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5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331篇
化学   1289篇
晶体学   41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27篇
物理学   35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TPR、XRD、XPS和H2脉冲吸附等表征手段考察了ZrO2助剂对Co/SiO2催化剂在Fischer-Tropsch(F-T)合成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rO2的引入促进了钴物种在催化剂上的分散并明显抑制了该催化剂的失活;在反应过程中ZrO2起到结构助剂的作用,明显抑制了Co/SiO2催化剂上硅酸钴或水合硅酸钴物种的生成。  相似文献   
992.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4-氟苯甲酸桥联的新型双核钴(Ⅱ)配合物[Co2(2,2-bpy)2(μ-L)2(L)2(μ-H2O)](HL=4-fluorobenzoic acid)(1)并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为a=22.204(4),b=15.777(3),c=15.184(3),β=123.71(3)°,Z=4,Mr=1004.65,V=4424.7(15)3,μ=0.829 mm-1,Dc=1.508g/cm3,F(000)=2048,R1=0.0386,wR2=0.1006。配合物1具有双核蝴蝶状结构,中心钴(Ⅱ)离子处于CoN2O4八面体配位环境中,每个钴(Ⅱ)分别与来自一个2,2-联吡啶的2个N原子、三个4-氟苯甲酸根的3个O原子和一个配位水分子的1个O原子配位,两个钴(Ⅱ)被2个4-氟苯甲酸根和1个桥联水分子桥联为双核蝴蝶状结构。分子间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构成了3D超分子网状结构。变温磁化率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5~300K范围内显示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993.
在微波辐射下制备了Cox-MoS3-Ky/γ-Al2O3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中K和Co的含量对其催化CO加氢合成低碳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K和Co可以形成K-Mo-S相和Co-Mo-S相,改善催化剂性能的同时还可以避免活性组分的集聚及载体孔道的堵塞;K/Mo物质的量比为1.0,Co/Mo物质的量比为0.2时,有利于生成低碳混合醇,尤其是C2+醇。CO转化率为38.4%,总醇的收率为5.65%,C2+OH的选择性为80.5%。  相似文献   
994.
张国安  夏敏 《合成化学》2012,20(2):235-238,243
研究了3-(1-萘氧基)-1,2-环氧丙烷[(R,S)-1]在Salen Co(Ⅲ)催化下的水解动力学拆分(HKR)。以转化率和ee值为指标,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底物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种类等对HKR反应的影响。最佳HKR条件为:(R,S)-1 10 mmol,w[Salen Co(Ⅲ)]=0.75%,THF 1 mL,水0.5 eq,于25℃水解40 h,(R,S)-1的转化率为49.5%,(S)-1的ee为99.5%。  相似文献   
995.
共沸蒸馏法制备高性能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元复合氧化物镍钴锰酸锂(LiNi1/3Co1/3Mn1/3O2)因兼有LiNiO2和LiCoO2的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LiCoO2的新型正极材料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采用一种改进的共沉淀方法合成了LiNi1/3Co1/3Mn1/3O2,以共沸蒸馏干燥前驱物.结果表明,共沸干燥法最终得到的产物比普通干燥法得到的产物具有更高的比容量、更好的循环性能以及更优的倍率性能.究其原因,可归结为共沸干燥得到的样品颗粒更小,且粒径分布更均匀,球形度高,比表面积大,促进了锂离子的扩散,因而提高了其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996.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镍-钴双金属催化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积炭;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镍-钴双金属催化剂  相似文献   
997.
二甲基亚砜中电沉积钬钴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在二甲基亚砜中钬与钴的电解共沉积。测定循环伏安曲线获知钬钴共沉积的沉积电位较钴单独析出为负而较钬的析出为正,属于诱导共沉积类型,恒电位电解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电位是影响合金成分的主要因素,而镀液组成的影响较小,在-1.8V下恒电位电解得到了均匀、致密的非晶态合金沉积层。  相似文献   
998.
Spherical Ni0.8Co0.15Al0.05OOH precursor,prepared by a co-oxidation-controlled crystallization method,was used to synthesize LiNi0.8Co0.15Al0.05O2.The obtained LiNi0.8Co0.15Al0.05O2 materials showed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with an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193.5 mAh/g and capacity retention of 95.1%after 50 cycles when cycled at 0.2℃rate between 2.8 and 4.3 V.  相似文献   
999.
A new complex [Co(NIT-1′-MeBzIm)2Cl2](NIT-1′-MeBzIm = 2-{2′-[(l′-methyl)-benzimidazol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 has been prepar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method.The complex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space group C2/c,Z = 4.Crystal data:C30H38Cl2CoN8O4,Mr = 704.51,a = 17.074(3),b = 21.350(3),c = 11.6962(19),β = 108.879(2)°,V = 4034.3(11)3,Dc = 1.160 g/cm3,μ(MoKα) = 0.597 mm-1,F(000) = 1468,R = 0.0422 and wR = 0.1141 for 2577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X-ray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Co(Ⅱ) ion is six-coordinated with a distorted octahedral geometry.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susceptibility measurements shows the existence of antiferromagne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Co(Ⅱ) ion and the radicals(J =-52.88 cm-1).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CO气体对NO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CO-SCR)是一种有前景的脱硝技术.目前已报道的CO-SCR催化剂的脱硝特性主要是在无氧条件下开展的研究,考虑到实际应用情况,探究一种在有氧环境中具有较高脱硝效率的催化剂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材料的金属有机骨架是脱硝催化剂的优良载体,其中ZIFs系列具有优良的性能.引入Cu对ZIF-67衍生的Co3O4/C进行改性,通过浸渍法在载体上负载铜后,热解氧化获得一系列CuOx/Co3O4/C催化剂.利用ICP、 SEM、 XRD、 TEM、 TGA、 XPS、 BET和H2-TPR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由于Cu的引入增加了表面的氧空位,改善了氧化还原能力,进而提高了催化剂脱硝活性.在制备的一系列催化剂中, 8.0 CuOx/Co3O4/C在300℃时即可达到约95%NO转化率,并且其N2选择性也达到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