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039篇 |
免费 | 1059篇 |
国内免费 | 45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119篇 |
晶体学 | 30篇 |
力学 | 815篇 |
综合类 | 188篇 |
数学 | 1943篇 |
物理学 | 24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110篇 |
2022年 | 340篇 |
2021年 | 320篇 |
2020年 | 395篇 |
2019年 | 269篇 |
2018年 | 245篇 |
2017年 | 347篇 |
2016年 | 407篇 |
2015年 | 362篇 |
2014年 | 474篇 |
2013年 | 482篇 |
2012年 | 491篇 |
2011年 | 462篇 |
2010年 | 385篇 |
2009年 | 474篇 |
2008年 | 435篇 |
2007年 | 452篇 |
2006年 | 432篇 |
2005年 | 365篇 |
2004年 | 332篇 |
2003年 | 282篇 |
2002年 | 232篇 |
2001年 | 188篇 |
2000年 | 190篇 |
1999年 | 151篇 |
1998年 | 158篇 |
1997年 | 112篇 |
1996年 | 96篇 |
1995年 | 104篇 |
1994年 | 82篇 |
1993年 | 70篇 |
1992年 | 60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6篇 |
1976年 | 5篇 |
197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61.
62.
根据高性能计算机全天候温控的需要,提出了综合应用蒸气压缩和动力型分离式热管制冷技术的复合冷源方案。在冬季及春、秋过渡的低温季节,运行热管循环不仅大幅降低环控装置的能耗,而且可以避免在低温环境运行压缩式制冷易发生的冷启动、回油润滑等问题。提出了蒸气压缩制冷、蒸气压缩/热管复合制冷和热管制冷的分区工作模式,引入复合制冷模式有效拓宽了热管运行温区,大幅提高了制冷系统的综合COP。模拟分析了在北京地区应用热管复合制冷技术的节能性能,相比常规的压缩制冷节能率高达40%。研究表明:热管复合制冷系统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优势,特别适用于全天候工作的机房、基站等高热密度电子集成系统的温控。 相似文献
63.
以氟化镁为基底材料, 采用基底、金属网栅与频率选择表面一体化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雷达波与光学波段双带通的结构. 利用模式匹配法对设计结构的传输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 并将设计结果与制备样件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发现: 采用一体化设计的方法设计光学透明频率选择表面, 不仅能够快速得到电场基函数而且还能够准确预估其谐振尺寸, 从而在提高计算效率的同时避免了模式互作用零点的出现. 采用一体化设计方法获得了具有稳定滤波特性的光学透明频率选择表面, 为雷达/红外双模制导头罩的电磁屏蔽技术和隐身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技术方案.
关键词:
复合制导
频率选择表面
金属网栅
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64.
对比了典型消热差方法的优劣,探讨光学被动式消热差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根据系统要求的温度范围 60℃~90℃,在常温初始结构的基础上,利用Zemax软件的多重结构和自动热分析功能增加其他温度结构,运用光学被动式消热差方法进行热平衡和像差平衡,最终设计出一套中波制冷型消热差光学系统。光学设计时以探测器冷阑作为系统孔径光阑,实现了100%冷阑匹配。结构材料使用铝,光学材料为硅、锗和硒化锌,将它们组合消热差。系统在-60℃~90℃温度范围内,最大离焦量小于1倍焦深,空间分辨率17 lp/mm处,光学调制传递函数(MTF)值均大于0.74,接近衍射极限,点列图弥散斑均未超出单像元尺寸范围。 相似文献
65.
基于对多层衍射元件的衍射效率的理论分析,设计了用于头盔显示器的含有多层衍射元件的60视场折/衍射混合目镜系统。系统在设计波段和整个视场范围内衍射效率均在90 %以上,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像面对比度。目镜的出瞳距离为22 mm,出瞳直径为8 mm。调制传递函数(MTF)在25 lp/mm时全视场均在0.38以上,满足VGA分辨率要求。目镜中畸变为4.8%,垂轴色差最大为10 m。整个系统结构紧凑,镜头总长26.8 mm,最大直径16 mm,全系统质量仅8 g,实现了光学系统的轻小型化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从制作方法、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几方面综述了超材料在太赫兹波段的电磁响应特性和潜在应用。首先,介绍了获得不同维度、具有特异电磁响应以及结构可调超材料的各种微加工制作方法,进而分析和讨论了超材料的电磁响应特性。文中指出,结构设计可以控制超材料的电磁响应特性,如各向异性、双各向异性、偏振调制、多频响应、宽带响应、不对称透射、旋光性和超吸收等。超材料的电磁响应依赖于周围微环境的介电性质,因而可用于制作对环境敏感的传感器件。此外,电光、磁光、相变、温度敏感等功能材料的引入可以获得光场、电场、磁场、温度等主动控制的太赫兹功能器件。最后,简单介绍了超材料在太赫兹波段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7.
68.
设计一种可用于监控系统的大口径百万像素变焦距光学成像镜头,采用0.85 cm(1/3英寸)CCD接收,像元大小为3.75 m。镜头在短焦、中焦、长焦的位置时F数分别为1.6、2.1和2.4。变焦系统采用四组元组合形式,与传统的变焦系统相比,该系统采用第4组元作为补偿组。通过高斯法分析与求解得到初始结构,使用Zemax软件对其优化,系统均采用球面透镜进行设计。镜头轴上视场在133 lp/mm处大于0.3,轴外0.7视场在133 lp/mm处大于0.2,系统的最小后截距大于9 mm,满足装配要求。最后采用多点拟合绘制出此系统的变焦凸轮曲线。 相似文献
69.
70.
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模型修改使结构辐射声功率最小的方法,使用了结构动力学、声学和优化理论等学科知识,对结构修改后固有频率变化可以忽略不计时的声辐射优化进行了研究,将设计变量看作外部阻抗,对结构的表面振速进行了重新分布,可以降低结构辐射的声功率。将质量块与动力吸振器进行组合实现声辐射最小化,不但降低了一定频率范围内的平均声功率,还降低了动力吸振器所对应的单频下的声功率;运用遗传算法搜索结构辐射声功率最小时附加质量块或动力吸振器的位置,对附加质量块和有源控制作用下简支钢板的声功率最小化进行了比较研究,阐明了附加外部结构与有源控制实现安静结构的物理机理。最后,对本文提出的基于平板辐射声功率最小化的安静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