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2篇 |
免费 | 145篇 |
国内免费 | 12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77篇 |
晶体学 | 16篇 |
力学 | 105篇 |
综合类 | 40篇 |
数学 | 508篇 |
物理学 | 59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40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109篇 |
2013年 | 66篇 |
2012年 | 139篇 |
2011年 | 129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88篇 |
2008年 | 139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60篇 |
2005年 | 85篇 |
2004年 | 72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942.
943.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的方法, 对Au掺杂[100]方向氢钝化硅纳米线(SiNWs)不同位置的形成能、能带结构、态密度及磁性进行了计算, 考虑了Au占据硅纳米线的替代、四面体间隙和六角形间隙的不同位置. 结果表明: Au偏爱硅纳米线中心的替代位置. Au掺杂后的硅纳米线引入了杂质能级, 禁带宽度变窄. 对于Au替代掺杂, 杂质能级主要来源于Au的d、p态和Si的p态, 由于Au的d态和Si的p态的耦合, Au掺杂硅纳米线具有铁磁性. 对于间隙掺杂, 杂质能级主要来源于Au的s态, 是非磁性的. 另外, 根据原子轨道和电子填充模型分析了其电子结构和磁性. 相似文献
944.
现存的管道泄漏监测技术空间分辨率有限,且常规的光纤布置方式难以达到所要求的分辨率。基于此,针对油气管线监测布线问题,在一维平铺式线监测的基础上,提出了正弦式表面监测的光纤铺设方式。以高空间分辨率的光频域反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为辅助手段,验证了正弦式光纤铺设方法的优越性,其能够全面地反映土壤整个面的温度分布,监测范围变广,漏检可能性降低。采用变量法分析了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与土壤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热源温度对土壤传热的影响,验证了光频域反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能够精确地监测土壤温度场,并利用土壤温度场的变化规律为其他分布式测温技术在埋地光纤布置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45.
实验教学在各个阶段的教育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前实验作为学生开展实验过程的先验知识,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近20年来国内外化学前实验教学研究的现状;首先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分析了国内化学前实验教学研究的进展,并总结了其不足之处;之后通过web of science检索分析了国外化学前实验教学研究方面的进展,可将化学前实验教学研究分为创新前实验方式研究类、前实验方式比较类、前实验对学生认知变化研究类和完整实验研究类等4大类,并分别展开详细分析和讨论;最后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总结了化学前实验教学研究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946.
建立了一种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FLC-QTRAP-MS/MS)同时测定三叶青中黄酮类、鞣质类、酚酸类、核苷类、多酚类和氨基酸类等60种活性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评价不同干燥加工三叶青的质量。采用XBridge?C18柱(4.6 mm×100 mm,3.5μm)以0.4%甲酸-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分离,以多反应监测模式在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质谱检测。基于各目标成分的质量浓度,用方差分析(ANOVA)、熵权TOPSIS法及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对不同干燥加工三叶青样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目标成分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9 0,检出限为0.03~13.59 ng/mL,定量下限为0.09~45.30 ng/m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6.1%~102%,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不同干燥方式对三叶青的多种活性成分有影响,与传统的干燥方式相比,现代的干燥方式能明显保留三叶青的活性成分。综合分析,真空干燥的三叶青样品的综合质量较好。该研究构建的方法可为三叶青的合理干... 相似文献
947.
948.
949.
950.
为了提高不同岩石中爆破破岩的能量利用率,分析了导爆索侧向起爆和一端起爆条件下的爆炸冲击能和爆生气体能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响水沟过渡料爆破开采实验,对比了这两种起爆方式下的爆破块度级配曲线。结果表明,侧向起爆和一端起爆条件下的爆炸冲击能和爆生气体能的分布有着很大差异。可以通过改变起爆方式来调整用于爆破破岩的冲击能和气体能的比例,以提高爆破破岩的能量利用率。此在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强度岩体中起爆方式选择的原则,导爆索侧向起爆适用于软岩和裂隙岩体的爆破破碎以及轮廓爆破,而在硬岩中的级配料爆破开采则不宜采用侧向起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