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13篇
  免费   3776篇
  国内免费   2466篇
化学   14785篇
晶体学   172篇
力学   3002篇
综合类   281篇
数学   5466篇
物理学   8449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91篇
  2022年   609篇
  2021年   736篇
  2020年   811篇
  2019年   691篇
  2018年   614篇
  2017年   879篇
  2016年   1089篇
  2015年   1110篇
  2014年   1367篇
  2013年   2016篇
  2012年   1501篇
  2011年   1757篇
  2010年   1463篇
  2009年   1639篇
  2008年   1757篇
  2007年   1734篇
  2006年   1565篇
  2005年   1283篇
  2004年   1209篇
  2003年   1068篇
  2002年   1016篇
  2001年   690篇
  2000年   675篇
  1999年   612篇
  1998年   517篇
  1997年   442篇
  1996年   412篇
  1995年   379篇
  1994年   303篇
  1993年   251篇
  1992年   219篇
  1991年   196篇
  1990年   163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131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78篇
  1985年   99篇
  1984年   73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67篇
  1981年   42篇
  1980年   66篇
  1979年   59篇
  1978年   35篇
  1977年   42篇
  1976年   48篇
  1974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改善光纤倒像器的对比度传递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京生 《应用光学》2006,27(1):62-65
光纤倒像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光纤板,可将传递图像直接倒转180°并应用于像增强器。由于光纤倒像器的特殊结构,造成光纤随着距扭转轴心的距离增加,数值孔径和光通量逐渐下降。相对于光纤板,光纤倒像器在透过率和对比度传递特性上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通过改进玻璃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芯皮玻璃间离子扩散和相互渗透的程度,可提高光纤倒像器的实际数值孔径;通过调节EMA吸收量,既能满足像增强器对光纤倒像器荧光屏透过率的要求,又能保证最大程度地吸收光纤中逸出的杂散光,提高对比度。选择合理的芯皮比,不仅可弥补因扭转拉伸造成的皮层厚度减薄,还可进一步增加皮层厚度,抑制光从光纤中逸出。通过以上改进,可改善光纤倒像器的对比度传递特性。  相似文献   
42.
利用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光源的真空紫外同步辐射,使NO分子和Ar原子混合物的超声分子束发生光电离,测量了Ar,NO和异类团簇Ar·NO的光电离效率谱. 在谱中,在与Ar原子的共振线对应的能量区域(11.5—12.0 eV)观察到一个强的类共振结构. 这个结果表明,在异类团簇Ar·NO的内部,稀有气体Ar原子的激发能转移到与它接触的分子NO上,使分子NO发生电离. 关键词: Ar·NO团簇 同步辐射 光电离 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43.
张鹏  周印华  刘秀芬  田文晶  李敏  张国 《物理学报》2006,55(10):5494-5498
研究了不同比例的PVK与齐聚PPV衍生物DBVP掺杂体系的能量转移和发光特性.通过对PVK,DBVP及PVK:DBVP掺杂体系的UV-vis,PL和PLE光谱的研究,分析了PVK与DBVP之间的能量转移过程.利用PVK在体系中类似于溶剂的分散作用,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VK:DBVP/LiF/Al的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掺杂体系的电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掺杂体系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中,PVK的发射被有效地抑制,PVK与DBVP之间发生了非常有效的能量转移,通过调节PVK与DBVP的比例,可以获得蓝色和绿色发光,同时可以改善器件的发光性能,当PVK与DBVP的重量比为1∶2时,器件的绿色发光效率达到1·06cd/A,此时发光亮度为52cd/m2.  相似文献   
44.
An applied cell mapping method for optimal control proble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rom the application point of view, a series of modifications are proposed for the cell mapping method discussed in Ref. 1 for the optimal control analysis of dynamical systems. The cell order around the target set is rearranged. A set of common discriminate principles is used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optimal one among competing control strategies of the same cost. Inequality constraints of the system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number of elements in the set of allowable time intervals is not prescribed, but left open. These modifications seem to make the cell mapping method more efficient for analyzing feedback systems and for obtaining their global optimal control information. The algorithm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ould broade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ell mapping approach of Ref. 1 to a wider class of engineering problems.  相似文献   
45.
祝敬敏  王顺金 《物理学报》2006,55(10):5018-5022
在有限温度环境内,量子约束动力学及其追踪控制可使退相干系统的相干性稳定一段时间.约束方程产生的控制场能够按量子比特的动力学状态进行控制(量子动力学轨道的反馈控制);依靠量子比特的这种反馈效应,可使量子位稳定在设定的时间内.同时,在量子位的稳定方面,温度扮演一种消极的角色. 关键词: 量子约束动力学 耗散量子位的控制 追踪控制 量子比特的反馈效应  相似文献   
46.
用自适应脉冲微扰引导混沌系统到周期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荣  徐振源 《物理学报》2006,55(10):5070-5076
用自适应脉冲微扰方法控制的系统的某个系统变量作为驱动,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控制器方法对两个或多个响应混沌系统进行脉冲微扰,引导这些系统从混沌运动到低周期运动,实现同时控制多个混沌系统到不同的周期态. 当选择相同的自适应控制器输入变量实施脉冲微扰时,还可控制两个或多个混沌系统达到不同的周期态同步. 通过对R?ssler混沌系统的仿真研究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混沌控制 系统参量 自适应控制器 脉冲微扰 周期态同步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以竖直圆管内壁催化剂薄层内发生甲烷水蒸气重整反应强化对流换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催化剂薄层内的吸热化学反应可以有效地强化对流换热,降低流体和壁面温度,从而对壁面起到保护作用;极限热流密度的大小与流体的入口温度有关,存在最佳入口温度使极限热流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48.
基因芯片荧光图象采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基因芯片荧光图象的光学共聚焦成象,大范围高速扫描与控制,数据采集的原理和方法.并讨论了基因芯片荧光图象的分析算法,即模板定位与阈值分割相结合的半自动算法,并将其计算结果与完全采用人工分割算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9.
微光像增强器图像传递信噪比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斌  刘秉琦  满波 《应用光学》2004,25(5):60-61
图像传递信噪比是微光像增强器的重要特性参数.能够全面定量地表征像增强器在探测弱辐射图像时的综合性能,对于确定像增强器的图像探测灵敏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其测试原理.采用高灵敏度低噪声CCD器件作为像管输出图像的探测接收器.并引入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利用设计的测试系统实现了典型目标图像传递信噪比的自动测试.多次实验结果表明.陔测试系统具有测试过程自动快速及测试数据准确稳定的优点.相同测试条件下的不确定度优于±3%。  相似文献   
50.
In this paper, the special construction of a parallel robot, called spatial servopneumatic multi-axis test facility, will be discussed. The investigations include the following aspects: (i) the laboratory set-up of the robot, (ii) various results obtained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aking into account quite different control algorithms and command-input signals, (iii) a comparison of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ith the computer simulations of Part I of this paper, and ({vi}) a quality check of the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st of the different controller realizations. The results of both the computer simulations and the laboratory experiments show: (i)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parallel structure can be tremendously improved by using sophisticated nonlinear control algorithms. (ii) This improvement has to be paid by a drastically increased amount of work for deriving the model equations and control algorithms, and by augmented hardware cost of the sensing elements and controller electronics. (iii) Carefully developed model equations and identified model parameters provide theoretical models of the complex parallel structure that are very close to reality. This enables the design engineer to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constructive alternatives of the design parameters, sensor and actuator concept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of the MAP prior to their hardware realization.This work has been supported by the German Science Foundation (DFG) under Contract No. Ha 1666/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