD failures have occurred in EPA even when all standard control methods are met. To further improve EPAs, ESD control programs should be updated to cover all known common discharge scenarios, and multiple parallel ESD source parameters should be used to assess the level of ESD risks. In addition, a reliable ESD risk assessment should be based on discharge source circuit analysis and product sensitivity tests using the real discharge waveforms found in EPA.  相似文献   
43.
冉育强  李军  杨军 《应用声学》2015,23(10):41-41
针对环境模拟试验温度控制系统中被控对象存在的非线性、时滞等特点,本文采用区间限幅PID控制算法和模糊PID控制算法对传统控制方法进行了改进。首先为了解决模拟量三通粗调阀调节缓慢的缺点,建立了区间限幅PID控制算法的控制规则表,并将其在PLC中实现。其次提出用模糊PID控制算法来解决电加热器的非线性、大时滞性问题,并结合实际控制经验建立了模糊控制规则表,然后将模糊PID控制算法在PLC中进行实现。最后将限幅PID和模糊PID控制算法应用于某大型环境模拟试验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算法对温度控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精确度。  相似文献   
44.
工业以太网协议Ethernet POWERLINK(EPL)分布式站点的时钟同步方法并不能在实时运行过程中保持很高的同步精度,无法满足特定环境下的控制要求。研究了工业以太网协议EPL的两种时钟同步机制,通过数理计算分析了时钟同步误差产生的原因,针对误差较大的缺点,提出了减小误差的方法。通过迭代计算消除了主从站同步报文往返的路径延迟,并设计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集线器(Hub)用于EPL菊花链网络拓扑结构,有效地克服了时钟同步报文往返传输延时不一致的缺点,测试结果表明新方法明显优于协议自身的时钟同步方法,对于实现基于EPL的高精度分布式时钟同步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主汽温控制系统是典型的大迟延、大惯性、时变控制系统,一直以来都是火电厂自动控制的难点。为此将内模控制引入主汽温控制系统,并提出采用遗传算法对滤波器参数优化整定,该方法简单易行,相较于传统PID参数整定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并对内模控制为主控制器的IMC-PI控制系统进行SIMULINK仿真,与PID-PI控制系统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IMC-PID控制系统相比于传统PID-P串级控制系统过渡时间短、超调量小、鲁棒性好等特点。其控制效果好于常规串级 PID 控制系统,适用于大迟延、大惯性过程的控制,并且易于在工业上实现。  相似文献   
46.
耿琰  王河林  陈中师 《光子学报》2015,44(1):106006-0106006
基于有限元法,设计了一种六边形排列含CdSe/ZnS量子点薄膜结构的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分析了具有不同厚度CdSe/ZnS量子点薄膜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及损耗特性.结果表明,含CdSe/ZnS量子点薄膜结构的光子晶体光纤在x和y方向均存在基模.当泵浦光波长逐渐增加时,具有相同厚度CdSe/ZnS量子点薄膜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值逐渐增大,x和y方向总色散先增大后减小且存在两个零色散点,损耗逐渐增大并在可见光波段趋近于零;具有不同厚度CdSe/ZnS量子点薄膜光子晶体光纤随CdSe/ZnS量子点薄膜厚度的增加,在相同泵浦光波长处,双折射值逐渐减小,x和y方向总色散逐渐减小且两个零色散点逐渐靠近,损耗逐渐增大.通过沉积不同厚度CdSe/ZnS量子点薄膜和选择合适泵浦光波长,可有效控制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和损耗.  相似文献   
47.
为延长稀有气体卤化物准分子激光器工作气体使用寿命,在原有供气设备基础上增加了工作气体实时补给技术.该技术采用FPGA控制系统将逐步提高放电电压、补充卤素气体和更换部分混合气体等操作有效组合起来.随着激光脉冲能量的下降,逐步提高放电电压;当放电电压达到最大值时,开始补充卤素气体,并恢复放电电压;当补充卤素气体效果不明显时,更换部分混合工作气体.将该技术应用于医用型ArF准分子激光器中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使用工作气体实时补给技术的情况下,激光器累计工作14.38 h后,输出单脉冲激光能量下降了17.2%;采用工作气体实时补给技术后,激光器输出能量下降速率明显降低,累计工作14.38 h,其单脉冲能量下降率能控制在3%范围内.因此,采用该技术可延长激光器工作气体的使用寿命、提高输出激光能量稳定性、减少停机次数并降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48.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spatially structured dynamic economic growth model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level of pollution and a possible taxation based on the amount of produced pollution. In the second part we analyze an optimal harvesting control problem with an objective function composed of three terms, namely the intertemporal utility of the decision maker, the space–time average of the level of pollution in the habitat, and the disutility due to the imposition of taxation.  相似文献   
49.
Monodispersed gold nanoparticles capped with a self-assembled monolayer of dodecanethiol were biosynthesized extracellularly by an efficient, simple,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y procedure, which involved the use of Bacillus megatherium D01 as the reducing agent and the use of dodecanethiol as the capping ligand at 26 °C. The kinetics of gold nanoparticle formation was follow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UV-vis spectroscopy. It was shown that reaction time wa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controlling the morphology of gold nanoparticles. The effect of thiol on the shape, size, and dispersity of gold nanoparticles was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sence of thiol during the biosynthesis could induce the formation of small size gold nanoparticles (<2.5 nm), hold the shape of spherical nanoparticles, and promote the monodispersity of nanoparticles. Through the modulation of reaction time and the use of thiol, monodispersed spherical gold nanoparticles capped with thiol of 1.9 ± 0.8 nm size were formed by using Bacillus megatherium D01.  相似文献   
50.
带光纤环的分布式光纤拉曼温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抑制分布式光纤拉曼温度系统的温漂和瑞利散射光窜扰反斯托克斯散射光,在传感光纤前端盲区后放置光纤取样环,用瑞利散射光解调反斯托克斯散射光及用光纤取样环的温度计算光纤线上其它点的温度,提高了系统的测温精度和稳定性。采用功率100 mW,波长1.55 μm,脉宽10 ns脉冲激光器和15 dB前置光纤放大器,100M14bitA/D转换卡及DSP作数字平均构建光纤拉曼温度系统的实验,实现了测温误差在±0.03 ℃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