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5篇
  免费   528篇
  国内免费   209篇
化学   185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551篇
综合类   102篇
数学   1642篇
物理学   187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针对四旋翼飞行器的非线性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散PID神经元网络(PIDNN)控制方法。首先通过牛顿—欧拉方程建立了四旋翼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其次,提出了一种嵌套控制器,内环基于分散PIDNN方法以实现姿态控制,外环采用经典的PID控制方法,PIDNN控制器的在线学习通过误差反向传播法实现。搭建了自主研制的四旋翼飞行器系统,并通过实验的方式研究了控制器的控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控制器具有较强的控制稳定性、机动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962.
捷联惯性组合误差模型相关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捷联惯性组合误差模型可以将测量值转换成载体导航解算的需要量,而误差模型中的误差系数一般通过标定试验获得。以往认为误差模型中各误差系数相互独立,但通过实际计算可以发现并非如此。为了考量各系数相关性关系,提出了一种相关性分析方法。首先,提出了捷联惯组加速度计输出方程。之后,运用统计学的相关方法计算出了各系数的相关系数和协方差矩阵,并推导出了测量值和误差系数的分布特性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加速度计组合的实际测试,分别计算了不包含和包含拟合残差的统计数值。通过与输出值进行比对,验证了相关性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并表明拟合残差对于统计特性的计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3.
壳体翻滚是提高空间稳定系统长时间工作精度的技术手段之一,但其失准角误差将引起速度和姿态扰动。对该误差进行建模、标定与补偿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措施。在误差补偿时,由冗余角变化导致的交叉耦合影响对长航时高精度惯导系统是不能忽视的。根据壳体翻滚失准角误差矢量的几何投影关系,建立物理平台坐标系(P系)与陀螺三面体坐标系(G系)之间的坐标转换关系,分析冗余角变化引入的交叉耦合影响,并进行计算机仿真和实际试验。结果表明:冗余角使P系相对G系沿z向的角运动附加极轴壳体翻滚周期分量,其幅值为失准角与冗余角正切函数的乘积;误差补偿考虑这一项,东速、横摇和航向精度十天可提高30%50%。  相似文献   
964.
微小卫星经常用磁强计作为姿态测量的主要部件,磁强计的测量精度是影响微小卫星定姿性能的重要指标。为提高磁场估计精度,采用太阳敏感器和陀螺对磁强计误差进行辅助测量与修正,推导了磁强计误差估计方法,在光照区以太阳敏感器与陀螺输出作为俯仰滤波器观测量,估计出卫星俯仰角度和角速度。再采用最小二乘方法,利用滤波输出量对磁强计误差进行估计,估计的结果进入滤波器对磁场输出进行测量修正。仿真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姿态角精度提高了1°左右,角速度精度最高提高了0.003(°)/s左右,并增强了卫星稳定性,有利于成像等任务的完成,有效提高了微小卫星导航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965.
随着光纤陀螺的实用化,发现载体振动会引起光纤陀螺尤其是高精度光纤陀螺的测量误差增大,对光纤陀螺的性能指标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对干涉式数字闭环光纤陀螺,从弹光效应出发,分析了振动对光纤陀螺光路的影响机理,得出了振动影响下光纤环中反向传播的光信号非互易相移误差信号的表现形式,并针对此提出了通过合理安装光纤环,使光路满足互异性,来抑制振动情况下光纤陀螺输出信号噪声和漂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降低光纤陀螺输出信号的噪声,抑制了由振动引起的陀螺漂移,使得陀螺振动误差减小了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966.
提出了一种可精确锁定可调谐三段式DBR激光器输出波长的锁定系统。使用PC采集波长漂移信号并自动调节DBR激光器相区注入电流,使其输出波长在24~26℃的温度区间,稳定于四个C波段ITU 100GHz标准信道波长。波长误差在0.01~0.03nm范围内,边模抑制比大于40dB。该方案对可调谐三段式DBR激光器的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7.
引入系统级旋转自补偿技术可以提高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度,该技术是指对整个IMU施加旋转运动从而改变元器件的工作方式,使元件误差得到调制,在进行积分时调制后的误差在一个周期内得到抵消.在捷联式惯导系统中,当载体处于动态时,标度因数误差和安装误差与惯性传感器的输出产生耦合,旋转调制对系统的补偿效果将受到影响.改进的途径一是提高元件标度因数稳定性,减小系统安装误差角;二是隔离载体运动,即减小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输出值.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双轴连续旋转调制式惯导的误差方程,解释了载体运动对旋转调制效果的影响机理,并通过数字仿真验证了载体运动对系统补偿效果的影响.分析和仿真发现,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旋转调制都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而在静态条件下或者在通过环架结构隔离了载体运动后旋转调制的效果相对于动态下有较为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68.
关于无振荡、无自由参数有限元格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健  孙少鹏 《力学学报》1998,30(4):391-403
利用双曲守恒律方程的Taylor弱解表达式,建立了有限元法修正方程,选择合适的展开式系数能得到一系列数值格式.通过稳定性分析研究了格式的稳定性、色散误差与有限元修正方程导数项系数之间的关系,该关系与差分法的NND格式一致.在选定格式下,通过CFL数可控制有限元离散解的振荡而使格式不含自由参数.最后,用数值算例验证了这一关系,并在二、三维欧拉方程作了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69.
Based on the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theory,this paper analyzed the mechanism of escaping/avoiding singularity using generalized and weighted singularity-robust steering laws for a spacecraft that uses single gimbal control moment gyros (SGCMGs) as the actuator for the attitude control system.The expression of output-torque error is given at the point of singularity,proving the incompat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imbal rate and the output-torque error.The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 balance between the gimbal rate and the output-torque error is discussed,and a new steering law is designed.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teering law can effectively drive SGCMGs to escape away from singularities.  相似文献   
970.
为了进一步提高光纤陀螺标度因数的测试精度,对光纤陀螺标度因数测试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确定了影响光纤陀螺标度因数测试误差的主要因素,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由于安装误差、北向地速分量以及转台速率精度的影响,光纤陀螺测试起始位置和采样时间的选择均会给小速率标度因数不对称性和非线性度的测试带来误差,而大速率标度因数的测试基本不受影响;通过对各输入速率点进行整圈采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小速率标度因数的测试误差,使其测试精度提高1个量级以上,实现对光纤陀螺标度因数性能更加准确的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