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0篇
化学   7篇
数学   328篇
物理学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陆钢 《中学数学》2012,(6):9+1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P32题2解方程求  相似文献   
102.
在长期的考试文化的影响下,很多数学学习者形成了学数学即为做题的观念,因此学生宁愿用绝大多数时间去做辅导练习,却不愿在学习过程中仔细阅读数学课本,在他们的眼中课本只是查阅相关数学公式、定理的手册而己.当然也有同学阅读课本,却不得其法,匆匆浏览而过,随后找来相关习题训练,但练习并不能保证触及所有的数学知识、技能及思想方法,于是出现练多分少的怪现象.解题固然重要,然而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的学习却不可缺  相似文献   
103.
在掌握好课本题目解答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变式,首先,可以加深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其次,充分挖掘题目本身的价值,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提升数学思维能力.下面依托课本题目,谈谈圆问题的几种变式.  相似文献   
104.
高中数学选修2—1(以下简称课本)第三章圆锥曲线与方程“4.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一节中有如下几道习题:  相似文献   
105.
教材是师生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命题的重要材料.对学生数学能力及素养的考查,理应回归课本,注重彰显平时教学中例题或习题的功能与价值.命题时,教师要对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把握问题中所蕴含的知识、思想与方法,挖掘问题所承载的思维方法与考查功能,必要时,需因势而变,以充分发挥问题的育人价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6.
中考是对初中生学以致用的学科素养的检验,因此,三年初中学习本身也在于对学科知识框架的建构.正因为如此,将课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中考试题比比皆是。一线教师都知道,在初中数学中,用数学知识是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尤其是用二次函数去解决一些与桥梁设计、经济探究等相关的生活问题,是数学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课堂上,以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为例,让学生对生活化数学建模.只有掌握了数学知识的基本内涵,才能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将问题情境转换为函数关系式?它是怎样的一种函数关系?出于何种问题情境呢?又是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索养的?  相似文献   
107.
1 问题提出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习题设置很有梯度,一般分三个层次:"感受·理解"、"思考·运用"、"探究·拓展",供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选择使用.由于教师和学生习惯了解决比较传统、规范的习题,对第二、第三层次问题的处理大多蜻蜓点水、流于形式,不能作更深入的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108.
历届中考试题,都源于课本,在课本中寻找命题的生长点的原题和拓展题屡见不鲜.因此重视课本典型习题的挖掘,研究课本习题与中考的联系非常重要.本文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83页习题第7题为例,分析从中引申出的2010年有关全等三角形的中考试题,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09.
教材的例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与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素材.因此教师要把例题进行变式与拓展,从"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等途径改造经典例题,进行适当的引申、变式、拓展,挖掘其潜在的数学功能.这样可以引导师生抓纲务本,切实减轻学生的训练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0.
教学中的良性干扰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些适合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学习的障碍.教师可以从课本例习题的教学作为切入点,尝试为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创设一些条件,设计一些良性干扰,带给学生一些思维上的挑战,从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