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7篇
  免费   717篇
  国内免费   679篇
化学   339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217篇
综合类   299篇
数学   3006篇
物理学   84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的非晶态Ru-M-B/ZrO2催化剂的表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高活性,高选择性非晶态RU-M-B/ZRO2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苯部分加氢制环己烯,在140℃、5.0Mpa氢压下,苯转化40%时,环己烯选择性达到85%左右。环己烯最高收率达到52.1%,用XRD、SEM、BET比表面积测定等手段对摧化剂进行表征,XRD和SEM测试表明,RU-U-B/ZRO2属于非晶态,活性组分高度分散,XRD结果证实,在加氢过程中,非晶分解,RU晶化;温度愈高,RU晶化愈快,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与RU微晶的粒径有关,RU微晶粒径应控制在5nm左右,BET比表面积测定表明,ZRO2的负载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从而有利于活性组分的高度分散,并可阻止RU微晶的长大,讨论了B和ZRO2对提高选择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2.
以共沉淀法合成的系列NiMgAl单原子分散复合氢氧化物(NMA-HTLC)为前驱物, 经过焙烧制得复合氧化物催化剂. 并考察了不同催化剂的焙烧温度、还原温度、反应温度对催化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3.
助剂对Cu/Cr催化剂上甲醇部分氧化制氢的活性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曾研究了Cu/Cr二元催化剂上甲醇部分氧化制氢的反应,发现当Cu/Cr比为6:4时,催化剂的Cu^0比表面积最大,呈现出较好的活性。在Cu/Cr(6:4)催化剂中添加Fe,Zn,Al等8种助剂,考察其对甲醇部分氧化制氢催化性能的影响,并着重研究了Zn助剂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Zn的引入,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当Zn含量为10%时,催化剂活性最好。XRD表征结果表明,Cu/Cr催化剂的失活与其表面上的Cu物种烧结有关,Zn的引入可明显增强Cu/Cr(6:4)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提高其寿命。  相似文献   
114.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Ⅰ.催化剂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已有的有关甲烷催化剂部分氧化和催化氧化资料的基础上,假设了一个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的机理,并据此提出了催化设计的原则,在分析了O2,CO和H2等在金属表面上的吸附热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金属Ni,Pt,Rh,Ru和Ir可作为甲烷部分氧化催化剂的主要组分,Cu将时最佳助剂,具有较好的氢溢流功能的Al2O3可作为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115.
缓慢炭化部分氧化对制备煤质活性炭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炭化升温速度、炭化低温区引入空气部分氧化对活性炭制备过程中炭化阶段、炭化物结构、活性炭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化时低温部分氧化可提高炭化物得率,使炭化物微晶的d002值升高和Lc值减小;而较慢的炭化升温速度有利于制备优质活性炭。缓慢炭化、部分氧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炭化路径,使炭化向生成取向性差、难石墨化、各向同性、呒定形炭多的炭化物的方向进行;并讨论了它们控制炭化的作用机理。以此为指导,  相似文献   
116.
在低钯含量活性非均布Pd/Al2O3催化剂上,实现了富氧条件下,氢部分选择性催化还原NO过程,低温、富氧条件下NO的转化率高达80%-100%。NO直接分解实验表明,600℃,NO分解转化率在无氧时为17.3%,有0.5%氧存在时接近于0。氢非选择性还原NO条件下,100℃以下,NO转化率为100%。根据实验结果及文献,推测了氢部分选择性还原NO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反应,不同的反应温度下,NO脱除反应有所不同。在115℃以下,NO还原产物为NH3;115℃-155℃,NO还原产物为NH3、N2O和N2;155℃以上,NO还原产物中无NH3存在。NO还原反应与氢氧反应是平行的竞争反应。  相似文献   
117.
The performance of uspported and unsupported molybdenum carbide for the partial oxidation of methane (POM) to syngas was investgated.An evaluation of the catalysts indicates that bulk molybdenum carbied has a higher methane conversion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but a lower selectivity to CO and H2/CO ratio in the products.The rapid deactivation of the catalyst is also a significant problem.However,the supported molybdenum carbide catalyst shows a much higher methane conversion,increased selectivity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atalytic stability.The characterization by XRD and BET specific area measurements depict an improved dispersion of molybdenum carbide when using alumina as a carrier.The bulk or the supported molybdenum carbide exists in the β-Mo2C phase,while it is transformed into molybdenum dioxide postcatalysis which is an improtant cause of molybdenum carbide deactivation.  相似文献   
118.
Recent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kinetic modeling of fast flow gas-phase oxidation of methane and other lower alkanes to methanol and other oxygenates are discussed,alongside with prospects and possible areas for applications of the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19.
考察了反应温度、气体空速和进料中CH4:O2比值对Mo2C/Al2O3催化的POM反应制合成气的影响.结果发现较高的温度具有较高的甲烷转化率、CO和H2的选择性;而在较低的温度下,对CO的选择性比对H2的影响更大.反应气体的空速较小时对于甲烷的转化率、CO和H2的选择性是有利的;而在较高的气体空速下,氢气的选择性则更低.进料中CH4:O2比值稍高于2:1时有利于获得高的甲烷转化率、CO和H2的选择性.并且还可以增加催化剂的稳定性.当CH4:O2比值低于2:1时.甲烷转化率、CO和H2选择性随反应的进行急剧下降.而当此比值调整到高于2:1时.转化率和选择件都可以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120.
本文研究了集值映射的(C,ε)-超次微分.首先,引进了集合的(C,ε)-超有效点,呈现了(C,ε)-超有效点的一些性质和等价刻画,在(C,ε)-超有效性意义下,获得了集值优化问题的标量化定理.其次,定义了集值映射的(C,ε)-超次微分,研究了(C,ε)-超次微分的存在条件,建立了用(C,ε)-超次微分刻画的Moreau-Rockafellar定理.最后,作为应用,建立了涉及(C,ε)-超次微分的集值优化问题的最优性条件.本文获得的结果统一和推广了一些文献中用超次微分或ε-超次微分刻画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