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4篇
  免费   1247篇
  国内免费   1530篇
化学   1492篇
晶体学   35篇
力学   754篇
综合类   235篇
数学   2889篇
物理学   2566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50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409篇
  2005年   403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313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264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近年来将因子分析这一多变量统计分析技术成功地用于具有加和性的谱分析中。因子分析法可正确定出混合物中含有的物种(因子)数和各物种的含量(浓度),同时可将各组分的纯光谱由混合物的光谱中分离开。聚乙烯(PE)和乙丙橡胶(EPR)的二、三元嵌段共聚物(PE-EPR、PE-EPR-PE)构成的共混物结构、形态与结晶过程研究已有  相似文献   
132.
采用循环伏安法、恒电势电解法、恒电流阶跃法及交流阻抗法研究Na2SeO3提高锌锰合金电沉积电流效率的作用机理.证明在锌锰合金电沉积的条件下,Na2SeO3 阴极被还原为Se32-并吸附在阴极表面上,从而阻止了氢原子在阴极表面的吸附,因而减少了氢离子的阴极还原.拟定了Na2SeO3的反应和吸附机理,用交流阻抗法进一步证明了所拟机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3.
本文用新方法合成了Cr(bza)_3,改进了其mer-、fac-异构体的分离方法;增大了Cr(acac)_3的化学拆分量(1.5g)。试制了DBT(二苯甲酰-d-酒石酸)吸附型手性固定相(CSP),并成功地用于色谱拆分标题配合物的对映体,mer-[Cr(bza)_3]的部分拆分是首次发现的,其他配合物的拆分结果均优于文献方法。根据mer-[Cr(bza)_3)拆分流出液前、后组分的CD光谱,指定了其对映体绝对构型。还讨论了DBT吸附型CSP的拆分效能和色谱特性。  相似文献   
134.
<正> 过硫酸盐和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体系用作烯类聚合的引发剂已有报道。本文报道该引发体系的反应机理。1.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5.
气相色谱法已用于煤油中磷酸三丁酯(TBP)、磷酸二丁酯(HDBP)和磷酸丁酯(H_2MBP)的测定。在分析前,后两种化合物通过与二异丙基醚中的重氮甲烷反应转换成对应的甲酯。用同样方法可测定γ射线辐射30%TBP-煤油-3mol dm~(-3) HNO_3体系生成的HBDP和H_2MBP。  相似文献   
136.
评论了聚合物系统中非辐射能量传递类型,影响能量传递的因素,以及能量传递同聚合物光化学的关系,附22篇文献。  相似文献   
137.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作为水泥添加剂研究(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萘磺酸甲醛缩合物为分散剂,水溶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衍生物为粘稠剂,研究了它们的混合物对混凝土材料的分散性与粘稠性及其它性能的影响,并探索了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8.
敏感性水凝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各类敏感性水凝胶的发展历史和目前研究状况以及它们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也对影响敏感性的凝胶结构因素和有关水凝胶敏感性相转变的物理解释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9.
采用SCF-X_α-MS方法, 对于C(2×2)S/Fe(001)吸附体系, 选择Fe_5S和Fe_9S两种原子簇模型, 研究了该吸附体系的电子结构、吸附成键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图象。结果表明, S吸附于Fe(001)单晶表面具有较强的定域性质, S原子与底物Fe原子之间的吸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S(3p)-Fe(4s,3d)之间的轨道相互作用。通过对表面吸附键长的优化, 其结果与X.S.Zhang等的ARPEFS的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0.
用二氧化硅 (SiO2 )存在下的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 (PSt) 纳米SiO2 复合材料 ,研究了苯乙烯(St)乳液聚合过程中团聚纳米SiO2 的解离与再分散过程及分散的机理 .发现商品纳米SiO2 粒子以团聚体形式存在 ,团聚体大小远超出纳米级范围 .随聚合时间的延长 ,St的转化率逐渐增加 ,而PSt SiO2 复合微胶囊的粒径逐渐减小 ,反应 12 0min后 ,转化率和复合微胶囊粒子的粒径趋于稳定 .透射电镜 (TEM)也显示PSt SiO2 复合微胶囊粒子具有海岛结构 ,而SiO2 粒子的粒径在纳米范围内 ,表明在乳液聚合过程中SiO2 团聚体被逐渐解离 ,并重新分散到纳米尺度 .红外光谱研究发现 ,在乳液聚合过程中 ,除生成PSt均聚物外 ,还在纳米SiO2 表面生成了PSt接枝共聚物 ,改善了无机纳米粒子与聚合物之间的界面相容性 .聚合过程中的反应热和剪切搅拌是团聚体被解离和重新分散的主要原因 ,而生成的聚合物起到隔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